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1/2)
秋喜和安哥两个照例早早起身往西院里练习骑射,周氏本来还惦记着孙子孙女,听说一早就去了西院,才放了心。
中元节后接连下了两场雨,雨不大,却真真地应了那句老话‘一场秋雨一场凉’。眼瞅着气温低下来,丫头婆子们早晚都穿了夹衣,护卫值夜的则把棉衣找出来,夜里出屋走动,没有棉衣可顶不住。
宋玥也询问上下众人的冬装,照例每人两身棉衣,一套薄的深秋初春穿,一套厚的过冬御寒。
江冬生和林氏都给宋玥暗暗建议,其实棉衣不用年年做新的,一般富足人家也不能每年做新棉衣呢,何况是仆从下人。
成年男人一套薄棉衣要三斤棉絮,厚袄裤一套至少得五斤,身量高壮的,甚至六斤也不够。家里上下几十口人算下来,着实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但是宋玥没有采纳江冬生和林氏的这个建议,坚持每年给全家上下做新衣。但提倡节约,往年的棉衣棉裤,针线上给拆洗缝补,可以与新衣裳替换着穿,万一要出门、待客,也不至于寒瑟了。
天色放晴,庄子上第二茬辣椒也开始了大批量采摘。
因为这一茬辣椒绝大部分要晒成干品,所以在植株上保留的时间较长,最早坐果的一批辣椒早就红透,甚至有些已经自动开始脱水,出现了皱缩的状态。这一批采摘,产量自然就大得多,而且,采摘之后,还要根据成熟度、含水程度加以区分挑选,分档之后进行不同的加工处理。
已经半干的辣椒,直接运到压实的晒场上晾晒,略新鲜的辣椒则需要人用针线串起,一串串挂到临时搭起的晒棚里晾晒。
这些晒棚用高竹竿做支柱,离地两米多的地方用竹坯子搭棚架,一串一串辣椒挂在棚架上,通风透气,晾晒均匀,而且遇上下雨天还可以搭上备好的草苫子遮盖,从而避免辣椒遭雨淋发霉变质,造成损失。
如此以来,挑选、晾晒和穿辣椒串的活儿都比较轻松,四五岁的孩子和六七十岁的老婆子都能做,庄子上几乎是全民动员。因为江家开的工钱好,老人孩子也难得有挣钱的机会,积极性都特别高,很多人家把襁褓里的孩子都带到场院里、晒棚下,一边看孩子一边做活儿,宋玥来到庄子上,看得到的就是一幅热火朝天的画面,还时不时地有小孩子啼哭声做伴奏的和谐场面。
看到有些老婆子、妇人专注干活儿,小孩子哭得声音嘶哑也顾不上管,宋玥也禁不住皱眉。
转一圈下来,回到庄院里,她把王七叫来,直接吩咐:“都忙着干活儿挣钱,那些小孩子关顾不上不行,恁找几个有耐心的、可靠的妇人,就收拾收拾这边的厢房,让庄户们把三岁以下的孩子都送过来,关上大门,盖好水井,让孩子们就在这院子里玩去,小的也能在树荫里铺张席子玩耍……看孩子的妇人按摘辣椒最多发工钱,我别的要求没有,就是保证别有孩子因为秋收折了去。”
宋玥自顾拧着眉头说着,说了好一会儿,才发现对面的王七脸色不对,她都停下了,王七还呆拧着眉看着她,并无半点儿回应。
“怎么,恁觉得这事儿不妥吗?”宋玥疑惑道。
王七啊了一声,恍然垂头,连声道:“不是,不是,俺没觉得不妥,只是没想到东家能这般……嘿嘿……”
大概是觉得自己说得过了,王七话到半截突然止住,然后挠着头憨笑着掩饰自己的尴尬。
宋玥摇头失笑,片刻方才叹息道:“咱们都是有孩子的人,推己度人吧!”
王七抬眼看看,复又郑重了神色躬身应是:“东家放心,俺定把恁的吩咐办妥当。”
宋玥点点头,端起茶杯,却只是垂着眼看着茶杯中缓缓飘浮的茶叶,沉思起来,都没有看到,王七转身出门的时候,飞快地抬手抹了把眼角。
庄户累庄户苦,不仅仅是古代,哪怕到了现代,仍旧是没能改变的事实。
农活儿繁重辛劳,庄户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劳一年,年景好的情况下也只能勉强混个温饱,营养跟不上,医疗条件更是谈不上,老人孩子万一生个病,几乎只能硬抗,抗得过是命硬,抗不过……也是命!
特别是遇上夏收秋收两季农忙,为了抢天时,把辛劳耕作的成果收回去,保住全家人一年的口粮,不得不全家老小齐上阵,小孩子、老人根本谈不上照料,更别说周全,于是,老人得病去世小孩子得病夭折的事情并不少见……包括王七的一个哥哥,一个妹妹。
哥哥夭折时已经三岁,赶上夏收起了水痘,大人们下地干活儿,把孩子留在家里一天,等晚上大人回来,小孩子不懂事已经把身上起的水痘都抓破了,然后高烧两天,哪怕去城里请了郎中来诊治,也没能没扛过去。
哥哥比王七大四岁,他都没见过,小妹夭折时,他却已经六岁,已经记事儿了。是秋收时节,一岁多的妹妹跟着去地里干活儿,就在地头的树下自己玩耍,一个没看顾上,走得远了,滚进了浇地的水渠中……等发现时,小身子已经泡胀了。
庄户人累庄户人苦,累多了、苦多了,似乎已经麻木了。日子
中元节后接连下了两场雨,雨不大,却真真地应了那句老话‘一场秋雨一场凉’。眼瞅着气温低下来,丫头婆子们早晚都穿了夹衣,护卫值夜的则把棉衣找出来,夜里出屋走动,没有棉衣可顶不住。
宋玥也询问上下众人的冬装,照例每人两身棉衣,一套薄的深秋初春穿,一套厚的过冬御寒。
江冬生和林氏都给宋玥暗暗建议,其实棉衣不用年年做新的,一般富足人家也不能每年做新棉衣呢,何况是仆从下人。
成年男人一套薄棉衣要三斤棉絮,厚袄裤一套至少得五斤,身量高壮的,甚至六斤也不够。家里上下几十口人算下来,着实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但是宋玥没有采纳江冬生和林氏的这个建议,坚持每年给全家上下做新衣。但提倡节约,往年的棉衣棉裤,针线上给拆洗缝补,可以与新衣裳替换着穿,万一要出门、待客,也不至于寒瑟了。
天色放晴,庄子上第二茬辣椒也开始了大批量采摘。
因为这一茬辣椒绝大部分要晒成干品,所以在植株上保留的时间较长,最早坐果的一批辣椒早就红透,甚至有些已经自动开始脱水,出现了皱缩的状态。这一批采摘,产量自然就大得多,而且,采摘之后,还要根据成熟度、含水程度加以区分挑选,分档之后进行不同的加工处理。
已经半干的辣椒,直接运到压实的晒场上晾晒,略新鲜的辣椒则需要人用针线串起,一串串挂到临时搭起的晒棚里晾晒。
这些晒棚用高竹竿做支柱,离地两米多的地方用竹坯子搭棚架,一串一串辣椒挂在棚架上,通风透气,晾晒均匀,而且遇上下雨天还可以搭上备好的草苫子遮盖,从而避免辣椒遭雨淋发霉变质,造成损失。
如此以来,挑选、晾晒和穿辣椒串的活儿都比较轻松,四五岁的孩子和六七十岁的老婆子都能做,庄子上几乎是全民动员。因为江家开的工钱好,老人孩子也难得有挣钱的机会,积极性都特别高,很多人家把襁褓里的孩子都带到场院里、晒棚下,一边看孩子一边做活儿,宋玥来到庄子上,看得到的就是一幅热火朝天的画面,还时不时地有小孩子啼哭声做伴奏的和谐场面。
看到有些老婆子、妇人专注干活儿,小孩子哭得声音嘶哑也顾不上管,宋玥也禁不住皱眉。
转一圈下来,回到庄院里,她把王七叫来,直接吩咐:“都忙着干活儿挣钱,那些小孩子关顾不上不行,恁找几个有耐心的、可靠的妇人,就收拾收拾这边的厢房,让庄户们把三岁以下的孩子都送过来,关上大门,盖好水井,让孩子们就在这院子里玩去,小的也能在树荫里铺张席子玩耍……看孩子的妇人按摘辣椒最多发工钱,我别的要求没有,就是保证别有孩子因为秋收折了去。”
宋玥自顾拧着眉头说着,说了好一会儿,才发现对面的王七脸色不对,她都停下了,王七还呆拧着眉看着她,并无半点儿回应。
“怎么,恁觉得这事儿不妥吗?”宋玥疑惑道。
王七啊了一声,恍然垂头,连声道:“不是,不是,俺没觉得不妥,只是没想到东家能这般……嘿嘿……”
大概是觉得自己说得过了,王七话到半截突然止住,然后挠着头憨笑着掩饰自己的尴尬。
宋玥摇头失笑,片刻方才叹息道:“咱们都是有孩子的人,推己度人吧!”
王七抬眼看看,复又郑重了神色躬身应是:“东家放心,俺定把恁的吩咐办妥当。”
宋玥点点头,端起茶杯,却只是垂着眼看着茶杯中缓缓飘浮的茶叶,沉思起来,都没有看到,王七转身出门的时候,飞快地抬手抹了把眼角。
庄户累庄户苦,不仅仅是古代,哪怕到了现代,仍旧是没能改变的事实。
农活儿繁重辛劳,庄户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劳一年,年景好的情况下也只能勉强混个温饱,营养跟不上,医疗条件更是谈不上,老人孩子万一生个病,几乎只能硬抗,抗得过是命硬,抗不过……也是命!
特别是遇上夏收秋收两季农忙,为了抢天时,把辛劳耕作的成果收回去,保住全家人一年的口粮,不得不全家老小齐上阵,小孩子、老人根本谈不上照料,更别说周全,于是,老人得病去世小孩子得病夭折的事情并不少见……包括王七的一个哥哥,一个妹妹。
哥哥夭折时已经三岁,赶上夏收起了水痘,大人们下地干活儿,把孩子留在家里一天,等晚上大人回来,小孩子不懂事已经把身上起的水痘都抓破了,然后高烧两天,哪怕去城里请了郎中来诊治,也没能没扛过去。
哥哥比王七大四岁,他都没见过,小妹夭折时,他却已经六岁,已经记事儿了。是秋收时节,一岁多的妹妹跟着去地里干活儿,就在地头的树下自己玩耍,一个没看顾上,走得远了,滚进了浇地的水渠中……等发现时,小身子已经泡胀了。
庄户人累庄户人苦,累多了、苦多了,似乎已经麻木了。日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