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344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所以众人互相对视,都觉得没什么问题。

      “既然如此,就这样。”

      赵骏定下了章程。

      当下众人又商量了一下其中的细节,然后又说了一些别的国家大事。

      等傍晚接近天黑的时候散会。

      赵骏和范仲淹两个人从屋子里走了出来,沿着宫道一路往宫外的方向去。

      “这事我总感觉没那么简单。”

      范仲淹边走边说道:“如果只是吃空额的事情,既然是太祖允许的,朝廷也不能怪罪到他们头上,他们又何必拒绝?怕是里面还有别的事?”

      “往最坏的方向想吧,估计什么破事都有,什么倒卖军械,粗制滥造,乃至在军队中耀武扬威之类。”

      赵骏抬起头看向天空,沉声道:“挑选好人,查查他们吧。”

      一查到底。

      他倒是要看看,将门勋贵们在搞什么名堂。

      第269章 钦差遇刺,此事可解

      翌日,赵骏三十岁的生日。

      赵祯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政制院众人都纷纷参加,百官皆为他贺礼。

      如今政制院在朝中的势力非同一般,可以说满朝皆是拥趸。

      看似分成不同派系,实则已经拧成一股绳。

      如吕党除了政制院中吕夷简、宋绶、贾昌朝以外,下面还有陈尧佐、王拱辰、章得象、陈执中等人。

      王党除了王曾、蔡齐以及病逝的韩琚以外,下面还有郑戬、叶清臣、宋祁、宋庠等人。

      赵骏的党羽则有李迪和夏竦。

      其余范仲淹、晏殊、盛度、张士逊、蒋堂等人也只是看似中立,实际上还是愿意跟着赵骏走。

      另外各二三十多个部门尚书如杜衍、胡宿、李若谷等人只在本部门权大,在制定国家战略方面,他们也只能听从政制院的安排。

      这样一来基本上只要吕党和王党没有太大的反对意见,政策轻松能通过。

      事实上平日里赵骏在政制院的反对者主要是吕夷简,王曾只是偶尔有些他认为不妥之处才会提出异议。

      而只要是对国家有利的情况,赵骏说服了赵祯,吕夷简就没有一点办法阻挠,像考成法下,哪怕他儿子被抓了,赵骏一回来,他就得歇菜。

      因此现在朝廷上下文官集团大部分还是已经接受了改革后的新官制,在政制院的领导下,开始走向蓬勃发展的道路。

      生日过后,赵骏一边处理国事,一边开始让范仲淹准备釜底抽薪。

      从一月份开始,朝廷陆陆续续,以各种名义将军队当中的勋贵将门子弟抽离,或调回汴梁,或转为闲职。

      这其中就包括了葛怀敏(葛霸之子),许怀德(许均之子),折继闵(折御卿之孙),高继宣(高琼之子)等历史上在宋夏战争中比较出名的将领。

      宋初将门勋贵人数只有一二百人,但经过几十年的繁衍生息,到如今差不多有了三到四代,子孙早就成倍数增加,达数万人之众。

      几万人当中,实际在军中的人数倒是不多,有不少家族没落者,甚至已经沦为叫花子。

      比如《资治通鉴》记载,宋初名将曹翰在死后的三十年间,十个儿子迅速败光曹家的家产,孙子里就有不少人破落成乞丐。

      不过就算不多,一两千人还是有。

      这些人多在军中担任中下级军官,也有不少直接担任营指挥使,乃至更高级的军职,一般人就算是皇帝恐怕也不好轻易调动。

      然而老范出面,却几乎毫无波折。

      任你是骄兵悍将,还是将门勋贵子弟,都得乖乖听从调令,没有任何反驳的余地。

      归根到底,老范这几年败西夏、退辽国,在军中打下的威望非常高,已经高过了如今因战功从枢密副使升迁为枢密使的王德用。

      甚至不少文官都觉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