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章(2/3)
谓地耸耸肩,道:“这个是你们写的,想要出版我也不会干涉。只要不违反合同就可以。”
“谢谢掌柜!”不止章德良,其余听到这个消息的夫子也很兴奋,极其默契地向盛致清鞠躬道谢。
话题回到教材和教学上,盛致清发现原来这里的孩子都在上一年级的课程,有几个学习极其拔尖的,才上到二年级。
算了一下时间,这个书院才建了不到半年,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也很不容易。重要的是夫子们对教材的专研和班级分级,比盛致清想象的要做得好。
“学生们知道在这里学完之后要做什么吗?”盛致清问。
夫子们面面相觑了一会,皆是摇摇头道“这个倒没有和她们说,想着才开学半年,我们怕自己教不好,还不知道这个书院会怎么样,不敢想您说的学校。”
盛致清理解地点点头说:“既然这样,你们一会找个时间让大家集合一下吧。我给他们做个演讲。”
这算是盛致清突然想到的,但却不是心血来潮。早在很久以前,盛青柏就和她说过,做好事是要让人知道的,不然还不如不做。
做学校自然也是一样,既然资助了他们,就应该让他们知道是受了谁的恩惠。
想着自己一年也就出现一次,盛致清便觉得得找个区别于其他人的方式来才行。然后思来想去的,想到了自己最羡慕盛青柏的一幕。
那就是可以光明正大的站在所有人面前。
“同学们好,”学生搬了凳子坐在院子里,盛致清站在前面看着他们笑说:“你们是不是很好奇我是谁?为什么站在这里?要做什么?”
台下有星星点点的声音,但讨论过后便是安静的等待盛致清的下文。这样的素质,很难让人想象到,他们在半年前还是在街头要饭的乞丐。
看着安静的人群,盛致清也不卖关子了,直接道:“我是这个书院的建设者,最大的投资人,你们也可以叫我院长。”
“我不经常出现,是因为我在准备建一所更大的学校。”说到这里,盛致清满意地看到下面的窃窃私语,然后扬起了声音,“你们很好奇你们会在这个书院呆多久吧?”
“三年,一旦满三年之后,你们就要从这个学校毕业。等你们从这里毕业了,你们就要自己去谋生。但是,你们中最优秀的人可以去那个学校学习。”
这话不是吓唬他们的,而是盛致清就是怎么想的。不过从书院毕业以后,多数还是会安排进盛家商队工作,但这事她没有说。她希望有多一点人,可以考进那个学校。
“所以,我希望你们可以好好读书,不要浪费这个机会。这就是我站在这里的原因。”
站在上面的盛致清比之日光还要耀眼,望着脊背挺直的院长,温然握紧了拳头。
盛致清不是健谈的人,讲了几句自己想说的话,再回答了几个学生好奇的问题,便赶在日落前和徐素等人回去。
生源已经确定了,学校建设也预计在明年。
盛致清突然一个激灵,想起一个问题,扭头问顾生和王二,“我们准备木材和石料了吗?到时候建学校用的材料一定要用好的。”
顾生点头道:“还是小乡山那边的山民,让他们准备了木材。算来到明年用上,也差不多可以了。到时候从北流河运下来,可以直达天门。不过,你确定是在天门了吗?”
“大概率是在那里,如果不是的话,北边下来的东西走水路,也是要经过天门的。”
“那石料呢?西南的石料倒是不错,可是只能走陆路,太费时间和精力了。要是其他地方的,恐怕还不如在当地开采呢。”
想想青云山那一片山头,王二倒是更倾向于在当地开采。
“开采这件事还要等郑大师看过才知道可不可以,反正你先把其他地方的石材先看好吧,免得到时候需要却没有。”手指有节奏地敲着桌面,盛致清皱着眉让他们把东西提前准备好。
这样一来,盛致清刚分到的钱,就拿了一部分出来给他们定材料了。还有青云山的土地使用,盛致清想要直接把整个山头和山下周围的地买下来,也不知道朝廷会不会同意。
还有砖瓦桌椅、实验器材,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对,说起实验器材,她还没有问各位老师,每个专业都需要什么东西呢。
想起这个,盛致清赶紧让于江记下。
此时已经是十二月十四了。盛家商队里的几个掌柜全是通化府的,自然是要结伴回去过年。
原本打算趁着没过年,去台州找郑唯术的盛致清。也因为徐素的婚事和西北战事,放弃去台州转回通化。
和华国的春节一样,有千里迢迢奔赴回家过年的,自然也有不得已继续工作的。原本已经要停了的航运,后来因为盛家商队有货要运,便又多开了一趟。
北方大雪,河面虽说不结冰,但比往常要难走得多,越是北上就越难走。盛家商队带的这一趟东西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但是救命的粮食和过冬物资。
“谢谢掌柜!”不止章德良,其余听到这个消息的夫子也很兴奋,极其默契地向盛致清鞠躬道谢。
话题回到教材和教学上,盛致清发现原来这里的孩子都在上一年级的课程,有几个学习极其拔尖的,才上到二年级。
算了一下时间,这个书院才建了不到半年,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也很不容易。重要的是夫子们对教材的专研和班级分级,比盛致清想象的要做得好。
“学生们知道在这里学完之后要做什么吗?”盛致清问。
夫子们面面相觑了一会,皆是摇摇头道“这个倒没有和她们说,想着才开学半年,我们怕自己教不好,还不知道这个书院会怎么样,不敢想您说的学校。”
盛致清理解地点点头说:“既然这样,你们一会找个时间让大家集合一下吧。我给他们做个演讲。”
这算是盛致清突然想到的,但却不是心血来潮。早在很久以前,盛青柏就和她说过,做好事是要让人知道的,不然还不如不做。
做学校自然也是一样,既然资助了他们,就应该让他们知道是受了谁的恩惠。
想着自己一年也就出现一次,盛致清便觉得得找个区别于其他人的方式来才行。然后思来想去的,想到了自己最羡慕盛青柏的一幕。
那就是可以光明正大的站在所有人面前。
“同学们好,”学生搬了凳子坐在院子里,盛致清站在前面看着他们笑说:“你们是不是很好奇我是谁?为什么站在这里?要做什么?”
台下有星星点点的声音,但讨论过后便是安静的等待盛致清的下文。这样的素质,很难让人想象到,他们在半年前还是在街头要饭的乞丐。
看着安静的人群,盛致清也不卖关子了,直接道:“我是这个书院的建设者,最大的投资人,你们也可以叫我院长。”
“我不经常出现,是因为我在准备建一所更大的学校。”说到这里,盛致清满意地看到下面的窃窃私语,然后扬起了声音,“你们很好奇你们会在这个书院呆多久吧?”
“三年,一旦满三年之后,你们就要从这个学校毕业。等你们从这里毕业了,你们就要自己去谋生。但是,你们中最优秀的人可以去那个学校学习。”
这话不是吓唬他们的,而是盛致清就是怎么想的。不过从书院毕业以后,多数还是会安排进盛家商队工作,但这事她没有说。她希望有多一点人,可以考进那个学校。
“所以,我希望你们可以好好读书,不要浪费这个机会。这就是我站在这里的原因。”
站在上面的盛致清比之日光还要耀眼,望着脊背挺直的院长,温然握紧了拳头。
盛致清不是健谈的人,讲了几句自己想说的话,再回答了几个学生好奇的问题,便赶在日落前和徐素等人回去。
生源已经确定了,学校建设也预计在明年。
盛致清突然一个激灵,想起一个问题,扭头问顾生和王二,“我们准备木材和石料了吗?到时候建学校用的材料一定要用好的。”
顾生点头道:“还是小乡山那边的山民,让他们准备了木材。算来到明年用上,也差不多可以了。到时候从北流河运下来,可以直达天门。不过,你确定是在天门了吗?”
“大概率是在那里,如果不是的话,北边下来的东西走水路,也是要经过天门的。”
“那石料呢?西南的石料倒是不错,可是只能走陆路,太费时间和精力了。要是其他地方的,恐怕还不如在当地开采呢。”
想想青云山那一片山头,王二倒是更倾向于在当地开采。
“开采这件事还要等郑大师看过才知道可不可以,反正你先把其他地方的石材先看好吧,免得到时候需要却没有。”手指有节奏地敲着桌面,盛致清皱着眉让他们把东西提前准备好。
这样一来,盛致清刚分到的钱,就拿了一部分出来给他们定材料了。还有青云山的土地使用,盛致清想要直接把整个山头和山下周围的地买下来,也不知道朝廷会不会同意。
还有砖瓦桌椅、实验器材,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对,说起实验器材,她还没有问各位老师,每个专业都需要什么东西呢。
想起这个,盛致清赶紧让于江记下。
此时已经是十二月十四了。盛家商队里的几个掌柜全是通化府的,自然是要结伴回去过年。
原本打算趁着没过年,去台州找郑唯术的盛致清。也因为徐素的婚事和西北战事,放弃去台州转回通化。
和华国的春节一样,有千里迢迢奔赴回家过年的,自然也有不得已继续工作的。原本已经要停了的航运,后来因为盛家商队有货要运,便又多开了一趟。
北方大雪,河面虽说不结冰,但比往常要难走得多,越是北上就越难走。盛家商队带的这一趟东西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但是救命的粮食和过冬物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