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从荷马到莪相》(3/4)
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他所爱恋的主体:绿蒂,将会在他日后的生活中完全缺席。维特选择了暂时离开绿蒂与阿尔伯特的生活,在莪相取代了荷马在维特心中地位之时,也意味着维特对绿蒂快乐、明亮的爱恋走到了尽头,绝望和无力替代了一切。他在莪相的诗歌里寻找到了同样苦痛的自我。在本篇的最后,维特甚至萌生了让自我的灵魂追逐这位获得解放的半神的想法,其中的虚无与空虚,也标志了维特精神世界的濒临崩塌。
莪相的诗歌不仅影响维特转向了阴郁的情绪,更定义了其对于死亡的态度。在维特与绿蒂相处的最后一晚,一共朗诵了《可尔玛》、《利诺》和《阿尔品》三首民谣。这三首民谣无论从内容还是层次上,都与维特当时的精神状况紧密相连。第一首是关于萨格尔和穆拉尔之死,这时绿蒂和维特还没有与诗歌中的人物建立情感的勾连。第二首是关于穆拉尔与第一首的歌唱者弥诺娜之死,第三首则是关于阿尔品对这些亡灵的哀悼。这三首民谣相互联系,营造的都是死亡的忧郁,这一切都指向了这些诗歌的翻译者和读者——维特。这些莪相的民谣实际上只是维特书信的另一种变体,或者说对于编者而言,是对于维特当前心境另一维度的展示。至此,维特与莪相的界限进一步模糊,莪相的作品成了维特的声音,阿尔品的哀歌成了维特的哀歌,维特的自杀几成注定。
二、从珀涅罗珀到岛拉,绿蒂形象意义的转变
珀涅罗珀作为《奥德赛》的主人公,苦等丈夫奥德修斯二十年,拒绝了无数求婚者,是忠诚、贤淑、冷静的象征。最终与丈夫团聚,获得完满幸福的结局。而莪相笔下的岛拉则完全不同,她忧郁、悲伤,从一开始就陷入复仇与死亡的角力。她因为见证爱人和哥哥的死亡过度悲痛而死,结局凄惨悲伤,而笼罩着岛拉的还有无可回避的悲剧命运,是上一辈的仇恨带来了她悲剧的根源,既没有对婚姻的渴望,又没有对爱情的追求,一切都是挣扎和虚无。从珀涅罗珀到岛拉,也是绿蒂从活泼快乐走向忧愁绝望的转折。
绿蒂与珀涅罗珀的相似性出现在维特遇见绿蒂的一周后。在这封六月二十一日的书信中,维特提到《奥德赛》中的一个场景“珀涅罗珀那些高傲的求婚者们屠猪宰牛、剔骨碰肉的情境,便栩栩如生地让我感觉到了”4。
将这封书信与《奥德赛》比照,包含三个惊人的巧合。第一,阿尔伯特,正如奥德修斯一样漂泊在外;第二,绿蒂在维特心中的形象是如此的美丽善良,恰与珀涅罗珀类似,而她也如同珀涅罗珀一样在家中等候着丈夫的回来。第三,此时的维特正满怀喜悦地准备着晚餐,与《奥德赛》中热闹的享用晚餐的求婚者们达成了惊人的巧合。这使人不得不联想到《奥德赛》第二十二卷“奥德修斯威震厅堂杀戮求婚人”,只是此时的维特与那些珀涅罗珀的求婚者一样,沉浸在感情的世界里,丝毫没有意识到注定的悲剧命运。
在维特选择自杀的前夜,他选择了朗诵莪相的诗歌给绿蒂。莪相彻底取代荷马,成了维特纾解感情的出口,这样的情绪转变也给绿蒂提供了新的角色象征:从珀涅罗珀到岛拉。在编者引用的最后一部分莪相诗歌中,美丽善良的岛拉被仇人埃拉德绑架,丢弃在荒芜一人的小岛,她的哥哥杀死了埃拉德,却又被岛拉忠诚勇敢的爱人阿尔玛误杀,岛拉未能救出,阿尔玛的船也被风浪打翻,丧生海底。只留下岛拉,遭遇了失去哥哥与爱人的双重打击,在悲痛的重压下死去。读完后,两个人都热泪盈眶,情绪激动。“这相同的感情和留在一处的泪水,使他俩靠的更紧了”5。绿蒂的泪水、喘息、哽咽等种种反映,展现的是岛拉的命运给她情绪带来的深刻影响,进一步说,是岛拉让她重新认识了一部分的自我。当维特灼热的嘴唇和眼睛,全靠在她的身上,她猛然惊醒,心里想着站起来离开,又因为悲痛和怜悯动弹不得。此时绿蒂经历其实是成为珀涅罗珀还是岛拉的两难挣扎,是挣扎着做一个忠诚的妻子,等待丈夫的归来,还是任由内心的激情,沉沦无可避免的一段命运里。“明天,有位旅人将要到来,他见过我的美好青春;他的眼儿将在旷野里四处寻觅,却不见我的踪影……”6读完此句,维特陷入了绝望的激情中,他选择狂吻绿蒂的时候,也逼着绿蒂选择了成为岛拉。那些先前对阿尔伯特的忠诚、等候全部沦为虚无,她再也不如“水晶般晶莹透明”,陷入了维特与阿尔伯特的情感漩涡之中。从快乐转向忧郁,在维特火一样的激情与对丈夫的忠贞面前难以抉择,岛拉式的命运悲剧又一次降临。在维特自杀前,他写道:“是你,绿蒂,是你把枪交给了我;我曾经渴望从你手中接受死亡,如今我的心愿得以满足了。”7其中暗指他的仆人是从绿蒂颤抖的手里接过手枪,是绿蒂间接造成了他的死亡,这何尝不是维特的复仇。正如埃拉德对岛拉的复仇一样,维特也逼着绿蒂陷入了岛拉的境地,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
从珀涅罗珀到岛拉,也是歌德重塑和丰满绿蒂形象的过程。绿蒂从一个“那么聪敏却那么单纯,那么坚毅却那么善良,那么勤谨却那么娴静”,简直像块无瑕美玉,保存了所有少女自然本性的形象,变为陷入
莪相的诗歌不仅影响维特转向了阴郁的情绪,更定义了其对于死亡的态度。在维特与绿蒂相处的最后一晚,一共朗诵了《可尔玛》、《利诺》和《阿尔品》三首民谣。这三首民谣无论从内容还是层次上,都与维特当时的精神状况紧密相连。第一首是关于萨格尔和穆拉尔之死,这时绿蒂和维特还没有与诗歌中的人物建立情感的勾连。第二首是关于穆拉尔与第一首的歌唱者弥诺娜之死,第三首则是关于阿尔品对这些亡灵的哀悼。这三首民谣相互联系,营造的都是死亡的忧郁,这一切都指向了这些诗歌的翻译者和读者——维特。这些莪相的民谣实际上只是维特书信的另一种变体,或者说对于编者而言,是对于维特当前心境另一维度的展示。至此,维特与莪相的界限进一步模糊,莪相的作品成了维特的声音,阿尔品的哀歌成了维特的哀歌,维特的自杀几成注定。
二、从珀涅罗珀到岛拉,绿蒂形象意义的转变
珀涅罗珀作为《奥德赛》的主人公,苦等丈夫奥德修斯二十年,拒绝了无数求婚者,是忠诚、贤淑、冷静的象征。最终与丈夫团聚,获得完满幸福的结局。而莪相笔下的岛拉则完全不同,她忧郁、悲伤,从一开始就陷入复仇与死亡的角力。她因为见证爱人和哥哥的死亡过度悲痛而死,结局凄惨悲伤,而笼罩着岛拉的还有无可回避的悲剧命运,是上一辈的仇恨带来了她悲剧的根源,既没有对婚姻的渴望,又没有对爱情的追求,一切都是挣扎和虚无。从珀涅罗珀到岛拉,也是绿蒂从活泼快乐走向忧愁绝望的转折。
绿蒂与珀涅罗珀的相似性出现在维特遇见绿蒂的一周后。在这封六月二十一日的书信中,维特提到《奥德赛》中的一个场景“珀涅罗珀那些高傲的求婚者们屠猪宰牛、剔骨碰肉的情境,便栩栩如生地让我感觉到了”4。
将这封书信与《奥德赛》比照,包含三个惊人的巧合。第一,阿尔伯特,正如奥德修斯一样漂泊在外;第二,绿蒂在维特心中的形象是如此的美丽善良,恰与珀涅罗珀类似,而她也如同珀涅罗珀一样在家中等候着丈夫的回来。第三,此时的维特正满怀喜悦地准备着晚餐,与《奥德赛》中热闹的享用晚餐的求婚者们达成了惊人的巧合。这使人不得不联想到《奥德赛》第二十二卷“奥德修斯威震厅堂杀戮求婚人”,只是此时的维特与那些珀涅罗珀的求婚者一样,沉浸在感情的世界里,丝毫没有意识到注定的悲剧命运。
在维特选择自杀的前夜,他选择了朗诵莪相的诗歌给绿蒂。莪相彻底取代荷马,成了维特纾解感情的出口,这样的情绪转变也给绿蒂提供了新的角色象征:从珀涅罗珀到岛拉。在编者引用的最后一部分莪相诗歌中,美丽善良的岛拉被仇人埃拉德绑架,丢弃在荒芜一人的小岛,她的哥哥杀死了埃拉德,却又被岛拉忠诚勇敢的爱人阿尔玛误杀,岛拉未能救出,阿尔玛的船也被风浪打翻,丧生海底。只留下岛拉,遭遇了失去哥哥与爱人的双重打击,在悲痛的重压下死去。读完后,两个人都热泪盈眶,情绪激动。“这相同的感情和留在一处的泪水,使他俩靠的更紧了”5。绿蒂的泪水、喘息、哽咽等种种反映,展现的是岛拉的命运给她情绪带来的深刻影响,进一步说,是岛拉让她重新认识了一部分的自我。当维特灼热的嘴唇和眼睛,全靠在她的身上,她猛然惊醒,心里想着站起来离开,又因为悲痛和怜悯动弹不得。此时绿蒂经历其实是成为珀涅罗珀还是岛拉的两难挣扎,是挣扎着做一个忠诚的妻子,等待丈夫的归来,还是任由内心的激情,沉沦无可避免的一段命运里。“明天,有位旅人将要到来,他见过我的美好青春;他的眼儿将在旷野里四处寻觅,却不见我的踪影……”6读完此句,维特陷入了绝望的激情中,他选择狂吻绿蒂的时候,也逼着绿蒂选择了成为岛拉。那些先前对阿尔伯特的忠诚、等候全部沦为虚无,她再也不如“水晶般晶莹透明”,陷入了维特与阿尔伯特的情感漩涡之中。从快乐转向忧郁,在维特火一样的激情与对丈夫的忠贞面前难以抉择,岛拉式的命运悲剧又一次降临。在维特自杀前,他写道:“是你,绿蒂,是你把枪交给了我;我曾经渴望从你手中接受死亡,如今我的心愿得以满足了。”7其中暗指他的仆人是从绿蒂颤抖的手里接过手枪,是绿蒂间接造成了他的死亡,这何尝不是维特的复仇。正如埃拉德对岛拉的复仇一样,维特也逼着绿蒂陷入了岛拉的境地,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
从珀涅罗珀到岛拉,也是歌德重塑和丰满绿蒂形象的过程。绿蒂从一个“那么聪敏却那么单纯,那么坚毅却那么善良,那么勤谨却那么娴静”,简直像块无瑕美玉,保存了所有少女自然本性的形象,变为陷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