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节(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到朝代结束后,才得团圆。自秦时起就是如此。”

    赵煦的神色微冷,后退了半步:“天子们如何能忍受?”

    年轻的爹诚实的说:“等闲之辈不是敌手,非等闲的,则被地府招安了。况且朝代之间各有灭国之恨,哪能团结一致。”

    赵煦气的想要吐血,恼恨的一捶桌子:“要小婴孩如何生活!我不曾陪葬乳母宫人,到如今反而害了他们么。”

    赵顼叹息:“我想你那五个哥哥,三个弟弟,也是一样的心思。若是有缘,早晚能再相见。武则天就寻到了她早夭的女儿,我们可以去请教她。一会在宴会上,休做小儿女姿态。”

    赵煦郁郁的点头:“我明白。”

    撤掉残羹盛宴,人世间属于赵煦的大量祭品从天而降,都落在他眼前。一看就是光禄寺的手艺,尤其是丧礼上用的,肉食都做的很寡淡,没有喜气洋洋的红烧,也没有黄灿灿的油炸,就连葱蒜都下的很少,以免灵堂里充满了香喷喷的味道。

    把属于赵煦的大量祭品众人一分,就成了新的酒席。虽然滋味寡淡,但只要拿肉酱、蒜酱、腌制的泡姜、用油锅炸一下的葱油拌上酱油来配寡淡的肉味,吃起来也很不错。

    赵煦还记得自己上一顿吃的虾籽细挂面,非常好吃,配了几样清脆爽口的小菜,都是不务正业的弟弟亲手所做。现在这些菜肴真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端着酒杯陷入沉思中,以佶儿的厨艺来看,以后大宋会有一位厨艺很好的官家,政敌们也会以此攻讦他,君子远庖厨,何况是一国之君。不过佶儿不会听他们的评论,佶儿他一向我行我素,不听信他人的言论。

    主位上坐着开国的那对兄弟,一左一右。

    新来的皇帝算是主客,坐在左侧下首,恰好是赵匡胤的身旁。

    赵光义满怀期待的鼓励道:“好孩子,别害羞了,也不必再想人间之事,儿孙自有儿孙福。来说说这几次战争的详细始末。自从你勤政之后,屡战屡胜,国家也不曾因战而贫,百姓人口连年增长,地府都知道投胎成人身的鬼魂更多了。”

    赵煦刚要开口,就看到主位左侧的太*祖一摆手。

    赵匡胤:“这不急,眼光应当放长远些。煦儿,我问你,你的丰功伟业,地府中人有目共睹,即便是唐太宗、周世宗提起你来,也对你赞誉有加。赵佶是你选定的继承大统之人?赵顼对他一无所知,民间众说纷纭,你说说此人心情如何,能否承担大业。”

    英宗忽然笑道:“早些年,汉朝时候,秦汉都有许多谋反的丞相,等到刘备死后,人人都恐吓他,说丞相亚父大权独揽,必然不可信。一直等到诸葛亮归西之后,众人才信了天下真有不谋反的辅佐幼主的好丞相。说不准孩儿这两个孙子都能为明君,兄友弟恭。”

    赵顼脸上写满了心虚。单凭赵佶在金明寨附近,立的那《五壮士碑》,就像是邀买人心,图谋不轨,不仅在阳间颇有名望,就连阴间都夸他是英雄好汉。这也就是六郎心软,春秋鼎盛时还容许弟弟这么跳脱闹腾,倘若是自己都不能忍。

    赵煦心说人心易变,我也不能确定。可惜不能说出这句话来,当初太-祖似乎有意让弟弟继位,后来却又发生了那许多事,令后辈儿孙不得不多加避讳,小心。“我与他相处日久,佶儿只是憨了点,有些许轻浮,不那么循规蹈矩遵守礼制,喜欢冒险,但不算傻。”

    刘清箐这个美人也憨憨的,绝无阴谋诡计,也不知道他们能否和睦共处。

    宋朝皇帝们听了这番话,心都凉了半截。这只适合当个弟弟,不适合当皇帝。

    赵恒问:“当真?那他私自参军、被你派去监军,乃至于西夏传说‘太白见秦分’之中的许多事,不是他步步为营计划出来的?”

    赵煦摇了摇头:“若以常理推度,意在大宝的人不会私自前去参军。”他隐去了自己死后听到的佶儿的心声,他很可能知道一些事,只是说:“战场上刀枪无眼,佶儿他几次身临前线,冲锋在前,他哪能确定自己的生死呢。西夏梁氏所言,虽然应验了,的确是秦王有天下,但在当时,分明是构陷佶儿。朕不会对自家兄弟弃之不顾,却去听一个敌酋的话。列祖列宗在上,我的丰功伟绩,有几样与佶儿密不可分,容我慢慢道来。”

    赵恒却道:“且慢,我的皇后还未回来,伯父,爹,稍等一会,省的我还得为她复述,有遗漏之处她还要生气。”

    众人看他的目光都有些许的恨铁不成钢,这人生前不怕老婆,死后清醒过来,发现自己一心封禅干了许多糊涂时,反而开始羞惭、愧对老婆。

    然后就在高滔滔不赞同的注视下,仔细谈了谈元祐党人和绍圣绍述的差异,关于司马光和王安石的党争,不同执政党带来的每年赋税收入,百姓们的生活状况,劳役,不给钱自带干粮的衙前役和出钱代为服役的役制,以及各地军队的状况、所用的武官来路,以及各地的良田、水利、在赵煦生前收服的土地,归化的诸藩。

    赵煦渐渐觉得死后身体轻盈,浑身舒服,没有任何难受或不适,在列祖列宗眼前对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