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节(2/4)
谦逊的都有点欠打。现在赵佶的功勋越大,他越是低调。
赵煦笑而不语,那厚厚实实一大包书信被他分做两摞,私密的一部分收起来不给他们看,只有政事军事相关的部分给祖宗们过目。包括耶律信奴投靠过来之后说的,天祚帝为了在城池上讨价还价,差点选择以身抵债。
他心说:没必要让列祖列宗看到佶儿抱怨辽国女人蹭的他‘立起来’,又被沉甸甸的甲片‘压下去’,十分苦恼。佶儿,其实这件事也不必告诉六哥。
赵匡胤呵呵一笑,伸手接过分出来的一半信:“人心难测海水难量,六郎现在不张扬炫耀,可以免得将来后悔。当年唐太宗给儿子修造房舍,后来又亲自拆尽了,就是前车之鉴。”别看现在一团和气,圣人一样,一旦赵佶有了亲生儿子,一切都会不一样。倘若赵光义当年无子,也只能把皇位归还。
赵煦敷衍的点点头,显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是啊,凡事都等盖棺定论。”他当然懂阴谋论,只是现在一想起素未谋面的赵森,能想起来的形象也只是胖乎乎的弟弟。
想起自己临死前感慨无子,蠢弟弟立刻叫了一声爹。这事儿他没和别人说过,每次想起来,就暗暗的笑一会。现在在解释争论什么,徒废口舌之劳,要拿证据说话。想当年刘备来到地府时,说起托孤贤臣,那些有丞相谋反经验的人纷纷奚落指点,到最后诸葛亮也撑住了。
现在全都是煞风景的人,见不得别人好还说是提醒。我等盖棺定论,看你们还能再说什么——佶儿大概会和祖宗们打起来,带着他那骁勇的善于摔跤的皇后,打完之后再亲自下厨炒几个菜,他们能让这地府的生活丰富多彩。想到这里,赵煦忍俊不禁的起身,作揖就就走开了。
赵光义茫然不解:“他笑什么?”
赵匡胤冷冷的说:“有个好兄弟,他高兴。”
赵光义:“少时了了,大未必佳。”
赵匡胤道:“那他也快活过,还有捷报可看,总比我一来到地府,就等着‘阖家团圆’要好。”在地府阖家团圆不是什么好事。
赵光义无话可说的背着手,叹了口气。他知道大哥是怎样的态度,如果赵佶能做到终身不变节,大哥就要喋喋不休的说人家是兄弟你我也是兄弟,年纪也差了十几岁,你也是我一手带大的,咱们当初的关系比他们还亲近,你就这么报答哥哥。
如果赵佶有了亲生儿子,送赵森来父子团聚,大哥又有话要说了,果然是你的子孙后代,刻薄寡恩衣冠禽兽一脉相承。
反驳的话当然有很多,可自己打不过大哥,要么挨骂→结束,要么挨骂→顶嘴→挨揍→结束。
关于两位祖宗的恩怨,宋朝的皇帝们都秉持着装聋作哑的态度,只要没骂到自己就当没事儿。
花丛中,赵顼正和陈皇后赵佶的生母、追封的皇后一起赏花谈笑,陈美人的母凭子贵来得有些迟,在燕云十六州收服之后才真正开始。
赵煦惆怅的思念了一会刘清菁,听见身后衣袂声响。
耶律延禧沮丧的看着邻国的上一任官家:“赵佶给你的书信里,都写了什么?他写没写我的死因?”
赵煦讶然:“你相信武则天的话?她没有实证,也不了解宋辽之间的关系,只是臆测而已。她自己排除异己,就觉得佶儿也会这么做。”
耶律延禧前些天在被祖宗们痛殴+痛骂,这两天皇帝们和萧太后们才给他分析情况。可能死因蹊跷的原因有四:第一,宋朝毒死的别国皇帝不是一个两个了。
第二,天祚帝在战争前后碍事的程度太强,已经让赵佶不得不将他贴身监管的程度。
第三,金国肯定希望辽主昏庸,但宋主肯定希望辽主英明果敢,继续延续两国交好的局面,敖卢斡登基称帝时焚化的祭文中也有八个字简单提到宋主对他寄予厚望。
第四,耶律延禧真的没有夜驭六女的能力,三个就是他的极限了,对一个接近四十岁的中年男人不要要求太高。事出反常必有妖。
耶律延禧想了一会:“我对他一片赤诚,有什么好处,都与他分享。等他将来到了地府,我们再问他。”
赵煦想起弟弟抱怨的香艳场景,心说你还真是过分赤诚。佶儿肯定不会在焚化给亡人的书信中撒谎,在到天祚帝的死因死讯时一笔带过。
现在耶律家已经怀疑天祚帝的死因,很有可能转变成小型的战争,唐朝和后周乐见宋辽两家打起来。或许要拿书信给他们看一看,幸好佶儿在上面写了编号,足以取信于人。只是他还写了耶律延禧的许多坏话……要看也是耶律阿保机、耶律德光、耶律隆绪,或是叙律平、萧绰等人有资格看,这些人想必不太在意。
隔壁大帝镇的汉武帝又笑吟吟的问:“你要不要搬过来?其实收服宁夏平原之后,你有资格搬到我们这边来,当初让你自己选,你选在这边。你弟弟真是大国天子。”
其他宋朝皇帝不行。皇帝们之间暗中攀比,比的就是国土面积、贤臣数量和坐拥的军队。
赵煦安家落户时拒绝远离家族住在大帝镇里,现
赵煦笑而不语,那厚厚实实一大包书信被他分做两摞,私密的一部分收起来不给他们看,只有政事军事相关的部分给祖宗们过目。包括耶律信奴投靠过来之后说的,天祚帝为了在城池上讨价还价,差点选择以身抵债。
他心说:没必要让列祖列宗看到佶儿抱怨辽国女人蹭的他‘立起来’,又被沉甸甸的甲片‘压下去’,十分苦恼。佶儿,其实这件事也不必告诉六哥。
赵匡胤呵呵一笑,伸手接过分出来的一半信:“人心难测海水难量,六郎现在不张扬炫耀,可以免得将来后悔。当年唐太宗给儿子修造房舍,后来又亲自拆尽了,就是前车之鉴。”别看现在一团和气,圣人一样,一旦赵佶有了亲生儿子,一切都会不一样。倘若赵光义当年无子,也只能把皇位归还。
赵煦敷衍的点点头,显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是啊,凡事都等盖棺定论。”他当然懂阴谋论,只是现在一想起素未谋面的赵森,能想起来的形象也只是胖乎乎的弟弟。
想起自己临死前感慨无子,蠢弟弟立刻叫了一声爹。这事儿他没和别人说过,每次想起来,就暗暗的笑一会。现在在解释争论什么,徒废口舌之劳,要拿证据说话。想当年刘备来到地府时,说起托孤贤臣,那些有丞相谋反经验的人纷纷奚落指点,到最后诸葛亮也撑住了。
现在全都是煞风景的人,见不得别人好还说是提醒。我等盖棺定论,看你们还能再说什么——佶儿大概会和祖宗们打起来,带着他那骁勇的善于摔跤的皇后,打完之后再亲自下厨炒几个菜,他们能让这地府的生活丰富多彩。想到这里,赵煦忍俊不禁的起身,作揖就就走开了。
赵光义茫然不解:“他笑什么?”
赵匡胤冷冷的说:“有个好兄弟,他高兴。”
赵光义:“少时了了,大未必佳。”
赵匡胤道:“那他也快活过,还有捷报可看,总比我一来到地府,就等着‘阖家团圆’要好。”在地府阖家团圆不是什么好事。
赵光义无话可说的背着手,叹了口气。他知道大哥是怎样的态度,如果赵佶能做到终身不变节,大哥就要喋喋不休的说人家是兄弟你我也是兄弟,年纪也差了十几岁,你也是我一手带大的,咱们当初的关系比他们还亲近,你就这么报答哥哥。
如果赵佶有了亲生儿子,送赵森来父子团聚,大哥又有话要说了,果然是你的子孙后代,刻薄寡恩衣冠禽兽一脉相承。
反驳的话当然有很多,可自己打不过大哥,要么挨骂→结束,要么挨骂→顶嘴→挨揍→结束。
关于两位祖宗的恩怨,宋朝的皇帝们都秉持着装聋作哑的态度,只要没骂到自己就当没事儿。
花丛中,赵顼正和陈皇后赵佶的生母、追封的皇后一起赏花谈笑,陈美人的母凭子贵来得有些迟,在燕云十六州收服之后才真正开始。
赵煦惆怅的思念了一会刘清菁,听见身后衣袂声响。
耶律延禧沮丧的看着邻国的上一任官家:“赵佶给你的书信里,都写了什么?他写没写我的死因?”
赵煦讶然:“你相信武则天的话?她没有实证,也不了解宋辽之间的关系,只是臆测而已。她自己排除异己,就觉得佶儿也会这么做。”
耶律延禧前些天在被祖宗们痛殴+痛骂,这两天皇帝们和萧太后们才给他分析情况。可能死因蹊跷的原因有四:第一,宋朝毒死的别国皇帝不是一个两个了。
第二,天祚帝在战争前后碍事的程度太强,已经让赵佶不得不将他贴身监管的程度。
第三,金国肯定希望辽主昏庸,但宋主肯定希望辽主英明果敢,继续延续两国交好的局面,敖卢斡登基称帝时焚化的祭文中也有八个字简单提到宋主对他寄予厚望。
第四,耶律延禧真的没有夜驭六女的能力,三个就是他的极限了,对一个接近四十岁的中年男人不要要求太高。事出反常必有妖。
耶律延禧想了一会:“我对他一片赤诚,有什么好处,都与他分享。等他将来到了地府,我们再问他。”
赵煦想起弟弟抱怨的香艳场景,心说你还真是过分赤诚。佶儿肯定不会在焚化给亡人的书信中撒谎,在到天祚帝的死因死讯时一笔带过。
现在耶律家已经怀疑天祚帝的死因,很有可能转变成小型的战争,唐朝和后周乐见宋辽两家打起来。或许要拿书信给他们看一看,幸好佶儿在上面写了编号,足以取信于人。只是他还写了耶律延禧的许多坏话……要看也是耶律阿保机、耶律德光、耶律隆绪,或是叙律平、萧绰等人有资格看,这些人想必不太在意。
隔壁大帝镇的汉武帝又笑吟吟的问:“你要不要搬过来?其实收服宁夏平原之后,你有资格搬到我们这边来,当初让你自己选,你选在这边。你弟弟真是大国天子。”
其他宋朝皇帝不行。皇帝们之间暗中攀比,比的就是国土面积、贤臣数量和坐拥的军队。
赵煦安家落户时拒绝远离家族住在大帝镇里,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