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392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而作为高层决策者,宰相们基本上都在这些执行者当中拥有一定的影响和势力,势必会让小半朝臣能统一战线。

      其余朝臣战线不能统一,再加上赵祯支持,那么最后的结果也就是政制院政令通畅地传下去。

      这里面除了这些政令都是赵骏和范仲淹经过深思熟虑,再加上等商量成熟,由政制院统一商议之后再发下去,确定不会引起大规模反对,才会实施这个原因之外。

      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赵骏统一了政制院的思想,把一个不同党派、不同意见、不同思想的阵营,硬生生凝聚到了一起,自然就好许多。

      于是在官方推动下,宋代版的白话文运动顺利铺开。之后公文的形式,将从原来的文言文形势,改为简化版文言文,更易理解。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它政策。比如开放民间报纸业发展,允许私人商贾参与到新闻行业里来。这样全国各地都有新的报纸刊物,那么朝廷政令自然也就能迅速传播出去。

      而且开放报纸业也更容易让朝廷掌握舆论。

      因为以前也有民间杭州商人见汴梁周报在京畿路爆火,回到杭州之后,就去找毕昇搞了一套活字印刷术,自己搞报纸,结果迅速被查了水表,查抄了印刷厂。

      现在开放之后,朝廷自然要组建新闻出版部,对新闻进行一定程度的影响和控制,防止造谣生事、学新闻学的等情况发生。

      所以总体来说,今年新政的第一步很简单,开放舆论,强调白话文。不敢说让政令下达到村一级的基层,至少也得让各个县、州城市里的百姓,开始看得懂政策,明白今年朝廷想做什么。

      这对于一个封建王朝来说,已经是极为难得能做到的事情。

      但只要坚持下去,也许要不了多久,大宋接近一亿的人口,有个十分之一会看报纸,看朝廷新政,那就已经是极大胜利!

      第300章 汴梁的变化有多大?

      庆历五年六月下旬,眼看八月秋闱在即,两年一次的科举大戏即将再次上演,汴梁又变得十分热闹起来。

      大通门外,车水马龙。水门处不知道多少船只,顺着运河飘摇进了城池。

      码头边人山人海,招牌林立。成群结队的码头工人来来往往,将船上的货物搬到富国仓、万盈仓、广济仓、广盈仓等数个大型仓库里。

      这些仓库聚集了全汴梁百姓,乃至要发往河北、陕西诸路的粮食、茶叶、铁器、布匹,可谓是一国之命脉所在。

      晌午时分,几艘大船徐徐靠岸,船上一名中年男子带着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走下了甲板。

      青年站在码头四处观望,见到这热闹与繁华,不由自主地道:“爹,孩儿数年没来东京,怎么东京变成眼下这样,倒是让孩儿觉得陌生。”

      中年男子笑道:“如今汴梁早就变了模样,外城现在都快变成内城了。刚才你来的路上没见到吗?城外如今也都是人与街道。”

      青年男子挠挠头,有些惊讶地道:“这短短不过九年时间,没想到开封人更多了,街道也变得更挤了,等会……”

      他忽然目光一转,望向河对岸的一处空地,失声道:“那是什么?”

      中年男子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就看到那边是汴水以北,大通门东大街,玉仙观的南面空地位置。

      大量工人正在搭建钢筋,砌出砖瓦,涂上水泥,修出一栋五层高的楼房。

      “好像是东藏库的衙署在修建吧。他们用的东西叫做水泥,是官家前几年发明出来的,现在全汴梁的衙署、公宅都用这个建,可以修五六层楼高。”

      中年男人解释了一句,随后又道:“为父也曾经托人打听过这水泥怎么做,若是用来修缮房屋岂不是更好?然这东西要矿,即便是朝廷也只能小规模制造,难以大量研制,殊为可惜。”

      开封水泥厂就建在西城外,但开封没有铁矿、石灰石以及黏土矿,需要从外地搞原材料进来,然后人工搅拌临时现场制作。

      这样不仅效率低,而且产量也不高,只能用来做这点房屋建设。

      没办法,要找到这三种矿物恰好在一起,同时又得满足交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