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坊间盛名传(2/2)
味道倒还尚可,汤品也入味,大众美食,向来是尝不腻的味道。这倒也还罢了,最让人眼红的是,络绎不绝的上客,据市场调查人员的蹲点,这类大众菜馆上客能从上午十点一直持续到晚上二十二点,中间甚至不断客,高峰的时候满座是经常的事,这上客率,也确实让人有点眼红。
再算到成本收益,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根据这些市场探子挖回来的消息,一个这样中型的,以省内传统炖菜为主菜系的饭店投资不过三十多万,资金的回收期限不超过两年,再小一点,地段稍好一点,几个月就能收回成本,最大的一家大众铁锅炖经营面积不过两百平米,而经营的年限已经十二年了,据说这个饭店中途还搬迁了一次都没有影响到红火的生意。
蒋九鼎对传统的铁锅炖菜,兴趣越来越浓!
这些年,餐饮和其他市场一般都是风起云涌,川味、鲁味、火锅、海鲜、涮锅几大菜系林林总总在省城开了几百家铺面,甚至还有一窝风地西餐跟着凑热闹。这其中不乏动辄投资上百万的大店,都掀起了不大不小的风潮,真可谓市场代有黑马出,各领风骚数百天。差不多都是红火一阵子就疲软下去了、惨淡经营了、甚至于销声匿迹关门大吉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是一方人的胃,对于吃惯了面条馒头大烩菜的大原人,生猛海鲜、奇辣重咸,没准都不如萝卜白菜来得舒坦!
这些事里,蒋九鼎倒没发现传统有多大的张力,只是诧异着,要从成本收益上讲,炖菜,居然也是暴利,一份传统的烧三鲜锅炖,木耳鲜菇黄花菜,成本也就五六块钱最高能卖到三十多块,这要算收益比例的话,和海鲜差不多;不过要比出货量,就没法比了,据说大众铁锅炖里,最高记录一天卖一百七十六锅烧三鲜!
说到底就明白了一件事,这些人才是闷声发大财的。自己这个圈子里风光无限的小老板们,没准倒欠着银行和股东们多少钱呢?而这类低调开店的人,那家的家里看样存个几十万都是小意思。那钱倒还不在蒋九鼎的眼里,不过再想想,白手起家淘这么多,和靠着上一代的荫佑赚钱,一比这优劣就是明了了。
诧异,接下来的事更诧异。
企划部里,最后调查了有代表性的十三家以炖菜为主菜的饭店,有一个细节引起了蒋九鼎的注意,大厨居然有一多半来自乌龙县,再往下一问,一解释才明白,山北省向来就有“杏花酒、乌龙厨;清徐醋葫芦”一说,这乌龙县穷山穷地,当年吃不饱逃荒要饭走西口的人多,乌龙县的人特征最明显,一家背口大黑锅,走那吃那,久而久之,乌龙县逃荒的人和乌龙锅名声也越来越大,而且当个厨子吃饱也成了逃荒人的第一志向,多少年沉淀下来,反而在外当伙计当厨子的都成材了,甚至还有发财的,这些人荣归故里之后,用自己的经验再把下一代、下下一代再教教,教来教去,教出一窝大师傅来。
于是经常出现这样的奇景,一个店里是闺女洗菜娘淘米、儿子提勺爹坐锅,一家就能支个店,而且这种店,在乌龙遍地都是,在省城也差不多,顶多就是伙计多几个而已,本质还没变。
传了几代,这乌龙县就成了厨师辈出的地方,厨子多了,里面就不怕不出精英了,差一点的,开个小店养家糊口;好一点的进了星级饭店主厨,据说在全国厨师大赛上,那位一把面拉三千根、根根细如发丝,能过针眼的白案师傅,其祖籍也在乌龙。
这件事一直从办公室讨论到市场分析会议上,餐饮业一行,多数嘴馋,倒也有不少人尝过炖菜,会上讨论的时候,派出去的几位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嘴里居然冒出乌龙第一锅的名称来了,一细问才知道,这一多半里乌龙厨差不多又有一半曾经在乌龙县铁锅炖菜店里当过伙计,即便是没有当过伙计的,也曾经去过乌龙取经,其中名声最大的一家就是乌龙第一锅!
得,绕了一个大弯子,又回到原地了,蒋九鼎在公司例行的市场分析会上有点走神了,这时候才觉得,还真是小瞧这份不起眼的铁锅炖菜了。
蒋九鼎以他商人的眼光,就是那种眼里能映出人民币来的眼光看这事,总觉得隐隐约约抓住了点什么,可还是很模糊,这才极力说服妹妹和自己去一趟乌龙。简凡不简凡倒还是其次,实在是传统的铁锅炖菜让他听得有点欲罢不能!
在去的时候,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点不以为然,不就一锅汤吗?不就萝卜青菜豆腐吗?难不成还真比鲍鱼海参有吃头?
这事,磕磕绊绊,兄妹俩联袂再次出行乌龙的时候,已经是半个月以后的事了。
www.pet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