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徐徐图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户改之法稳步推行,李天也没什么好问的,勉励了黄准几句后,便转而看向杨荣:

    “子荣,天工院最近怎么样了?可有什么麻烦?”

    杨荣最近时不时就往福采坊工地上跑,脸色黝黑了几分,听得李天问话,赶忙起身拱礼道:

    “劳陛下挂念,天工院筹建三日,工期已经完成四分之一有余,至多再有十日,陛下便可去天工院饮茶了。至于麻烦嘛,除了有些老秀才整日在天工院外叫骂,倒也没什么大事。”

    “好好好。”李天连连点头,笑问出声道:

    “朕听王福说城中有不少匠人自发前去帮忙,可有此事?”

    “确实如此,城中不少匠人听说陛下要给匠人们开辟入仕之道,都自带器具到工地上帮忙,若不是有他们相助,天工院也不会营建的如此之快。”

    微微颔首,示意杨荣坐下说话,李天准备趁着今日内阁四大学士都在,商量另一件大事。

    “朕前些日子让工部在城中寻址,你们都知道吧。”

    李天说的轻巧,但杨士奇等人都明白皇上不会无的放矢,身子一正,点着头静听下言。

    抿了口茶,李天眯眼打量着杨士奇等人的神情,幽幽开口道:

    “朕是这么想的,朕的那些叔叔虽然为朕镇守边疆,但每人手里都握着数千上万的军队.

    当然,朕倒不是怕他们造反。朕只是听说每个藩王封地,都有数万的百姓投献地产,以避税赋徭役,那可都是朕的子民啊,你们说说,这事朕该不该管。”

    身为阁老,杨士奇等人想事情自然不会只看表面。

    藩王镇守边疆是太祖留下的祖制,以求必要时候各地藩王可以进京救驾。

    至于百姓投献地产,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大明对皇室宗亲朝中官员,向来是不施加税赋徭役,很多百姓为了生计,多半都会将地产投献到这些人手中。

    别说各地藩王,就是在坐的杨士奇等人老家,也有不少百姓把地产挂在他们名下,以求躲避各种税费和苛杂徭役。

    琢磨着皇上的念头,杨士奇等人一时没想出来个所以然,只有黄准大着胆子试问道:

    “陛下可是想变革税制?”

    黄准此话一出,杨士奇几人皆是脸色微变。

    户改之法和天工院之所以反对不多,那是因为没有触及官绅士族关键之利益,可若是变革税制,朝中和天下大乱是必然的事情。

    稍加沉吟,不待皇上回话,杨士奇赶忙出声道:

    “陛下,税制暂不可变。”

    见杨士奇如此紧张,李天有些诧异,不过旋即也理解杨士奇在担忧什么,莞尔一笑,哑然道:“士奇多虑了,朕并无变革税制之念,起码眼下是没有。”

    尝到了变法的甜头,黄准却不那么以为,朝杨士奇告罪一声,转而看向李天沉声道:

    “陛下,其实我大明的税制并不合理。”

    李天自然知道明朝的税制不合理,毕竟明朝不合理的地方太多了,税制只能算是其中一条。

    比如说明朝的财政制度,就称得上是匪夷所思。

    地方州府每年,不但要向户部国库交赋课两税,还要向工部广积库交一些,向兵部军需库交一些,向光禄寺林苑局交一些。

    简直混乱至极,每年的财政账册基本都是糊涂账。

    而且这还不是最扯淡的,最扯淡是自县一级官府,就对赋课两税有自留之权。

    什么叫自留之权?

    就是县里收了粮食银子,就能把次年自己要用的物料截留下来。送到州府,州府衙门也会截留一次,等到了省府级别往户部送时,赋课两税已经是少了大半。

    总的来说,全国赋课两税两千五百万两的银子,能到户部夏元吉手中一半就不错了,这还是不算给南京户部的分银。

    但就是扯淡的这种地步,李天也不敢妄加修改。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凡是牵扯到钱粮的改革,必定都是人头滚滚。少交一分的那方,不会对他感恩戴德,但多交一分的那方,必然是做梦都想要他的命。

    户改之法一日不推行天下,二十六卫亲军一日不变成虎狼之师,李天便一日不会考虑变革税制。

    徐徐图之四个字在某些变法之中,可谓是一个字都不能错。

    示意黄准老实坐下,李天不再卖关子,沉声道:

    “税制一事,朕早晚要动,但不是现在,你们不必乱想。

    朕让你们琢磨的是怎么把藩王手里的地产还给百姓,有钱有粮又有兵,朕不想大明出现一个个国中之国。”

    原来是要搞藩王,杨士奇几人顿时长吁了口气。

    但搞藩王和税制息息相关,百姓也不傻,若不是朝政苛杂赋税太多,他们也不会与虎谋皮,把地产献给藩王。

    稍加沉吟,杨士奇心里马上便有了对策,拱手道:

    “陛下,税制眼下不好变革,但陛下若只是想让百姓不再投献地产,免去各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