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643节(1/3)
富弼应了一声。
前些年三衙主官由曹琮、李用和与高化担任,后来高化病逝,先是换成王德用,之后又改成李昭亮。
后世人以为宋代枢密院是最高军事机构。
但事实上枢密院只是调动军队的机构,类似于后世某委。
而真正的军事主官,或者说名义上的军事主官实际上是三衙的三大指挥使,俗称殿帅、马帅和步帅。
其中马帅曹琮是赵祯老婆的舅舅,步帅李用和是赵祯的舅舅,殿帅李昭亮同样是外戚。
所以在裁定名单的时候,自然也得考虑军事主官,哪怕只是名义上的。
赵骏又翻了翻名录,先确定这六人,到时候再由赵祯裁定。
他本来想把王德用划掉,王德用现在退居二线了,不过依旧担任宣徽南院使。
但想了想还是算了。
宋夏战争和宋辽战争王德用都有参与,是仅次于范仲淹的副将,并且人家以前还打过李继迁和澶州之战,多年沙场老将了。
在人家还没完全退休的时候就不给授衔,显然有点卸磨杀驴的意思。
曹琮之前上过战场,担任过环庆路兵马总管,赵振就是他的副总管,之后就调回汴梁当马帅。
按照战功来说,缺了宋辽战争,评个少将都够呛。
可谁让人家是关系户呢?
至于李用和跟李昭亮,都是一天没上过战场的人,一个赵祯的亲舅舅,一个是赵光义老婆哥哥李继隆的小儿子,妥妥的皇亲国戚。
没办法。
封建帝国时期,就得考虑这些,总归有各方面的顾虑。
如此目前上将评选就暂时定下张亢、狄青、王德用、曹琮、李用和、李昭亮六人。
而中将方面人就多了。
有葛怀敏、任福、刘平、赵振、高继宣、石元孙、许怀德、王凯、范恪等大批高级将领。
宋夏战争、宋辽战争,之后又有灭越朝战争,灭西夏战争,涌现出大批功勋武将。
除了景泰、刘沪、王信等少数病逝的以外,大部分参与这些战事的路总管、副总管级别的高级将领。
基本上这些人只要没有犯错误,都能评上中将,总人数达到了30多。
少将就更多了,有一百余众。
包括张玉、折继闵、种世衡、周美、王仲宝、李士斌、贾逵、王珪、郭遵、张岊、杨文广等等,大多数都是原本军中的中上级将官。
如次于路总管、副总管之下的各路州部署、副部署、钤辖、监押之类。
除非毫无战功,否则都能成为少将。
其中也不乏有大头兵或者底层军官一路杀到少将的猛士。
比如张玉就是跟着狄青一起当的御龙直小兵,当时狄青是班长,他是狄青手底下的大头兵。
还有折继闵、周美、杨广文也都只是下层军官出身,硬是靠着军功成为少将。
像狄青从大头兵杀到上将的毕竟只是少数,整个仁宗朝也就出了这么位狄青,其余底层士兵和军官能干到少将就已经很逆天了。
所以整个评级过程,基本上就围绕着资历,评级前的官职级别,以及在历次战斗当中立下的战功展开。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兵部与枢密院除了降级太狠了,把原本应该评为上将的评成少将,中将成上校,少将成中校以外,其余倒没什么太大问题。
“那就先这样,反正离授衔还有半年时间,可以再商榷商榷,看看哪些人资格够,哪些人有问题。”
赵骏合上了名录,然后说道:“今年上半年的数据统计做得怎么样了?”
“今天统计部就交上来了,之前一直在说军衔的事情,暂时还没有看,只是粗略看了一下,还不错。”
晏殊指了指他桌案上一叠厚厚的公文道:“各项数据飞速增长
前些年三衙主官由曹琮、李用和与高化担任,后来高化病逝,先是换成王德用,之后又改成李昭亮。
后世人以为宋代枢密院是最高军事机构。
但事实上枢密院只是调动军队的机构,类似于后世某委。
而真正的军事主官,或者说名义上的军事主官实际上是三衙的三大指挥使,俗称殿帅、马帅和步帅。
其中马帅曹琮是赵祯老婆的舅舅,步帅李用和是赵祯的舅舅,殿帅李昭亮同样是外戚。
所以在裁定名单的时候,自然也得考虑军事主官,哪怕只是名义上的。
赵骏又翻了翻名录,先确定这六人,到时候再由赵祯裁定。
他本来想把王德用划掉,王德用现在退居二线了,不过依旧担任宣徽南院使。
但想了想还是算了。
宋夏战争和宋辽战争王德用都有参与,是仅次于范仲淹的副将,并且人家以前还打过李继迁和澶州之战,多年沙场老将了。
在人家还没完全退休的时候就不给授衔,显然有点卸磨杀驴的意思。
曹琮之前上过战场,担任过环庆路兵马总管,赵振就是他的副总管,之后就调回汴梁当马帅。
按照战功来说,缺了宋辽战争,评个少将都够呛。
可谁让人家是关系户呢?
至于李用和跟李昭亮,都是一天没上过战场的人,一个赵祯的亲舅舅,一个是赵光义老婆哥哥李继隆的小儿子,妥妥的皇亲国戚。
没办法。
封建帝国时期,就得考虑这些,总归有各方面的顾虑。
如此目前上将评选就暂时定下张亢、狄青、王德用、曹琮、李用和、李昭亮六人。
而中将方面人就多了。
有葛怀敏、任福、刘平、赵振、高继宣、石元孙、许怀德、王凯、范恪等大批高级将领。
宋夏战争、宋辽战争,之后又有灭越朝战争,灭西夏战争,涌现出大批功勋武将。
除了景泰、刘沪、王信等少数病逝的以外,大部分参与这些战事的路总管、副总管级别的高级将领。
基本上这些人只要没有犯错误,都能评上中将,总人数达到了30多。
少将就更多了,有一百余众。
包括张玉、折继闵、种世衡、周美、王仲宝、李士斌、贾逵、王珪、郭遵、张岊、杨文广等等,大多数都是原本军中的中上级将官。
如次于路总管、副总管之下的各路州部署、副部署、钤辖、监押之类。
除非毫无战功,否则都能成为少将。
其中也不乏有大头兵或者底层军官一路杀到少将的猛士。
比如张玉就是跟着狄青一起当的御龙直小兵,当时狄青是班长,他是狄青手底下的大头兵。
还有折继闵、周美、杨广文也都只是下层军官出身,硬是靠着军功成为少将。
像狄青从大头兵杀到上将的毕竟只是少数,整个仁宗朝也就出了这么位狄青,其余底层士兵和军官能干到少将就已经很逆天了。
所以整个评级过程,基本上就围绕着资历,评级前的官职级别,以及在历次战斗当中立下的战功展开。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兵部与枢密院除了降级太狠了,把原本应该评为上将的评成少将,中将成上校,少将成中校以外,其余倒没什么太大问题。
“那就先这样,反正离授衔还有半年时间,可以再商榷商榷,看看哪些人资格够,哪些人有问题。”
赵骏合上了名录,然后说道:“今年上半年的数据统计做得怎么样了?”
“今天统计部就交上来了,之前一直在说军衔的事情,暂时还没有看,只是粗略看了一下,还不错。”
晏殊指了指他桌案上一叠厚厚的公文道:“各项数据飞速增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