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626节(2/3)
问发车时间,说道:“之前问了刘站长,他说我们这趟应该再等半个时辰就能出发了。”
苏轼摇摇头道:“我不是想问这个,我是想知道,如果火车在半路上坏了,停了下来,那么如果一个半时辰内没有修好,那后面的火车会不会撞到前面的火车?”
“这”
苏洵一下子就哑口无言了,这问到了他的知识盲区。
苏辙聪明,说道:“铁道部不可能不想到这一点,而且京襄火车运行多年,也没听说出什么事故,应该是有什么办法可以通信。”
“这位小郎说对了。”
坐在他们一家对面的一个商人笑了笑,指着车站外面的站台说道:“你们看那是什么?”
他们都看了过去,就看到在外面上车的站台附近都有电线杆,上面架着电线。
只是电线还不普及,目前也只有成都那边修了一些,用的还不是水力发电,而是蒸汽机发电,所以他们都不认识。
见他们露出疑惑的神情,商人笑着卖弄道:“那是电线。”
“电线?”
“不错朝廷在沿线都架设了电线,每个车站都有个电报站,每隔十里有个电报亭。”
“它有什么用?”
“电线可以发送电报信,以此来通知站台。如果火车因故障停下,就可以利用火车线与电报亭的线路,向站台报告。”
“火车上也有线?”
“是的,每台火车上都有一条长六里的电线,这样在十里范围内,不管火车在任意地点发生故障停下,都能及时接到电报亭的线路。”
“可是。”
苏轼很快想到了漏洞,说道:“如果来不及向站台报告,或者后面的火车已经出发了怎么办?”
“这就是朝廷为什么要安排一个半时辰一趟,并且复置前唐就废除的新野县了。”
商人笑道。
“为何?”
苏轼不解。
“你知道火车一个时辰能走多远吗?”
“不知道。”
“约200-220里左右。”
“我明白了。”
苏轼恍然大悟道:“每个站台的距离肯定小于这个里数,所以如果火车发生故障的时候,上一辆火车必然还没到上一站。”
“是的。”
商人说道:“准确来说应该是上两站,因为京襄铁路的每一站距离大概都是在110里左右,前列火车出发了一个半时辰,那么后列火车就至少落后了300余里,即便加上停靠各个站点的时间,也最多不会低于300里,所以后方的列车就必然落后两站。本来最合适的应该是一个时辰一趟,但朝廷为了安全起见,还是一个半时辰一趟,从而彻底杜绝相撞的可能。”
这个问题也是最早由赵骏和赵祯商讨,当时还没有发明电报,对于火车之间的通讯让他们非常担忧。
一旦出现故障,如果不能及时告知后方列车,就可能会发生追尾。
所以最早的时候,京襄铁路是三个时辰一趟,也就是一天才发四趟,就是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发生。
但没过多久赵祯就研发了电报,就能进行远程通讯工作。
只是电报毕竟不是电话,火车上也很难装电线运作,因此就采取了电报亭的形式。
刚好大宋建立铁路线的时候,每隔十里都有一个巡逻亭,因为铁路用的钢材非常在此时非常贵重,一斤钢堪比一斤铜,有地方百姓会偷铁轨。 所以铁路沿线都有厢军作为铁道兵把守,这样刚好铁道兵驻扎的巡逻亭就可以连火车上的电线,在火车上发电报——电报机还是太贵了,不可能每个巡逻亭都配一台。
而京襄铁路沿线的车站分别为襄阳站、新野站、南阳站、方城站、叶县站、襄城站、许昌站、尉氏站、开封站,每一站的距离,恰好在60公里左右。
目前大宋的蒸汽火车极限速度
苏轼摇摇头道:“我不是想问这个,我是想知道,如果火车在半路上坏了,停了下来,那么如果一个半时辰内没有修好,那后面的火车会不会撞到前面的火车?”
“这”
苏洵一下子就哑口无言了,这问到了他的知识盲区。
苏辙聪明,说道:“铁道部不可能不想到这一点,而且京襄火车运行多年,也没听说出什么事故,应该是有什么办法可以通信。”
“这位小郎说对了。”
坐在他们一家对面的一个商人笑了笑,指着车站外面的站台说道:“你们看那是什么?”
他们都看了过去,就看到在外面上车的站台附近都有电线杆,上面架着电线。
只是电线还不普及,目前也只有成都那边修了一些,用的还不是水力发电,而是蒸汽机发电,所以他们都不认识。
见他们露出疑惑的神情,商人笑着卖弄道:“那是电线。”
“电线?”
“不错朝廷在沿线都架设了电线,每个车站都有个电报站,每隔十里有个电报亭。”
“它有什么用?”
“电线可以发送电报信,以此来通知站台。如果火车因故障停下,就可以利用火车线与电报亭的线路,向站台报告。”
“火车上也有线?”
“是的,每台火车上都有一条长六里的电线,这样在十里范围内,不管火车在任意地点发生故障停下,都能及时接到电报亭的线路。”
“可是。”
苏轼很快想到了漏洞,说道:“如果来不及向站台报告,或者后面的火车已经出发了怎么办?”
“这就是朝廷为什么要安排一个半时辰一趟,并且复置前唐就废除的新野县了。”
商人笑道。
“为何?”
苏轼不解。
“你知道火车一个时辰能走多远吗?”
“不知道。”
“约200-220里左右。”
“我明白了。”
苏轼恍然大悟道:“每个站台的距离肯定小于这个里数,所以如果火车发生故障的时候,上一辆火车必然还没到上一站。”
“是的。”
商人说道:“准确来说应该是上两站,因为京襄铁路的每一站距离大概都是在110里左右,前列火车出发了一个半时辰,那么后列火车就至少落后了300余里,即便加上停靠各个站点的时间,也最多不会低于300里,所以后方的列车就必然落后两站。本来最合适的应该是一个时辰一趟,但朝廷为了安全起见,还是一个半时辰一趟,从而彻底杜绝相撞的可能。”
这个问题也是最早由赵骏和赵祯商讨,当时还没有发明电报,对于火车之间的通讯让他们非常担忧。
一旦出现故障,如果不能及时告知后方列车,就可能会发生追尾。
所以最早的时候,京襄铁路是三个时辰一趟,也就是一天才发四趟,就是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发生。
但没过多久赵祯就研发了电报,就能进行远程通讯工作。
只是电报毕竟不是电话,火车上也很难装电线运作,因此就采取了电报亭的形式。
刚好大宋建立铁路线的时候,每隔十里都有一个巡逻亭,因为铁路用的钢材非常在此时非常贵重,一斤钢堪比一斤铜,有地方百姓会偷铁轨。 所以铁路沿线都有厢军作为铁道兵把守,这样刚好铁道兵驻扎的巡逻亭就可以连火车上的电线,在火车上发电报——电报机还是太贵了,不可能每个巡逻亭都配一台。
而京襄铁路沿线的车站分别为襄阳站、新野站、南阳站、方城站、叶县站、襄城站、许昌站、尉氏站、开封站,每一站的距离,恰好在60公里左右。
目前大宋的蒸汽火车极限速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