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燕山满心都是观亭月的事,草草向他回了一句,“王大人。”

    “侯爷好像心神不宁啊?”后者一脸关怀,“见你进宫后便总是张望墙外,可是家里有什么要紧事么?”

    确实可以说是家里的事。

    他不由暗自苦笑,只不过比这个更加麻烦就是了。

    “我昨日不曾睡好,大概有些心不在焉……多谢王大人关心。”燕山搪塞道。

    说完又再往御街的方向投去一眼。

    也不晓得观亭月那边现在怎么样。

    日暮渐沉,街上的人声喧嚣嘈杂起来,酒店高阁的灯打在观亭月的额角,清晰地照出她那一头薄汗。

    高阳承绪当然是没有找到的,他滑得像条泥鳅,单单要凭她在各大胡同里瞎撞,压根是在浪费时间。

    观亭月一手扶着墙,只好让心绪先冷静平复下来。

    她调匀呼吸,闭上双目,试图把自己代入到高阳承绪的位置上去。

    假如她是前朝遗孤,要向旁人证明复兴旧国指日可待,首先肯定是得为大奕造势,得使臣民们认为郑氏的江山名不正言不顺,以此获得流言上的支持。

    既然这样,今夜的新帝寿辰,替万民祈福就有极大的文章可以做。

    比方说……点不亮天灯?或是天灯半途起火,中途坠落,都能成为一个忌讳。更甚者,还可以在皇帝往前明镜台的路上引发骚乱……

    高阳承绪的目标若是明镜台的话,那么这四周——

    观亭月环顾了一下,纵身几个借力,轻松攀至一棵高树梢头,举目扫视着京城的格局。

    离祈福之处最近的地方,还要视线佳,容易匿藏,适合被发现后,最快逃跑的……

    她的视线晃悠一圈,随即蓦地定在东北方。

    东直门居贤坊。

    那里曾经是旧都的瓮城所在,因为遭受过损坏一直未能修复,大绥入京后约莫是搁置着。

    这个去处很少有人知晓,但若是他的话……未必不清楚。

    戌正一刻,日头终于埋入土里,湛蓝的天悬着一轮寡淡的弦月,周遭犹有余晖。

    城墙角落下还能听见鼎沸的人语声,只是离得尚远,不甚明晰。

    月光与灯光照不到的逼仄夹角间,几个人影窸窸窣窣攒动。

    体态臃肿的中年人抖开一袭大氅,套在少年肩上,开口时音腔却尖哑得怪异,好似生锈的铁器摩挲后的声响。

    “公子,入夜风凉,仔细着莫要受了寒。”

    高阳承绪连眼睛也未眨,定定地注视前面的动静,任凭他给自己系上衣带,片晌才“嗯”一声。

    “多谢卫大叔。”

    他叫对方“卫大叔”,但此人其实算不上他的哪位叔叔。这是曾经在破庙内找到他,并陪他南下躲藏的禁宫太监,全名“卫兼”,如今年过五旬了。

    老太监勤勤恳恳地伴在高阳承绪的左右,是看着小皇子长大的,这一手复辟大计他也有份,还占了相当大的分量——早些年他在耳畔撺掇着吹了不少风。

    “公子不必担心,一切进行得很顺利。”

    他无暇回眸,“那人怎么说?”

    卫兼低声答道:“他方才已传信——圣驾戌时出宫,沿途皆按计划做好了万全准备。”

    高阳承绪恍惚地颔首,仍望向人群熙攘的阑珊灯火。

    “那就好。”

    “还有这告纸。”老太监把一叠写满字迹的告示递给他,“等今日事毕,明天一早,全城的百姓都能看见,知道他郑重实坐不稳江山,反惹来天怒人怨。”

    “届时可就有好戏瞧了。”

    做太监的人普遍心眼小,锱铢必较,恶毒的念头极多。高阳承绪不欲附和他的情绪,只不动声色地接过文章来读。

    此文不知是出自何人之笔,但写得挺好,三分真七分假地混着,兼具夸大其词与循循善诱,用来煽动人心简直恰到好处。

    高阳承绪点点头,刚要吩咐什么,一股劲风袭面,他几乎只来得及看清一道黑影,手里便空了。

    观亭月鬼魅般的落在众人身后,捏着那一把行将去搅风搅雨的文纸,揪成一个球。

    果然是她。

    高阳承绪见到她还挺高兴的,短暂地怔过后不由一笑,“亏你能找到这里来。”

    “姐姐,你抢走这点儿也没用,我的人身上还有一大叠,要销毁是来不及的。”

    观亭月置若罔闻,“但你现在收手却还来得及。”

    “你在这儿也正好。”他权当没听见,“我带你看看热闹。”

    话音刚落,人山人海的街市间一片哗然,伴随着破空的清响,是一道烟花炸上了天。

    高阳承绪仰首欣赏着碎成千丝万缕的光点,好整以暇地说道,“开始了。”

    第100章你以为他们图你什么?

    数十里长的御街上,灯火绵延仿若有千里之远,食铺酒肆间飘出的烟火,仙雾一样地滚淌在道路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