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664节(1/3)
赵骏等王守忠离开之后,沉吟道:“听你们这么说的话,说不好这玉玺的确有那么一丝真的可能.当然,也就那么一丝可能而已,九成九以上还是假货。”
范仲淹好奇道:“此话怎讲,为何你就这么确定造假的可能性最大?”
“因为在历史学界对传国玉玺的说法大体有两种,一种是东汉末年玉玺就没了,另外一种是后唐末帝李从珂自焚之后,传国玉玺失踪在洛阳。”
赵骏解释道:“我比较倾向于前者,毕竟从东汉末年之后,南北朝时期,就出现过多个玉玺记载,版本不一,这说明从南北朝开始,为了争夺正统就出现了大量传国玉玺造假的事。比如到北周、北齐、南陈三家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各拥有一块,同时外面还流传着三四块玉玺,真真假假玉玺总数都有七八块之多了。所以真玉玺很有可能流失,不然玉玺在那么多国家之间转手,不可能无法辨别真伪。”
“那后世的历史学家有没有认为哪块是真的呢?”
赵祯忙问。
赵骏摇摇头说道:“这就不清楚了,只是学术界普遍认为北周那一块可能是真的,因为这枚玺与《汉旧仪》记载的传国玉玺相符,之后隋朝统一天下,三块玉玺都被隋朝得到,其中就有北周这一块,它的来源是继承自北魏从邺城所得的玉玺。”
“嗯,若是这样的话,隋朝收缴的这三块玉玺之中其二为唐朝所得,之后就是五代十国,李从珂将唐朝传下来的玉玺在玄武楼自焚,自此传国玺失踪。”
晏殊补充说道。
对于这些事情,他们自然不是不了解。
只是不像赵骏那样,是从历史专业的角度进行解读,从而探究其真伪。
“但学术界只是怀疑北周那块是真的,不能完全确定。毕竟北魏得到玉玺的方式太奇怪,是从邺城一个庙里找到的,这就与《晋书》当中玉玺先在西晋,又被前赵、后赵、冉闵,最后东晋从冉闵手里骗取玉玺相违背。”
赵骏摇摇头道:“如果按玉玺的特征来看,北魏那一块更像,它后来被北周所得,杨坚篡北周后,归了隋朝。但从《三国志》《后汉书》《晋书》等正史记载的连贯性来看,东晋那一块才是正统,就是曹丕从汉献帝手里拿到玉玺,然后分别归属于西晋、前赵、后赵、冉闵,最后到东晋这样子。偏偏东晋那一块玉玺又与《汉旧仪》不符,这就出现了历史一个偏差。”
“竟有这样的事情?”
众人惊讶。
虽然都是饱读诗书的进士,然而他们不一定都读过这些史书,即便读过,也没有真深入研究探讨里面的矛盾点。
这些都是史官或者专门搞这方面的学究们做的事情,如清朝纪晓岚做四库全书就在于此。
因而在得知正史当中的偏差之后,他们这些人也是非常吃惊。
赵骏继续说道:“所以为什么我说真玉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呢?因为很大概率在东汉末年真玉玺就失踪了,南北朝都是自己刻的假玉玺,光史料出现的玉玺就有五六枚之多,然后就算杨坚收缴的三枚玉玺当中有一枚是真的,唐朝还遗失了一块,万一失的就是那块真的怎么办?哪怕这次从洛阳找到的就是李从珂自唐朝得到的那块,万一两块当中他拿的是假的呢?”
众人互相对视,一时间也只能微微点头,对这突然冒出来的玉玺真假不再抱有希望了。
因为正如赵骏所说。
从东汉末年到五代十国,已经过去了七八百年之久,中间光正史记载的传国玉玺在各个国家的辗转次数就达到了十余次。
各种真假玉玺在南北朝那个混乱的时代出现,导致传国玉玺已经陷入了一个巨大的谜团。
具体哪块是真,哪块是假,到如今这个时代已经无从知晓。
唯一的蛛丝马迹,就是隋朝三玺。 这三玺有明确的记载和来历,与其它一眼造假的玉玺还是有本质区别。
其中第一枚玉玺是正史记载里的传国玉玺,由曹丕从汉献帝刘协那所得,之后辗转于西晋、前赵、后赵、冉闵、东晋、萧、齐、梁、陈等国家。
隋朝灭陈,被杨坚所获,但上面刻的却是“受天之命,皇帝寿昌”,与“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不符合
范仲淹好奇道:“此话怎讲,为何你就这么确定造假的可能性最大?”
“因为在历史学界对传国玉玺的说法大体有两种,一种是东汉末年玉玺就没了,另外一种是后唐末帝李从珂自焚之后,传国玉玺失踪在洛阳。”
赵骏解释道:“我比较倾向于前者,毕竟从东汉末年之后,南北朝时期,就出现过多个玉玺记载,版本不一,这说明从南北朝开始,为了争夺正统就出现了大量传国玉玺造假的事。比如到北周、北齐、南陈三家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各拥有一块,同时外面还流传着三四块玉玺,真真假假玉玺总数都有七八块之多了。所以真玉玺很有可能流失,不然玉玺在那么多国家之间转手,不可能无法辨别真伪。”
“那后世的历史学家有没有认为哪块是真的呢?”
赵祯忙问。
赵骏摇摇头说道:“这就不清楚了,只是学术界普遍认为北周那一块可能是真的,因为这枚玺与《汉旧仪》记载的传国玉玺相符,之后隋朝统一天下,三块玉玺都被隋朝得到,其中就有北周这一块,它的来源是继承自北魏从邺城所得的玉玺。”
“嗯,若是这样的话,隋朝收缴的这三块玉玺之中其二为唐朝所得,之后就是五代十国,李从珂将唐朝传下来的玉玺在玄武楼自焚,自此传国玺失踪。”
晏殊补充说道。
对于这些事情,他们自然不是不了解。
只是不像赵骏那样,是从历史专业的角度进行解读,从而探究其真伪。
“但学术界只是怀疑北周那块是真的,不能完全确定。毕竟北魏得到玉玺的方式太奇怪,是从邺城一个庙里找到的,这就与《晋书》当中玉玺先在西晋,又被前赵、后赵、冉闵,最后东晋从冉闵手里骗取玉玺相违背。”
赵骏摇摇头道:“如果按玉玺的特征来看,北魏那一块更像,它后来被北周所得,杨坚篡北周后,归了隋朝。但从《三国志》《后汉书》《晋书》等正史记载的连贯性来看,东晋那一块才是正统,就是曹丕从汉献帝手里拿到玉玺,然后分别归属于西晋、前赵、后赵、冉闵,最后到东晋这样子。偏偏东晋那一块玉玺又与《汉旧仪》不符,这就出现了历史一个偏差。”
“竟有这样的事情?”
众人惊讶。
虽然都是饱读诗书的进士,然而他们不一定都读过这些史书,即便读过,也没有真深入研究探讨里面的矛盾点。
这些都是史官或者专门搞这方面的学究们做的事情,如清朝纪晓岚做四库全书就在于此。
因而在得知正史当中的偏差之后,他们这些人也是非常吃惊。
赵骏继续说道:“所以为什么我说真玉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呢?因为很大概率在东汉末年真玉玺就失踪了,南北朝都是自己刻的假玉玺,光史料出现的玉玺就有五六枚之多,然后就算杨坚收缴的三枚玉玺当中有一枚是真的,唐朝还遗失了一块,万一失的就是那块真的怎么办?哪怕这次从洛阳找到的就是李从珂自唐朝得到的那块,万一两块当中他拿的是假的呢?”
众人互相对视,一时间也只能微微点头,对这突然冒出来的玉玺真假不再抱有希望了。
因为正如赵骏所说。
从东汉末年到五代十国,已经过去了七八百年之久,中间光正史记载的传国玉玺在各个国家的辗转次数就达到了十余次。
各种真假玉玺在南北朝那个混乱的时代出现,导致传国玉玺已经陷入了一个巨大的谜团。
具体哪块是真,哪块是假,到如今这个时代已经无从知晓。
唯一的蛛丝马迹,就是隋朝三玺。 这三玺有明确的记载和来历,与其它一眼造假的玉玺还是有本质区别。
其中第一枚玉玺是正史记载里的传国玉玺,由曹丕从汉献帝刘协那所得,之后辗转于西晋、前赵、后赵、冉闵、东晋、萧、齐、梁、陈等国家。
隋朝灭陈,被杨坚所获,但上面刻的却是“受天之命,皇帝寿昌”,与“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不符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