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杜同人中招(1/3)
在为期三个月的陆战训练阶段,训练内容包括情报搜集、从地面或空中潜入建筑、远距离侦察和巡逻、近距离小组战术、远距离狙杀攻击、徒手肉搏、匕首近身格杀术、刀棍格斗术、高速逃逸和驾驶技术、处理爆炸物、渗透敌军防线、擒拿技能、处置战俘、各种气候条件下的伞降技术和伞降作战、极端环境中自救和提供战场医疗救助等等。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
这些高难度的专业训练项目,以往的历届特训队,都要淘汰掉若干人。可这届特训兵,完全把它们当成了乐趣,轻松完成了《大纲》规定的内容。
最有震撼效果的,是总教官张铭结合两场刚刚爆发的战争,上的二课战争实验课。为拓宽特训兵们的视野,张铭着重分析了这两场战争的前景。
第一课是对刚刚在9月22日爆发的两伊战争的前景分析。他着重分析了伊拉克和伊朗在战争中的战术表现,如袭城战、化学武器攻击、袭船战和袭击油田等破坏敌方后勤、经济设施等战争手段。
他认为,作为军事实力相对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在战争中虽然都装备和使用了大量先进武器,如苏式米格-25战机、美式f-14战机、法式飞鱼导弹、先进的武装直升机等,但这场战争仍是一场不伦不类的“外行”战争。
如信息战、电子战、空地一体作战不见踪影,甚至,连二战后形成的装甲集群远距离突击作战,敌后机降作战,以及其它集群作战方式、现代作战方式,都未出现。而壕沟战、人海攻击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常见的攻击方式,却颇为常见。甚至还出现了没有武装的平民,在狂热的宗教信仰支撑下集团冲锋,踩爆地雷的残酷场面。
张铭分析说,“1979年伊朗革命前,m国人支持伊朗攻击伊拉克。伊朗革命后,m国人又支持伊拉克攻击伊朗。m国人,才是两伊战争真正的幕后黑手。而伊朗与伊拉克,则是m国人手里的木偶,打的是‘两个扛着现代化导弹,却拳打脚踢的外行人之间的战争’!”
第二课是去年爆发的第一次阿富汗战争。张铭认为,去年12月份爆发的北极熊军队大举入侵阿富汗的战争,最终,北极熊军队将因作战方式和后勤保障的局限,而不得不尴尬收场,重蹈m军六七十年代在安南惨败的覆辙。
张铭认为,北极熊军队集结10个师的优势兵力,大举入侵阿富汗,迅速占领阿全国。但北极熊军队的大规模扫荡和定点清剿,对多山国度的阿富汗游击队成效不大,北极熊军队最终将陷入旷日持久的战略相持和消耗战中。
“根本的制约因素是后勤保障,现代战争打的又恰恰是战争保障能力!”张铭说。北极熊军队在侵阿战争期间,最多只能投入10万左右兵力,原因是后勤保障能力严重不足。一个参加作战行动的摩步师,每天需要补给700—800吨物资。一个战斗直升机团,每天需要补给物资400吨。
而阿富汗是个内陆山国,全国4/5的面积是山地,既没有铁路,也没有海港。空运只能解决每天200—300吨的补给量,对10万之众的现代化大军,无异于杯水车薪。因此,战争开始以来,北极熊绝大部分的后勤补给任务,都依靠卡车来运输。
从北极熊边境到阿富汗腹地只有2-3条战略公路,途中还必须经过许多险要得山地。一辆满载的军用卡车在编队行驶时,速度只能达到50千米/小时。一个大型的补给车队,一般只能以20-25千米/小时左右的速度行军,车距50米左右。
而且在阿富汗这样的高原地区,车辆通常只能装载平原地区1/2的物资。即便没有游击队袭击,每天最大运输量只能达到3000吨,实际补给每天只有约1500吨。这么点物资,仅能勉强维持2-3个师规模的持续作战行动。
据此,张铭认为,“展望战争结局,我可以断言,北极熊军队必败。”在实验课的最后,张铭提出一个问题,“幽灵”应该从一场外行人之间的战争中吸取什么教训?应该从一场无法打赢的战争中,得到什么启发?
特训队员们,用更加刻苦的训练和一流的训练成绩,回答了教官的问题。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和训练,他们一个一个专业,超额完成了学习任务。在17个课目中,已经完成了十一个,九名队员,成绩全部是a。同时,随着学习的深入,独特的个人素质,各战术小队强大的集体战斗力,逐步开始展现出来。
张铭和教练班子多次逐一对他们进行战术素质评估,他们最看重的是虞松远、林涛、刘国栋和林柱民四人战术组合。其中,最欣赏虞松远,智勇双全,将来会是
这些高难度的专业训练项目,以往的历届特训队,都要淘汰掉若干人。可这届特训兵,完全把它们当成了乐趣,轻松完成了《大纲》规定的内容。
最有震撼效果的,是总教官张铭结合两场刚刚爆发的战争,上的二课战争实验课。为拓宽特训兵们的视野,张铭着重分析了这两场战争的前景。
第一课是对刚刚在9月22日爆发的两伊战争的前景分析。他着重分析了伊拉克和伊朗在战争中的战术表现,如袭城战、化学武器攻击、袭船战和袭击油田等破坏敌方后勤、经济设施等战争手段。
他认为,作为军事实力相对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在战争中虽然都装备和使用了大量先进武器,如苏式米格-25战机、美式f-14战机、法式飞鱼导弹、先进的武装直升机等,但这场战争仍是一场不伦不类的“外行”战争。
如信息战、电子战、空地一体作战不见踪影,甚至,连二战后形成的装甲集群远距离突击作战,敌后机降作战,以及其它集群作战方式、现代作战方式,都未出现。而壕沟战、人海攻击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常见的攻击方式,却颇为常见。甚至还出现了没有武装的平民,在狂热的宗教信仰支撑下集团冲锋,踩爆地雷的残酷场面。
张铭分析说,“1979年伊朗革命前,m国人支持伊朗攻击伊拉克。伊朗革命后,m国人又支持伊拉克攻击伊朗。m国人,才是两伊战争真正的幕后黑手。而伊朗与伊拉克,则是m国人手里的木偶,打的是‘两个扛着现代化导弹,却拳打脚踢的外行人之间的战争’!”
第二课是去年爆发的第一次阿富汗战争。张铭认为,去年12月份爆发的北极熊军队大举入侵阿富汗的战争,最终,北极熊军队将因作战方式和后勤保障的局限,而不得不尴尬收场,重蹈m军六七十年代在安南惨败的覆辙。
张铭认为,北极熊军队集结10个师的优势兵力,大举入侵阿富汗,迅速占领阿全国。但北极熊军队的大规模扫荡和定点清剿,对多山国度的阿富汗游击队成效不大,北极熊军队最终将陷入旷日持久的战略相持和消耗战中。
“根本的制约因素是后勤保障,现代战争打的又恰恰是战争保障能力!”张铭说。北极熊军队在侵阿战争期间,最多只能投入10万左右兵力,原因是后勤保障能力严重不足。一个参加作战行动的摩步师,每天需要补给700—800吨物资。一个战斗直升机团,每天需要补给物资400吨。
而阿富汗是个内陆山国,全国4/5的面积是山地,既没有铁路,也没有海港。空运只能解决每天200—300吨的补给量,对10万之众的现代化大军,无异于杯水车薪。因此,战争开始以来,北极熊绝大部分的后勤补给任务,都依靠卡车来运输。
从北极熊边境到阿富汗腹地只有2-3条战略公路,途中还必须经过许多险要得山地。一辆满载的军用卡车在编队行驶时,速度只能达到50千米/小时。一个大型的补给车队,一般只能以20-25千米/小时左右的速度行军,车距50米左右。
而且在阿富汗这样的高原地区,车辆通常只能装载平原地区1/2的物资。即便没有游击队袭击,每天最大运输量只能达到3000吨,实际补给每天只有约1500吨。这么点物资,仅能勉强维持2-3个师规模的持续作战行动。
据此,张铭认为,“展望战争结局,我可以断言,北极熊军队必败。”在实验课的最后,张铭提出一个问题,“幽灵”应该从一场外行人之间的战争中吸取什么教训?应该从一场无法打赢的战争中,得到什么启发?
特训队员们,用更加刻苦的训练和一流的训练成绩,回答了教官的问题。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和训练,他们一个一个专业,超额完成了学习任务。在17个课目中,已经完成了十一个,九名队员,成绩全部是a。同时,随着学习的深入,独特的个人素质,各战术小队强大的集体战斗力,逐步开始展现出来。
张铭和教练班子多次逐一对他们进行战术素质评估,他们最看重的是虞松远、林涛、刘国栋和林柱民四人战术组合。其中,最欣赏虞松远,智勇双全,将来会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