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512节(3/3)
。”
韦焕之同样双手背负在身后,踩着脚下的青青草地,笑着说道:“一切都是相公运筹帷幄,智计百出,才挫败了辽人的阴谋。”
范仲淹苦笑着摇摇头道:“我其实什么也没做,都是将士们用命。”
“哪有,若非相公,恐怕我们也可能要中辽人的奸计了。”
“是啊,相公真乃神人也,我以前只从书里见过料敌于千里之外,如今却是真正见到了。”
“不错,相公智珠在握,辽人的每一步都算得清清楚楚,换了其他人,想来绝无可能胜利,这一切都是相公的功劳。”
“谁又能想到辽人撤退,乃是以退为进呢,也只有相公才有这般智慧。”
众人纷纷夸赞,近乎恭维。
若是以前,遇到范仲淹这样的情况,哪怕是个文官,恐怕也早就群起而攻,以防止他拥兵自重为名,势必要将他拉下马了。
但最近几年朝廷的风气大变,同僚之间,遇到那种有才能者,也不会再嫉贤妒能。
不是官员们性情改善,而是再像以前那样不听话、不服从者,往往都会受到罢黜、排挤、贬谪,不允许再在朝廷当中任职。
因而导致如今朝廷内部如果没有实际证据,也不会再捕风捉影,随意弹劾、造谣、污蔑同僚。
而这一切的主导自然是赵骏。
并非赵骏在迫害这些官员,而是他必须要改变这种风气。
一旦朝廷出现一个耀眼的人才,如历史上狄青那样,就马上各种打压,各种抨击,甚至是造谣污蔑。
这样下去大宋还有救才怪。
所以赵骏必须改变这种风气,以此鼓励人才的出现。
毕竟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不管是治理国家,还是行军打仗,人才非常重要。
至于如拥兵自重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体制解决。
比如现有体制之下,范仲淹即便是手中握有二十多万大军,也几乎不可能实现造反。
先不说下面像张亢、狄青、王素、韦焕之等高级将领、文官愿不愿意跟随的问题,单说军队改制之后,也很难做到这一点。
因为宋朝整体军制只到军一级,每军五千人,范仲淹手底下有三十多個军,由接近百名中高级将领率领。
除非范仲淹能够策反包括张亢、狄青等一百多名中高级将领,否则几乎不可能造反。
所以肃清朝廷风气,势在必行。
韦焕之同样双手背负在身后,踩着脚下的青青草地,笑着说道:“一切都是相公运筹帷幄,智计百出,才挫败了辽人的阴谋。”
范仲淹苦笑着摇摇头道:“我其实什么也没做,都是将士们用命。”
“哪有,若非相公,恐怕我们也可能要中辽人的奸计了。”
“是啊,相公真乃神人也,我以前只从书里见过料敌于千里之外,如今却是真正见到了。”
“不错,相公智珠在握,辽人的每一步都算得清清楚楚,换了其他人,想来绝无可能胜利,这一切都是相公的功劳。”
“谁又能想到辽人撤退,乃是以退为进呢,也只有相公才有这般智慧。”
众人纷纷夸赞,近乎恭维。
若是以前,遇到范仲淹这样的情况,哪怕是个文官,恐怕也早就群起而攻,以防止他拥兵自重为名,势必要将他拉下马了。
但最近几年朝廷的风气大变,同僚之间,遇到那种有才能者,也不会再嫉贤妒能。
不是官员们性情改善,而是再像以前那样不听话、不服从者,往往都会受到罢黜、排挤、贬谪,不允许再在朝廷当中任职。
因而导致如今朝廷内部如果没有实际证据,也不会再捕风捉影,随意弹劾、造谣、污蔑同僚。
而这一切的主导自然是赵骏。
并非赵骏在迫害这些官员,而是他必须要改变这种风气。
一旦朝廷出现一个耀眼的人才,如历史上狄青那样,就马上各种打压,各种抨击,甚至是造谣污蔑。
这样下去大宋还有救才怪。
所以赵骏必须改变这种风气,以此鼓励人才的出现。
毕竟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不管是治理国家,还是行军打仗,人才非常重要。
至于如拥兵自重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体制解决。
比如现有体制之下,范仲淹即便是手中握有二十多万大军,也几乎不可能实现造反。
先不说下面像张亢、狄青、王素、韦焕之等高级将领、文官愿不愿意跟随的问题,单说军队改制之后,也很难做到这一点。
因为宋朝整体军制只到军一级,每军五千人,范仲淹手底下有三十多個军,由接近百名中高级将领率领。
除非范仲淹能够策反包括张亢、狄青等一百多名中高级将领,否则几乎不可能造反。
所以肃清朝廷风气,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