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哪个版本(2/3)
针对这部对自杀的赞美的批评在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教会和一些同时代的作家,因为,据说许多青年模仿了自杀行为。实际上的确有模仿性的自杀行为,但其数量远远低于教会宣称的数量。在一些地方如:莱比锡、哥本哈根、米兰这本甚至受到了封禁。歌德的反驳大意如下:他以自己的生还给出了最好的例子:人们必须写出内心的痛苦。歌德对指责自己诱惑他人自杀的冯·戴尔比vonderby主教和布里斯托bristol爵士做出了辛辣、讽刺的回应:
现在你却把一个作家托来盘问,想对一部被某些心地偏狭的人曲解了的作品横加斥责,而这部作品至多也不过使这个世界甩脱十来个毫无用处的蠢人,他们没有更好的事可做,只好自己吹熄生命的残焰。
《维特》一出版,很快译成英、法、意、西等二十多种文字,有些国家还出版了几种不同的译本。在青年中间掀起了一股“维特热”,他们穿上维特式的蓝色燕尾服,黄色背心,讲着维特式的话,模仿维特的一举一动,极少数人甚至仿照维特的自杀方式,一枪结束自己的生命。这股热浪不但在德国流行一时,还波及到英国、法国、荷兰和北欧诸国。在各个阶层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中国,郭沫若所译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在1922年出版后,马上引起巨大的反响,当时正值“五四运动”之后,参与反封建斗争的中国青年在《维特》一书中发现与中国现实有很多雷同之处,产生了共鸣,这本书在国内广泛流传,仅就抗日战争以前的情况而言,到抗战前夕,由泰东、联合、现代和创造社四家书店先后再版重印,共达37版之多。
六、作品评论
德国思想家恩格斯:“《少年维特之烦恼》用艺术手法揭露了社会的全部腐败现象,指出了社会弊病中最深刻的根源。”“歌德完成了《少年维特之烦恼》,建立了一个最伟大的批判的功绩。”
丹麦批评家勃兰兑斯:它《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价值在于表现了一个时代的烦恼、憧憬和苦闷。
匈牙利美学家、文艺批评家卢卡契《论〈少年维特之烦恼〉》:“这部不仅宣告了革命的人文主义理想,而且同时完整地表现了这种理想的悲剧性矛盾。《少年维特之烦恼》不仅是18世纪资产阶级文学的一个高峰,而且是19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问题文学的第一各伟大先锋。资产阶级文学史如果把夏多布里昂及其同伙看作是《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文学摹仿者,那么,它是在故意贬低《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意义。继承《少年维特之烦恼》真实倾向的不是反动浪漫而是十九世纪里人文主义理想悲惨的衰亡的伟大描述者者巴尔扎克和司汤达。”
翻译家杨武能:“在表现形式上,《维特》受了一度在德国很流行的英国理查生的和卢梭的《新爱露绮丝》的影响。
七、出版信息
历史版本
第一版出版于1774年。
70年代
1774年出现了一部法语译本,此译本拿破仑读了七遍。
1775年德语本重印了七次。
此后出现了荷兰语译本1776年,英语译本1779年,意大利语译本1781年和俄语译本1788年。
80年代
1787年歌德出版了的修订版。
中文译本
1955年,《少年维特之烦恼》,郭沫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少年维特的烦恼》,周学普译,志文出版社1981年,《少年维特的烦恼》,杨武能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少年维特的烦恼》,侯浚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劳人、董文樵译,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少年维特之烦恼》,卫茂平译,北岳文艺出版社1996年,《少年维特之烦恼》,黄敬甫译,花城出版社1997年,《少年维特之烦恼》,丁锡鹏译,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少年维特的烦恼亲合力》,韩耀成、洪天富、肖声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少年维特之烦恼亲合力》,高中甫、胡其鼎译,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年,《少年维特之烦恼》,仲健译,漓江出版社2002年,《少年维特之烦恼》,白山、江龙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少年维特之烦恼》,方华文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少年维特之烦恼》,成皇译,中国华侨出版社2004年,《少年维特之烦恼》,王传声译,安徽文艺出版社2005年,《少年维特之烦恼》,张佩芬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少年维特之烦恼》,林惠瑟译,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年,《少年维特的烦恼》,朱华平译,广州出版社2007年,《少年维特之烦恼》,胡庆生译,哈尔滨出版社2009年,《少年维特的烦恼》,王凡译,万卷出版2009年,《少年维特的烦恼》,任宣怡译,华文出版社2010年,《少年维特之烦恼》,王朋译,哈尔滨出版社
八、作者简介
歌德johannwolfgangvohe1749~
现在你却把一个作家托来盘问,想对一部被某些心地偏狭的人曲解了的作品横加斥责,而这部作品至多也不过使这个世界甩脱十来个毫无用处的蠢人,他们没有更好的事可做,只好自己吹熄生命的残焰。
《维特》一出版,很快译成英、法、意、西等二十多种文字,有些国家还出版了几种不同的译本。在青年中间掀起了一股“维特热”,他们穿上维特式的蓝色燕尾服,黄色背心,讲着维特式的话,模仿维特的一举一动,极少数人甚至仿照维特的自杀方式,一枪结束自己的生命。这股热浪不但在德国流行一时,还波及到英国、法国、荷兰和北欧诸国。在各个阶层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中国,郭沫若所译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在1922年出版后,马上引起巨大的反响,当时正值“五四运动”之后,参与反封建斗争的中国青年在《维特》一书中发现与中国现实有很多雷同之处,产生了共鸣,这本书在国内广泛流传,仅就抗日战争以前的情况而言,到抗战前夕,由泰东、联合、现代和创造社四家书店先后再版重印,共达37版之多。
六、作品评论
德国思想家恩格斯:“《少年维特之烦恼》用艺术手法揭露了社会的全部腐败现象,指出了社会弊病中最深刻的根源。”“歌德完成了《少年维特之烦恼》,建立了一个最伟大的批判的功绩。”
丹麦批评家勃兰兑斯:它《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价值在于表现了一个时代的烦恼、憧憬和苦闷。
匈牙利美学家、文艺批评家卢卡契《论〈少年维特之烦恼〉》:“这部不仅宣告了革命的人文主义理想,而且同时完整地表现了这种理想的悲剧性矛盾。《少年维特之烦恼》不仅是18世纪资产阶级文学的一个高峰,而且是19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问题文学的第一各伟大先锋。资产阶级文学史如果把夏多布里昂及其同伙看作是《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文学摹仿者,那么,它是在故意贬低《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意义。继承《少年维特之烦恼》真实倾向的不是反动浪漫而是十九世纪里人文主义理想悲惨的衰亡的伟大描述者者巴尔扎克和司汤达。”
翻译家杨武能:“在表现形式上,《维特》受了一度在德国很流行的英国理查生的和卢梭的《新爱露绮丝》的影响。
七、出版信息
历史版本
第一版出版于1774年。
70年代
1774年出现了一部法语译本,此译本拿破仑读了七遍。
1775年德语本重印了七次。
此后出现了荷兰语译本1776年,英语译本1779年,意大利语译本1781年和俄语译本1788年。
80年代
1787年歌德出版了的修订版。
中文译本
1955年,《少年维特之烦恼》,郭沫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少年维特的烦恼》,周学普译,志文出版社1981年,《少年维特的烦恼》,杨武能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少年维特的烦恼》,侯浚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劳人、董文樵译,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少年维特之烦恼》,卫茂平译,北岳文艺出版社1996年,《少年维特之烦恼》,黄敬甫译,花城出版社1997年,《少年维特之烦恼》,丁锡鹏译,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少年维特的烦恼亲合力》,韩耀成、洪天富、肖声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少年维特之烦恼亲合力》,高中甫、胡其鼎译,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年,《少年维特之烦恼》,仲健译,漓江出版社2002年,《少年维特之烦恼》,白山、江龙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少年维特之烦恼》,方华文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少年维特之烦恼》,成皇译,中国华侨出版社2004年,《少年维特之烦恼》,王传声译,安徽文艺出版社2005年,《少年维特之烦恼》,张佩芬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少年维特之烦恼》,林惠瑟译,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年,《少年维特的烦恼》,朱华平译,广州出版社2007年,《少年维特之烦恼》,胡庆生译,哈尔滨出版社2009年,《少年维特的烦恼》,王凡译,万卷出版2009年,《少年维特的烦恼》,任宣怡译,华文出版社2010年,《少年维特之烦恼》,王朋译,哈尔滨出版社
八、作者简介
歌德johannwolfgangvohe1749~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