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袭营(燃魂2)(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0144、袭营燃魂2

    戚继光自蓉城发兵,十二天后,抵达西散关。

    西散关,位于长安以西,又称“大散关”,是关中四塞之一。

    西散关以西是陇西、洮阳,再往西则是“羌”。

    北面有长城,南面有秦岭,董卓最担心只有西边和东边。

    长安以东,一旦函谷关被攻破,紧接着就是潼关。

    自汉朝以来,自从修建潼关,军事上渐渐放弃函谷关的存在。

    不过,在关键时刻还是管用的。

    只是,在军事防御方面,函谷关远不如潼关的一半。

    即便潼关城坚,董卓也选了一位信得过的人守城,那人便是郭汜。

    郭汜是董卓的老部将之一,最初在雍州、西凉打击贼寇时,便跟随董卓。

    华雄死后,董卓身边除了吕布,武力最强的只有李傕、郭汜、张济、樊稠。

    怎奈刘辩攻打函谷关时,张济、樊稠接连战死。

    至于西散关,西面就是贼寇,董卓自然也用了一位信得过的武将,那人便是李傕。

    李傕与郭汜一样,皆是董卓的老部将之一。

    至于为什么没用吕布?

    因为吕布曾败在刘辩的人手里。

    当然,这倒不至于从此弃用,董卓知道吕布的战力强悍到什么程度。

    至于先前受伤,显然是被群起而攻之,否则也不至于连赤兔马都丢了!

    伤愈后的吕布,被董卓安排在府上,随时听候调令。

    殊不知,经过关东联军攻打洛阳,以及刘辩穷追不舍,险些致其死亡。

    另外,再加上有很多人希望他死,更加为了安全着想,也就将吕布留在身边。

    因此,战力第一的留在身边,只能用战力第二的武将,守护长安的西大门。

    话说,戚继光率部抵达西散关时,刚好是午后申时。

    由于昼短夜长的缘故,此时的太阳即将落山。

    遥望二里外城关,戚继光命身后的祖逖、狄青,原地扎营。

    对于原地扎营,荀攸没有异议,只是——

    “戚帅,要不要让守城主将,知晓我等的到来?”

    “不必,我们人多,已经被对方发现。

    待明日,关前叫阵便可。”

    话音未落,戚继光看向胡须皆白的荀攸。

    虽然此时尚未下雪,可防不住天气寒冷,下颌胡须早已结了一层白霜。

    闻言,荀攸点了点头。

    事实上,荀攸也是这样想的,只是想试探一下戚继光的虚实。

    即便刘辩对戚继光很是推崇,可荀彧、荀攸毕竟一条心,何况还是心向汉室。

    万一这戚继光不靠谱,损兵折将是小,搞砸了刘辩的计划,是个脑袋都不够砍。

    当即,按照戚继光所说,狄青、祖逖传递帅令。

    ……

    半盏茶前。

    西散关上的士卒,便发现了敌情,且在最短时间内告知主将李傕。

    闻讯,李傕第一个想到的便是益州军。

    按理说,李傕想到的应该是“羌”,可羌没有大队人马。

    通过士卒的描述,得知对方的人马,至少在六万以上。

    不过,李傕即使不了解刘辩,也知道益州刘焉被杀,刘辩占据益州一事。

    既然刘辩是有备而来,那么绝不止区区六万兵马。

    何况,这只是益州兵马,并不包括荆州兵马。

    可李傕经历上次函谷关一战,西凉军几乎灭绝,因此埋下仇恨之心。

    既然对方是有备而来,那么李傕并非没有准备。

    正当报信小卒说出,要不要禀告董相国时,反被喝酒取暖的李傕怒摔杯子。

    眼下西散关有八万将士,纵使敌方有十万大军,哪又如何?

    不多时,得知戚继光并没有急着开战,而是原地扎营。

    当即命手下小校,清点兵马,明日下关迎敌!

    ……

    不多时,太阳便落山。

    益州军大营,灯火通明。

    西散关的城楼,也一样灯火通明。

    随着入夜,双方主将皆下命令,严防敌军偷袭。

    此时的李傕,正在暖阁内搂着两个小妾,喝着小酒,观看胡姬跳舞。

    外面刚好刮起寒风,夜空开始飘落雪花。

    城中所有巡逻的、守卫的士卒们,无不缩了缩脖子,下意识的仰头看向夜空。

    西散关背靠陈仓山,寒风解释在山中刮来,合着山林里的积雪,寒风也就愈发的刺骨。

    虽然董卓搜刮很多钱财,却没将钱财用在士卒的穿衣上,而是全部囤积在郿坞。

    另外,由于气候的不同,雍州、司隶地区不适合种植棉花,棉衣自然是极少的。

    宋朝以前,汉字中没有“棉”这个字,只有绞丝旁的“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