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工商税,朕收定了(1/2)
其实大明的税负低是有着很多原因的。
初年,朱元璋定下的不与民争利,轻徭薄赋的规矩,只是税收低的其中一个原因而已。
此时的大明,作为工商税的重头,盐铁两项,基本上都没掌握在朝廷的手里。
铁还好说一点,普通人参与不到其中,而且朝廷多多少少也算是有一些官营铁矿的。
即便全部收上税来,充其量也就一两百万两而已,算不上什么打头。
但是盐可是历朝历代的商税重头。
大明就不说了。
清朝乾隆年间,盐税收入是七百多万两,而到了清朝后期人口逐渐爆发,在光绪年间就达到了,两千多万两。
到了清末宣统年间,居然罕见的达到了惊人的四千多万两。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清朝的税收高,明朝后期大量白银流入。
导致无价上涨等诸多原因,才导致清朝拥有那么高的税收的。
虽然清朝末期人工业水平提高,人口大爆发,很多数据不能和此时对比。
可是乾隆年间,人口总数和此时的大明相比,还要上少几百万呢。
但是乾隆时期仅一个贪官和珅,就被抄家超出八千万两银子来。
这能说明什么,说明人家那是真的富有啊。
而此时的大明是怎么做的。
洪武初年为了征讨蒙古残余势力,朱元璋为了筹集粮食。
将产盐卖盐的权利交给了江淮地区的富商们,用盐引换取支援九边的粮食。
虽然也收税,可是那点税收不管是和宋朝比,还是和清朝比,连牙缝都算不上。
据统计,宋朝巅峰时,人口大约六千万,和此时的大明差不多。
按照一个成年人一年消耗食盐五公斤算,一年产盐数量数量大概在六亿斤左右。
折合盐引,差不多在两百万到三百万引左右。
以每引六贯或者六两计算,实际应得盐税一千三百万两。
但此时收到的盐税是多少,整个明朝最高时也不过是二百万两左右。
要知道明朝的盐是出了名的贵,大概一斤在三百文上下,而清朝是多少,仅仅二十文而已,大宋也仅有五十文。
按常理说,盐价这么贵,不管是盐商还是朝廷的税款都应该在清明两朝之上才对。
可奇葩就奇葩在,大明不仅连原本的应得的一千三八万没得到。
就连人家施舍一般扔给朝廷的一百万两,每年还都不一定能收齐全了。
要是差上个一两百万两,李天嫌麻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糊弄过去了。
可是他们居然连十四之一的盐税都不想给齐全了。
这他妈是欺负谁,欺负大明的皇帝是老实人吗。
这还仅是盐税,向其他的铁课,桑课,茶课,等等,全部加在一起居然连五十万两都没有。
堂堂一个帝国,全世界最强大,最先进人口最多的国家,居然每年只有区区二百万两左右的收入,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若是从前的朱高炽被自己的老子和爷爷定得规矩给框住了,忍就忍了,可是李天不能忍。
他此时羽翼还不算丰满,暂时还没有实力去和整个天下的勾结在一起的官商斗。
但是自己做生意,赚点零花钱,居然也要被人品头论足。
你们钱赚的盆满钵满的,每天潇洒的不得了,老子现在每年才弄这么点钱,就嚷嚷着这不行,那不行的。
真当老子是泥捏的,不敢对你们这些混蛋开刀动手吗。
当然杨士奇等人也不是上来就反对李天搞这个搞那个,而是稍微提点他一下,不要被御史言官们抓住把柄而已。
李天即便再有火气,也不可能发泄到他们的身上。
见他们半天都没有说话。
李天冷哼一声继续说到,
“天下人都说田税是天下之根本,可是国朝的田税十之一二,不管和任何朝代比,都算不上高。
可即便如此,天下食不果腹之人,依然不再少数。”
说到这里他稍微顿了一下,然后厉声喝道,
“难道还要朕给他们见面税收,他们才能不饿肚子吗,难道朕一分不收他们的田税,天下难道就能没有人饿死吗!”
见到李天发怒,杨士奇等人连忙跪倒在地,却是什么都不敢说了。
李天长叹一声,
“农民一年到头也就那点收入,即便朕真的免了他们的所有税负,若是遇上个灾年什么的,还不是要饿死很多人。”
“可是有些人却是不管遇上什么年景,都能吃得好睡得稳,不用朕说,你们也应该知道他们是什么人吧!”
“国朝的商税只有三十税一,却养活了一大群白眼狼吸血鬼!
试问他们对朝廷对江山社稷有什么功劳,凭什么享受着这些东西!”
“对国朝没有用的人,朕凭什么还要姑息他们
初年,朱元璋定下的不与民争利,轻徭薄赋的规矩,只是税收低的其中一个原因而已。
此时的大明,作为工商税的重头,盐铁两项,基本上都没掌握在朝廷的手里。
铁还好说一点,普通人参与不到其中,而且朝廷多多少少也算是有一些官营铁矿的。
即便全部收上税来,充其量也就一两百万两而已,算不上什么打头。
但是盐可是历朝历代的商税重头。
大明就不说了。
清朝乾隆年间,盐税收入是七百多万两,而到了清朝后期人口逐渐爆发,在光绪年间就达到了,两千多万两。
到了清末宣统年间,居然罕见的达到了惊人的四千多万两。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清朝的税收高,明朝后期大量白银流入。
导致无价上涨等诸多原因,才导致清朝拥有那么高的税收的。
虽然清朝末期人工业水平提高,人口大爆发,很多数据不能和此时对比。
可是乾隆年间,人口总数和此时的大明相比,还要上少几百万呢。
但是乾隆时期仅一个贪官和珅,就被抄家超出八千万两银子来。
这能说明什么,说明人家那是真的富有啊。
而此时的大明是怎么做的。
洪武初年为了征讨蒙古残余势力,朱元璋为了筹集粮食。
将产盐卖盐的权利交给了江淮地区的富商们,用盐引换取支援九边的粮食。
虽然也收税,可是那点税收不管是和宋朝比,还是和清朝比,连牙缝都算不上。
据统计,宋朝巅峰时,人口大约六千万,和此时的大明差不多。
按照一个成年人一年消耗食盐五公斤算,一年产盐数量数量大概在六亿斤左右。
折合盐引,差不多在两百万到三百万引左右。
以每引六贯或者六两计算,实际应得盐税一千三百万两。
但此时收到的盐税是多少,整个明朝最高时也不过是二百万两左右。
要知道明朝的盐是出了名的贵,大概一斤在三百文上下,而清朝是多少,仅仅二十文而已,大宋也仅有五十文。
按常理说,盐价这么贵,不管是盐商还是朝廷的税款都应该在清明两朝之上才对。
可奇葩就奇葩在,大明不仅连原本的应得的一千三八万没得到。
就连人家施舍一般扔给朝廷的一百万两,每年还都不一定能收齐全了。
要是差上个一两百万两,李天嫌麻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糊弄过去了。
可是他们居然连十四之一的盐税都不想给齐全了。
这他妈是欺负谁,欺负大明的皇帝是老实人吗。
这还仅是盐税,向其他的铁课,桑课,茶课,等等,全部加在一起居然连五十万两都没有。
堂堂一个帝国,全世界最强大,最先进人口最多的国家,居然每年只有区区二百万两左右的收入,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若是从前的朱高炽被自己的老子和爷爷定得规矩给框住了,忍就忍了,可是李天不能忍。
他此时羽翼还不算丰满,暂时还没有实力去和整个天下的勾结在一起的官商斗。
但是自己做生意,赚点零花钱,居然也要被人品头论足。
你们钱赚的盆满钵满的,每天潇洒的不得了,老子现在每年才弄这么点钱,就嚷嚷着这不行,那不行的。
真当老子是泥捏的,不敢对你们这些混蛋开刀动手吗。
当然杨士奇等人也不是上来就反对李天搞这个搞那个,而是稍微提点他一下,不要被御史言官们抓住把柄而已。
李天即便再有火气,也不可能发泄到他们的身上。
见他们半天都没有说话。
李天冷哼一声继续说到,
“天下人都说田税是天下之根本,可是国朝的田税十之一二,不管和任何朝代比,都算不上高。
可即便如此,天下食不果腹之人,依然不再少数。”
说到这里他稍微顿了一下,然后厉声喝道,
“难道还要朕给他们见面税收,他们才能不饿肚子吗,难道朕一分不收他们的田税,天下难道就能没有人饿死吗!”
见到李天发怒,杨士奇等人连忙跪倒在地,却是什么都不敢说了。
李天长叹一声,
“农民一年到头也就那点收入,即便朕真的免了他们的所有税负,若是遇上个灾年什么的,还不是要饿死很多人。”
“可是有些人却是不管遇上什么年景,都能吃得好睡得稳,不用朕说,你们也应该知道他们是什么人吧!”
“国朝的商税只有三十税一,却养活了一大群白眼狼吸血鬼!
试问他们对朝廷对江山社稷有什么功劳,凭什么享受着这些东西!”
“对国朝没有用的人,朕凭什么还要姑息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