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谁也不认谁(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两辆警车,分别载了叶丽丹、韦若斯、何绍军、叶阿波、叶正光、文克清、小胡子男人、影条衬衣青年和骆卡西率领的几名菲律宾警官,离开大山,沿马里基纳河,朝马尼拉市区方向飞驰。

    叶丽丹、韦若斯、叶正光、文克清加两名菲律宾警官在一辆警车上,骆卡西、何绍军、叶阿波、小胡子男人、影条衬衣青年,加两名菲律宾警官,在另一辆警车上。

    骆卡西、何绍军的车走前。

    叶丽丹、韦若斯的车走后。

    叶丽丹上了车,一言不发,闭目养神。

    别的人见她不愿说话,也自然没有说什么。

    叶丽丹实在太累了,无论体力的,还是精神的,这几天几夜,她承受的负荷实在太沉重,沉重得令她喘不过气来,简直要被憋死。

    二十多年来,父亲撇下她和母亲离去,说是为了谋生活,找出路,等有了好的去处,就回来接她和母亲。然而,父亲一去,便杳如黄鹤。在老家,有人说父亲对现实不满,逃到东山,投靠国民党去了。有人说父亲在外面又偷又抢,被判了无期徒刑,送进监狱,永远回不来了。有人说父亲在一处建筑工地打工,从脚手架上坠落,脑袋着地,不治身亡。关于父亲的说法很多很多,全是坏消息,没有一种说法留给她母女希望。左邻右舍都安慰母亲,不要怕,不要难过。

    叶丽丹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乡亲们总是对母亲说:“丹丹他爹是好人。他不会做出见不得人的事。”

    那时,叶丽丹还小,不懂得这话语中的含义,也不懂白眼,也听不懂嘲讽。她只知道母亲每天早晨起来,眼睛都是红红的。她只知道母亲变得越来越瘦削,越来越没有笑容。

    后来,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母亲背着她离开了老家。不知坐了好久的船,也不知乘了好久的车,翻过多少座山,渡过多少条河,她一概不知道。她就知道她扑在母亲的背脊上,日夜不停,风雨不停地走。

    她听见母亲喘息,她看见母亲流汗,她要自己下地走。可母亲不肯,紧紧地箍着她,生怕她一下飞了。

    路太长,太寂寞,太阳煎人,风雨割人,母亲怕她受不了,给她哼渔歌,给她讲故事,有时还抠她的腋肢窝,和她一起发出咯咯的笑声。

    她在母亲的背脊上长高长大。

    有一天,母亲不走了,在一座草棚里停下来,泥砖垒灶,竹片铺床。她问母亲要在这陌生的地方干什么。母亲对她说:

    “娘老了,腿脚不好使了,走不得远路了,要在这里歇歇脚。”

    其实,这不是母亲停脚的真正理由。后来,她长大了,她才真正明白:母亲是觉得她到了该读书的年龄了,不能带着她四处漂泊,四海为家了。

    叶丽丹走进了学校。

    每逢学校召开家长会,同学们不是父亲参加,就是母亲参加,而叶丽丹只有母亲参加。时间久了,老师,同学都对她发问:

    “叶丽丹!你父亲呢?”

    是呀!她父亲呢?她回家问母亲。她得到的回答是:“父亲到很远的地方去了,一年半载回不来。”

    此后,老师、同学再问她:

    “叶丽丹!你父亲呢?”

    她总是理直气壮地回答:“我父亲到很远的地方去了,一年半载不能回来。”她还郑重其事地补充:“等我父亲回来,给我买来糖,买来铅笔,我分给大家。”

    老师、同学们听了发笑。有的同学还说:

    “你父亲不要你了。他是个大坏蛋。”

    她回家问母亲:“有同学说,父亲不要我了,父亲是个大坏蛋,这是真的吗?”

    母亲告诉她:父亲不是大坏蛋,而是天下少有的好人,父亲不是不要她,而是最疼爱她。母亲给她讲了父亲疼爱她的桩桩件件。

    二十多年来,叶丽丹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父亲回来。如今,父亲回来了。她眼里看到的父亲,不是像母亲讲的那样是天下少有的好人。虽然拥有许多家产,是闻名马来西亚,闻名湘江的大富豪。然而,他竟是通过那种卑劣的手段暴富。伤天害理,法理不容,世人唾骂。这样的父亲,她认?还是不认?

    她看见坐在她前面位子上的叶正光,不时回过头来,朝她上下打量,好多回动了动嘴唇,想与她交谈,见她满脸严肃,没有搭理的意思,又只得闭紧了嘴唇。叶正光回头望的次数多了,也怕引起她的反感,便克制着不回头。然而,内心的情感难以抑制,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偷偷瞄上她几眼。

    叶丽丹很理解叶正光此时的心情。人,不同于任何动物,就因为有着割不舍的血缘亲情。叶正光作为她的亲生父亲,与她离别二十多年,阴晴雨雪,春夏秋冬,花开花谢,潮涨潮落,人世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父女都还存在于这个世界,而且还有幸见面。这不能说这不是奇迹。这不能说这不是天意。人到老年,越加思念自己的亲生骨肉。这是人之常情。她遇父不认,岂不是对老人的活活折磨吗?!

    叶丽丹几次鼓起勇气,欲对叶正光叫一声父亲,但她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