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417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除了几个新进进士以外,酒楼里多有商人,他们其实也很关心朝廷政策,纷纷购买报纸看起来。

      邻桌就有一桌,刚好汴梁做纸的马家正在宴请做粮油生意的孟家,马家老大今年三十来岁,与孟家老大差不多年纪,正是接手家族生意的时候。

      孟老大看到报纸上说朝廷开放钢铁、水泥、纺织等产业,顿时激动道:“马兄,朝廷终于允许咱们经营钢铁和水泥了。”

      马老大纳闷道:“孟兄,以你们家和知院的关系,这事你还是看报纸才知道?”

      汴梁商圈很多人都清楚,孟家原来不过是个中等粮商家庭,后来就是抱上了知院大腿,入股了国营商行,这才一朝发迹,挤进了最上层圈子。

      孟老大摇摇头道:“知院素来刚正,我二叔也不是善于钻营的人,只知道朝廷只要让我们出力,哪怕是倾家荡产也要帮上忙,这才能得到朝廷青睐,怎么可能会被提前给内部消息呢?”

      马老大敬佩道:“孟叔真乃当代孟尝君也。”

      “这钢铁厂和水泥厂既然是朝廷希望大家兴办的,那咱们孟家肯定不能落后,我打算自己注册一家商行,响应朝廷号召。”

      孟老大义正言辞地说道。

      马老大想了想,便也说道:“孟兄敢为人先,让兄弟十分钦佩,贤兄既然有如此心情,愚弟自然也不能干看着,愿意与兄长一同作股,你看如何?”

      “那感情好。”

      孟老大连连点头。

      其实别看已经有不少商人在打探钢铁厂和水泥厂的事情,但观望的还是居多。

      钢铁厂大家都能看到利润,民间用钢需求大,未来不缺销量。

      可兴办这样的厂子成本也不知道多少,普通商人肯定办不起,只有那些巨贾才有资格。

      而水泥厂则是不知道未来是否有市场,是否会亏本。

      不过商人做买卖本身就有风险,朝廷已经给出了水泥厂未来的发展方向,那自然也不乏愿意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很快消息出来之后,汴梁就有不少商人打算前往工商局,询问兴办这几个厂子的问题。

      教育界和商界都引发了不小的地震。

      而相比于不少读科学出身的进士和看重钢铁水泥的商人们来说,民间又是另外一副光景。

      汴梁真正看报的其实没有多少底层百姓,看报的受众多是汴梁市民。

      这些汴梁市民就跟后世北京市民一样,在当地有房产,有产业,都是小有家资,所以能够认识字,看得懂报纸,识字率也高。

      可底层百姓是看不懂的,他们大部分人都不住在内城,连外城都不住,而是住在城外。

      此刻城外早就已经不是当初的荒野。

      这几年汴梁大兴土木,城外东西郊区,如今早就修建出大批房屋,住满了百姓。

      房价最低的是东郊,东郊离城近,离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河等运河码头近,走路到码头去可谓近在咫尺,按理来说应该是最抢手的地方。

      但新曹门外的房价低至一月租金不到三百文,比官府修建的公房还便宜一百多文,跟外城靠近新曹门的房租比,更是差了五倍。

      朝阳门和大通门外的房租稍微贵一点,大概五百文一个月,差不多是现在码头工人两到三天左右的工资。不过与靠近朝阳门和大通门的城内房子比,还是非常便宜。

      之所以东郊房租低廉,除了这些房子大多数都是朝廷修建,供给城外百姓居住的以外,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东城外死了数以万计的人。

      赵骏当初处理无忧洞和鬼樊楼,还有清查整个开封的污秽,不管是贪官污吏,还是黑恶势力,纷纷抓起来关入皇城司和开封府大牢,牢中在一段时间人满为患,一间六平米的牢房里,关了十多个犯人。

      然后经过皇城司的审讯,一批一批的犯人被押到东城外处决,连砍了得有大半年,东城外当时还是野荒地,一度那里的草都变成红色,那里的小山坡都变成了乱葬岗。

      结果短短不过七八年时间,汴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