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毛主席的亲人回韶山(3/4)
紫琅眼镜,形象、神态、举止,酷似她的父亲。她身着翠绿色超短羽绒外套,脚蹬一双平底绒布鞋,显得普通、平常、朴素,没有一点特殊的地方,她行走在当年父亲走过的弯弯小道上,就如同山中的一棵松,一株竹,与整个绿色的世界融为了一体。
在回韶山的毛主席的亲人中间,有一位比李讷、邵华显得年长的女同志,她步履稳重,举止大方,对人显得和善、亲切,架一副平平常常的眼镜,穿一件褪了色的军大衣,像个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军人,又像个大学教授。她与李讷说话时的那股亲热劲,就像姐姐待妹妹。我请李讷题词时,她被另一群人团团围住。此刻,她从人群中走出,端庄的脸盘上依然带着亲切的微笑。我暗暗猜度她是毛主席的女儿李敏。但我又不敢肯定。我迎上去,早早地伸出笔和采访本,请她为《当代警察》题词。因为追上来的人多,我生怕她没听明白我的意思,又赶紧递上名片。她热情地接过,在一株古树下停步,亲切的目光打量着我,用征询意见的口气问:“题写什么好呢?”陪同的人催她走,她也没有理会。随着她的问话笔尖已经在纸上落下,我看着她工工整整写下了一个“秉”字,她又谦虚地问我:“这字没写错把?我一时真记不准了。”我连声说:“没错!没错!”我希望她一口气写完,不要被陪同的人打断。她不停地往下写,在我的采访本上留下了“秉公执法”四个成熟、端庄的正楷字。她落款时,我才恍然大悟:“啊!她就是毛主席的大儿媳、毛岸英烈士的妻子刘思齐。”难怪她与只比她年少几岁的胞妹邵华比起来,头上多了缕缕白发,眼角多了丝丝皱纹,都记录着她在人生旅途上所经受的暴风骤雨,冰刀霜剑。她是世界伟人家庭中的一员,她从小受到伟人的抚育、关怀,她曾向人们形容少年时得到毛主席关怀的感觉“是与阳光、自由、欢乐融合在一起的。”可她在情感上受到的打击和磨难,亦是超乎寻常的。若不是她这种受过特殊教育,经受过特殊锻炼的人,是无法承受的。少年失去父亲的痛苦,青年丧失丈夫的悲哀,中年关进监狱的愤懑,人世间的苦,她尝尽了,人世间的难,她受遍了。她挺住了,她熬过来了,如韶峰顶上的青松,十二级狂风没有将她吹倒,千钧雷霆未能将她压弯。她不愧是毛家的人。我很想就此向他提问。但我生怕激起她心海里的波澜,那样会给她带来痛苦。我用钦佩、崇敬的目光打量着她,有意缓缓地从她手中接回笔和采访本,目的是想多看一眼这位能承受人世间一切痛苦和磨难,能代表中华民族女性最优秀品德的巾帼豪杰。后来,她在参观毛泽东纪念馆时,工作人员要求她题词,她挥笔泼墨,表达了她此次回韶山的情怀:归去来兮,与家乡父老共庆您百年华诞;携全家忠魂回韶山兮,莫忘召回我岸英。只要了解她身世和经历的人,读到她的题词没有不为之动容,没有不为之落泪的。
邵华是位军人,又是蜚声海内外的著名作家,她和毛岸青的散文《我爱韶山的红杜鹃》,深深表达了夫妇对毛主席的怀念之情,对韶山的热爱之情,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为纪念毛主席诞辰百周年,她沿着毛主席当年率领中国工农红军走过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搜集了丰富的史料,与毛岸青共同主编了《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丛书,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她这次回韶山,带回了她和毛岸青用心血,用深情凝聚成的这套丛书,赠送给毛泽东纪念馆收藏。我仰慕她的名声,我钦佩她的才华,我赞叹她的潇洒,我敬重她的人品。她一身戎装,举止干脆利索,步履坚定大方,面容亲切和蔼。她每到一处,见到执勤的公安民警、武警官兵,似乎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总是热情地点头、微笑、挥手致意。我要请她为《当代警察》题词,可围着她的人越来越多,有韶山的乡亲争相与她们握手,向她们问好,和她们拉家常的,有海内外的集邮爱好者要求她们在“毛泽东诞辰100周年首日封”上签名留念的,还有天南海北的参观者抓住这难得的机会与她们留下合影的,还有全国各地、数家报刊的记者跟踪采访她们的。我要请邵华题词的机会非常难得。在毛主席的亲人中,如果没有她的题词,就如同美丽的大地缺少雄峻的高山和奔腾的江河。
我寻找着请邵华题词的机会。
我随毛主席的亲人们来到了刚落成的“韶山毛主席诗词碑林”,这是韶山兴建的五项永久性纪念工程之一,其余四项分别为毛泽东铜像、毛泽东遗物仓库、毛泽东图书馆、韶山烈士陵园。为建好这五项永久性纪念项目,邵华曾多次回到韶山,和韶山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韶山十万父老乡亲共同献计献力。还有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的儿媳韩瑾行老人也赶回韶山,将4000元现金交给筹备办。她激动地说:“这4000元中,有3000元是我们全家的一点心意。另1000元是主席的女儿李敏托我带来的,钱虽然不多,谨表我们亲属对家乡兴建纪念毛主席永久性项目的一片期待之情。”如今,除毛泽东图书馆刚举行奠基之外,其余四项都相继竣工。毛泽东诗词碑林,位于韶峰半山腰,顺山势而建,一层又一层,占地2万平方米。第一期工程50块石碑,内容包括毛泽东的诗词手迹、名人题词和名人
在回韶山的毛主席的亲人中间,有一位比李讷、邵华显得年长的女同志,她步履稳重,举止大方,对人显得和善、亲切,架一副平平常常的眼镜,穿一件褪了色的军大衣,像个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军人,又像个大学教授。她与李讷说话时的那股亲热劲,就像姐姐待妹妹。我请李讷题词时,她被另一群人团团围住。此刻,她从人群中走出,端庄的脸盘上依然带着亲切的微笑。我暗暗猜度她是毛主席的女儿李敏。但我又不敢肯定。我迎上去,早早地伸出笔和采访本,请她为《当代警察》题词。因为追上来的人多,我生怕她没听明白我的意思,又赶紧递上名片。她热情地接过,在一株古树下停步,亲切的目光打量着我,用征询意见的口气问:“题写什么好呢?”陪同的人催她走,她也没有理会。随着她的问话笔尖已经在纸上落下,我看着她工工整整写下了一个“秉”字,她又谦虚地问我:“这字没写错把?我一时真记不准了。”我连声说:“没错!没错!”我希望她一口气写完,不要被陪同的人打断。她不停地往下写,在我的采访本上留下了“秉公执法”四个成熟、端庄的正楷字。她落款时,我才恍然大悟:“啊!她就是毛主席的大儿媳、毛岸英烈士的妻子刘思齐。”难怪她与只比她年少几岁的胞妹邵华比起来,头上多了缕缕白发,眼角多了丝丝皱纹,都记录着她在人生旅途上所经受的暴风骤雨,冰刀霜剑。她是世界伟人家庭中的一员,她从小受到伟人的抚育、关怀,她曾向人们形容少年时得到毛主席关怀的感觉“是与阳光、自由、欢乐融合在一起的。”可她在情感上受到的打击和磨难,亦是超乎寻常的。若不是她这种受过特殊教育,经受过特殊锻炼的人,是无法承受的。少年失去父亲的痛苦,青年丧失丈夫的悲哀,中年关进监狱的愤懑,人世间的苦,她尝尽了,人世间的难,她受遍了。她挺住了,她熬过来了,如韶峰顶上的青松,十二级狂风没有将她吹倒,千钧雷霆未能将她压弯。她不愧是毛家的人。我很想就此向他提问。但我生怕激起她心海里的波澜,那样会给她带来痛苦。我用钦佩、崇敬的目光打量着她,有意缓缓地从她手中接回笔和采访本,目的是想多看一眼这位能承受人世间一切痛苦和磨难,能代表中华民族女性最优秀品德的巾帼豪杰。后来,她在参观毛泽东纪念馆时,工作人员要求她题词,她挥笔泼墨,表达了她此次回韶山的情怀:归去来兮,与家乡父老共庆您百年华诞;携全家忠魂回韶山兮,莫忘召回我岸英。只要了解她身世和经历的人,读到她的题词没有不为之动容,没有不为之落泪的。
邵华是位军人,又是蜚声海内外的著名作家,她和毛岸青的散文《我爱韶山的红杜鹃》,深深表达了夫妇对毛主席的怀念之情,对韶山的热爱之情,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为纪念毛主席诞辰百周年,她沿着毛主席当年率领中国工农红军走过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搜集了丰富的史料,与毛岸青共同主编了《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丛书,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她这次回韶山,带回了她和毛岸青用心血,用深情凝聚成的这套丛书,赠送给毛泽东纪念馆收藏。我仰慕她的名声,我钦佩她的才华,我赞叹她的潇洒,我敬重她的人品。她一身戎装,举止干脆利索,步履坚定大方,面容亲切和蔼。她每到一处,见到执勤的公安民警、武警官兵,似乎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总是热情地点头、微笑、挥手致意。我要请她为《当代警察》题词,可围着她的人越来越多,有韶山的乡亲争相与她们握手,向她们问好,和她们拉家常的,有海内外的集邮爱好者要求她们在“毛泽东诞辰100周年首日封”上签名留念的,还有天南海北的参观者抓住这难得的机会与她们留下合影的,还有全国各地、数家报刊的记者跟踪采访她们的。我要请邵华题词的机会非常难得。在毛主席的亲人中,如果没有她的题词,就如同美丽的大地缺少雄峻的高山和奔腾的江河。
我寻找着请邵华题词的机会。
我随毛主席的亲人们来到了刚落成的“韶山毛主席诗词碑林”,这是韶山兴建的五项永久性纪念工程之一,其余四项分别为毛泽东铜像、毛泽东遗物仓库、毛泽东图书馆、韶山烈士陵园。为建好这五项永久性纪念项目,邵华曾多次回到韶山,和韶山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韶山十万父老乡亲共同献计献力。还有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的儿媳韩瑾行老人也赶回韶山,将4000元现金交给筹备办。她激动地说:“这4000元中,有3000元是我们全家的一点心意。另1000元是主席的女儿李敏托我带来的,钱虽然不多,谨表我们亲属对家乡兴建纪念毛主席永久性项目的一片期待之情。”如今,除毛泽东图书馆刚举行奠基之外,其余四项都相继竣工。毛泽东诗词碑林,位于韶峰半山腰,顺山势而建,一层又一层,占地2万平方米。第一期工程50块石碑,内容包括毛泽东的诗词手迹、名人题词和名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