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挖红薯(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可是再差,日子总得要过下去吧。

    还好我也不是完全一无所有,起码还有太爷爷生前给我留下的院子。

    虽然院子已经有好十几年没住人了,不过周边的村民们逢年过节都会过来帮忙照看一下,不至于彻底荒废。

    收拾一下还是能住人的,不过上次的村民们来打扫卫生,还都是两个月以前的事了。

    现在开春,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因此太爷爷留给我的院子里长满了不少杂草。

    幸好杂物房里有配套的工具,锄头、铲子、镰刀等等啥都不缺,倒出来清理下就可以用了。

    院子不大,都铺上了水泥地,右边围墙有棵老梨树,正是开花的时候,风一吹还有花苞飘落。

    院子中央有口水井,把上面浮杂的井水打出来就可以正常使用。

    至于其他的,有时候村里开村宴或者其他酒席,也会借用这个院子,厨房倒是收拾得很干净。

    主屋嘛,门窗都有些旧了,清扫掉蜘蛛灰后洗一下还是能用的。

    主屋客厅帖有伟人画像,还有太太爷爷和太太奶奶的神位,隔壁邻居每年都会过来帮忙上香,因此主屋也很干净。

    主屋隔壁有一个卧房,配套有书房和卫生间。

    书房和卧房没什么人住,不过上面的东西都被邻居用塑料布盖起来遮尘。

    邻居家其实也是我们家一个远方亲戚,他们家也姓林,和太太爷爷那一辈是堂兄弟来着,因此我还要喊他为叔叔。

    他排行老六,村里的年轻人一般都喊他为六叔,他老婆就是六婶。

    这两公婆看我拖着行李回来,也连忙放下手中的农活上门,六叔有个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大儿子在京城读大学,小女儿在市里读高中。

    一个月都不一定回来一次,两人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为人老实,见我回村问了几句家常话,也开始帮我整理家务。

    在六叔和六婶的帮助下,院子很快就被打扫出来了。

    临近中午,好客的六婶非要拉我去她家里吃饭,就让六叔连忙去镇上一趟买点肉菜回来。

    午饭就是在六婶她家解决的,还被六叔拉着喝了两杯酒,只是六叔的酒量不太行,半瓶白酒下肚,脸烧得通红,喝完六婶给他煮的醒酒汤后就会房躺着了。

    下午两点,帮六婶收拾完碗筷和厨房,连吃带拿,拿了两把六婶自己种的小青菜和半篮芋头回家。

    为了能尽快适应新环境,下午两点半,我趁着村里人都下地干活去了,四处在村子里闲逛。

    村子不大,大概有五六十户人家,大部分都姓林,但并不叫林家村,而是因为村子三面环山,山上有很多野生的果树。

    其中以李子、梨、桃、金银花以及番石榴最多。

    一到三月份,这几类果树相继开花,从村子里看过去,周围白绿粉黄相间,美不胜收,又因为位置太偏僻了。

    村子的水泥路还是这几年才修上的,又山又村,因此这个村子也被称为陇梨村。

    陇,其实是本地土话的简称,山卡拉,偏僻,遥远的意思。

    因为在水泥路还没修成之前,村民们要想去一趟县城或者镇里,光是步行就要走上两个小时。

    如今水泥路打通了,村外不到两公里的地方新开发了一个厂区,厂区隔壁就是政府用来安置贫困户的居民区。

    景明街道分为三个工期,也就是三个小区。

    小区外围和中央新建了好几条道路,安置区里甚至还新建了一个小学和两个幼儿园。

    分别是景明第九小学和第八第十五幼儿园。

    小学隔壁就是二区的入口,也是这个区域的商业街,但是街道不长,200米就走到头了,目前入住的商家并不多。

    大部分店铺还都是饮食类,不过不大的街区里居然有两家生活超市,但是贩卖的蔬菜种类有限。

    另一侧也是,商铺不多,但是有一所小学在这支撑,再加上周边的好十几个村庄的小孩都会来这个学校读书。

    小学对面就是街道办事处,办事处、卫生院、村委会议室和派出所连在一起,因此不算大的街道,人流量还是相当可观的。

    附近的年轻人不是去更大的城市打拼,就是集中在县城那边谋求生计。

    至于这个街道,镇都算不上,所以工作岗位有限,一般都被当地有关系的人包揽了,我又不是在这长大的,没啥人脉,所以那些工作自然也轮不到我。

    路过一家生活超市,我口袋里的钱实在是不多了,还要紧着这几天的伙食,总不能天天去六婶家里蹭饭。

    还有日常用的生活用品,我还是咬着牙走进了这家超市里。

    因为只有18块5毛钱了,一提卫生纸都要十几二十块的价格我实在是买不起。

    只能买了两包散装的纸巾凑合,可光是这两包纸巾,就花掉了我将近3/1的钱。

    更别说还有洗头洗澡用的沐浴露洗发水了,我只能买那种一块钱一小包的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