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卖报,卖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礼部郎中杜忠是永乐二年进士,今年已经五十多了,能在二十年的时间内,爬到正四品的一部郎中的位置上,其实也挺不容易的。

    杜忠中进士的时候已经三十多了,当官的前十几年,还有精力和心思往上爬,可这几年随着年岁越来越大,加上看透了朝堂之上的尔虞我诈。

    这些年他往上爬的欲望是越来越低。

    于是在三年前,他上下打点,从原本繁忙油水很大的户部,调任到了比较清闲的礼部。

    打算在礼部郎中位置再干几年,就弄个离退,安享晚年。

    谁知道前几天,一纸诏令,将他的这个计划彻底打乱了。

    他稀里糊涂的被礼部尚书邓师颜叫了过去,说是要让他负责组织一个新的衙门,叫什么京报司。

    开始他还不太清楚,这个新的衙门是干什么的。

    邓师颜虽然给他讲解了半天,可他还是似懂非懂的。

    最后看了一遍,由李天亲自撰写的京报细则之后,他才逐渐搞懂。

    接下来的几天,他可算是忙的脚不沾地,整个人连个囫囵觉都来不及睡。

    京报司是李天亲自下令筹建的,各个衙门必须通力配合,杜忠在寻找人手方面还算通畅,没遇到什么阻碍。

    可是寻找雕版印刷之类工匠的时候,却是遇到了不小的阻碍。

    由于京报是当天晚上印刷完成之后,第二天就要送到各个繁华街道售卖,工作量是极大的,再加上他找人的时候又比较急。

    即便京报司给出了很高的价格,却还是没多少工匠愿意来。

    杜忠最后是没办法,才不得已运用各种手段,强势征用了一家书馆,这才将印刷的事情搞定。

    其实这时的大明印刷技艺已经到了一个顶峰。

    不管是什么雕版印刷,还是活字印刷方面的技术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已经非常的成熟了。

    只不过,京报的尺寸和排版有别于普通的印刷物,这就导致印刷的难度直线上升了不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杜忠可谓是较劲了脑汁,才总算找到了办法。

    他想的办法其实也很简单粗暴,那就是采用复印、雕版和活字相结合技术。

    简单点说,其实就是每期固定的内容部分采用雕版做出一个通用的模型出来。

    然后在中间部分对雕版进行掏空,将活字的铅块填充进去。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省去了每天雕版的烦恼。

    要知道,雕版印刷虽然是印刷质量最好的方式,可也是印刷技术里面最耗时耗力的。

    每一个雕版,都需要技术十分纯熟的雕版匠人,用刻刀一笔一划的雕刻出来,只要有一个地方刻错了,整张雕版,就算废了,要重新雕刻。

    ……

    经过了三天紧张的筹备之后,第四天的早上第一版大明京报终于是新鲜出炉。

    在清晨的京城大街上,突然涌现出一大批八九岁到十一二不等的孩童来。

    他们一个个背着斜挎包,高举着一张张比正常书页要大上四五倍的报纸,高声叫卖起来。

    “卖报啦!卖报啦!”

    “今日重大新闻,工举即将举行,各地匠人学子齐入京师……”

    “震惊,汉王居然有这种爱好……”

    “重大好消息,京城洁皂工坊招新,预计招募工人五百……”

    一个个往常打听都打听不到的消息,顿时在街头巷尾传扬开来。

    大时雍坊的一座茶楼之中,几个正准备去六部衙门点卯的六部官员,突然听见报童的叫卖声,顿时来了兴趣。

    其中一个官员,伸手将报童招了过来,问道,

    “这京报什么价钱!”

    那个报童虽然是第一次出来叫卖,却一点都不胆怯,高兴的说到,

    “不贵,一张京报只需要五文钱。”

    那个官员心里一琢磨,只是一碗茶钱,的确是不贵。

    “给本官来一张!”

    在京城的官员们消息自然是比普通百姓要灵通的多。

    礼部和户部新组建了一个衙门,要发行一版报纸的事情,早就传遍了朝野。

    但他们虽然知道即将有这么个东西要出来,却并不知道这东西到底是什么。

    此时听见报童叫卖的声音之后,他们多少是明白了一些。

    那个官员今天似乎心情很不错,随手摸出来几文钱,让给了那个报童。

    报童一看居然多出一文钱,顿时高兴的合不拢嘴,用力的给这个官员行礼道,

    “多谢官爷赏赐!多谢官爷!”

    他们每卖出一份报纸能得到一文钱的报酬,而这多出的一文钱等于是多卖出一份,等于是他今天的额外收入,他如何能不高兴。

    那个官员随便挥了挥手,就迫不及待的开始了起来。

    由于京报是当天晚上加急印刷出来的,上面的一些油墨还未彻底的干透,有一些沾到了那个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