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簪沉(上)(1/8)
一、缘起
十月的朔北寒气欺骨,雪花席天卷地,大如白毡,我背着他沿着山径一步一步走下来,身后皑皑的雪地里留下一串长长的足印,并一道蜿蜒灼目的血迹,我将药筺的藤柄含在嘴里,喘着粗气,牙根嚼得生疼,双足深深嵌进雪里,肩背已被鲜血洇透了,就连短袄绽裂飘出的芦絮也被血浸得鲜红。他的心跳声突突地一记一记砸在我的后背上,微弱的声息伴着西风急促地略过我耳畔:
“阿婆……阿婆……”
那一年我十八岁,为主家上山采药时,在林子遇到了他,将这个奄奄一息的男人背下了山,把他安置在山脚下父亲打猎时安栖的茅屋内,替他清洗伤口,敷上了止血的草药,拿粗布做了包扎。做完这些,我也累得近乎虚脱,靠在屋角昏昏沉沉地睡去,只记得他醒来时天还未亮,雪已晴了,夜风嘶吼,恍如千军万马奔腾,他于半梦半醒之中长唤了一声:“杀!”我猛然惊醒,只见他在土榻上徐徐地睁开了双眼,启明星幽冷的清辉映在他苍癯的面容上,我赶忙拿火石生火,好将坛子里化开的冰水重又烧热给他喝,大抵是噩梦初醒,他眉心紧蹙,一脸警惕地望着我,问我是何人。
我动作稔熟地引着了火,很是卑顺的折腰与他拜了拜,答道:“殿下莫惊,婢子是宁武将军府中的家婢。”说着从袖子里取出他早已碎作两截的双螭纹玉佩,“婢子幼时听闻,国朝惟宗亲及一品文官服玉带,天子饰玉纹以云龙,诸王饰玉纹以蟠螭。既披明光甲,又佩螭纹玉,朔北仅幽王殿下一人而已。”
“你还识得服制?”他垂手拾起佩玉,借着火光抚挲着上面的雕纹,眯起眼眸细细地凝看我片时:“人谓郑康成婢能诵毛诗,孤向时只当杜撰,今日见你,始信《世语》所言非虚。”又随口问我:“你是家生子?”
狭小的茅屋内有一刻寂静,徒闻北风萧索与焰火燃起的哔剥之声,我轻声开了口:“禀殿下,奴不是,婢子的大父……”我喉中不由有些发涩,深深叩下去,念道,“是罪臣——陆明远。”
“明远先生……”
他沉吟着缓缓垂下眼皮,扶着榻沿朝向我,肃然沓手施了一礼。
二、缠足
我救下幽王,已是举家流放朔北的第九个年头。我的大父曾任兵部尚书,也是文渊阁大学士,是文坛的领袖,一朝被权阉诬陷与逆贼勾连,亲族门生,俱牵连入狱。那时我们住在临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宅便坐落于御街以西,金水河畔的一处深巷里。一道朱漆的垂花门森严矗立,隔绝了内外,女眷们都住在后院。我母亲是一个端庄严厉的妇人,她言语不多,甚少与人戏笑,看起来总是那样清醒冷静,唯独在面对我时有些不同——我是唯一让她失容变色之人。那时我并不明白为什么,尽管母亲是高门深院里为数不多保有天足的女子,却决意要给我缠足。
缠足以前,或者说弟弟出生以前,我是被假充做男孩子教养的,只留了齐耳的短发,梳着冲天的小辫儿,《女儿经》《女小儿语》一概没有念过,母亲起初也不乐意,但终究拗不过父亲,更主要的是,她心里实在也害怕再招来一个女儿。三四岁上,家里请了个白胡须的老学究给我开蒙,学完《三百千》《增广贤文》,便开始念四书了,我那时的记性好得出奇,几乎过目不忘,不必先生如何督促,学过的篇章自能洋洋成诵。虽然如此,我倒并不能算得是一个乖巧的好学生,我当时十分喜爱先生的胡须,翘起来的时候看着很硬挺,我想趁他不备揪几根来编绳子,用来系玉佩、挂香囊,亮闪闪的,瞧着可不活生么?这样想着,便趁着他午憩偷偷拔了几根,是以,我从来没有因为功课挨过手板,却因为唐突先生被打肿的掌心。母亲觉得我太没个女孩儿样子,此后愈发犯起了愁。
先生被我气跑了,父亲便亲自教我念书,不只教六经,也教我背大父的诗词文赋。对于我的颖悟,父亲是骄傲的,他于是常常带我去郊外的乐游原骑马,带我出去参与那些文人们的聚会雅集,他们最喜欢做一件事情,从四书或时文中随意摘出一句让我续背,我从未失误,他们不教停,我便能一直背下去,这时父亲便会很得意地笑笑,说些客套的谦辞,然后从用筷箸蘸取杯盏中的酒浆给我浅嘬一口,酒味辛辣呛鼻,远不比饴糖甘美适口,是以我倒并不很在意这一口奖赏,我说其实我想要一只自己的酒盏,可是父亲从未给过我。
在外面,大人们都唤我陆小郎君,而父亲也从来不做辩解,他实在盼着我是个儿郎,故而他实在是借着我来摹想他将来儿郎的模样,后来我才明白,他望向我时眼里盛满的欣慰与欢悦,其实从来都不属于我,只属于那个在他们的盼许中降生的男孩。
母亲的肚子又一日日圆滚起来,家中的气氛也变得紧张,弟弟降生之后,祖父为他取名叫做“知白”,全家上下都像是松下了一口气,母亲也释然了父亲于我教养事上的荒唐做派,我从父亲的世界被移交至了垂花门内母亲的世界,缠足的事情也渐渐被提上了日程。
在祖母和母亲的安排下,长我七岁的堂姊充当了哄劝我缠足的说客,她在我面
十月的朔北寒气欺骨,雪花席天卷地,大如白毡,我背着他沿着山径一步一步走下来,身后皑皑的雪地里留下一串长长的足印,并一道蜿蜒灼目的血迹,我将药筺的藤柄含在嘴里,喘着粗气,牙根嚼得生疼,双足深深嵌进雪里,肩背已被鲜血洇透了,就连短袄绽裂飘出的芦絮也被血浸得鲜红。他的心跳声突突地一记一记砸在我的后背上,微弱的声息伴着西风急促地略过我耳畔:
“阿婆……阿婆……”
那一年我十八岁,为主家上山采药时,在林子遇到了他,将这个奄奄一息的男人背下了山,把他安置在山脚下父亲打猎时安栖的茅屋内,替他清洗伤口,敷上了止血的草药,拿粗布做了包扎。做完这些,我也累得近乎虚脱,靠在屋角昏昏沉沉地睡去,只记得他醒来时天还未亮,雪已晴了,夜风嘶吼,恍如千军万马奔腾,他于半梦半醒之中长唤了一声:“杀!”我猛然惊醒,只见他在土榻上徐徐地睁开了双眼,启明星幽冷的清辉映在他苍癯的面容上,我赶忙拿火石生火,好将坛子里化开的冰水重又烧热给他喝,大抵是噩梦初醒,他眉心紧蹙,一脸警惕地望着我,问我是何人。
我动作稔熟地引着了火,很是卑顺的折腰与他拜了拜,答道:“殿下莫惊,婢子是宁武将军府中的家婢。”说着从袖子里取出他早已碎作两截的双螭纹玉佩,“婢子幼时听闻,国朝惟宗亲及一品文官服玉带,天子饰玉纹以云龙,诸王饰玉纹以蟠螭。既披明光甲,又佩螭纹玉,朔北仅幽王殿下一人而已。”
“你还识得服制?”他垂手拾起佩玉,借着火光抚挲着上面的雕纹,眯起眼眸细细地凝看我片时:“人谓郑康成婢能诵毛诗,孤向时只当杜撰,今日见你,始信《世语》所言非虚。”又随口问我:“你是家生子?”
狭小的茅屋内有一刻寂静,徒闻北风萧索与焰火燃起的哔剥之声,我轻声开了口:“禀殿下,奴不是,婢子的大父……”我喉中不由有些发涩,深深叩下去,念道,“是罪臣——陆明远。”
“明远先生……”
他沉吟着缓缓垂下眼皮,扶着榻沿朝向我,肃然沓手施了一礼。
二、缠足
我救下幽王,已是举家流放朔北的第九个年头。我的大父曾任兵部尚书,也是文渊阁大学士,是文坛的领袖,一朝被权阉诬陷与逆贼勾连,亲族门生,俱牵连入狱。那时我们住在临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宅便坐落于御街以西,金水河畔的一处深巷里。一道朱漆的垂花门森严矗立,隔绝了内外,女眷们都住在后院。我母亲是一个端庄严厉的妇人,她言语不多,甚少与人戏笑,看起来总是那样清醒冷静,唯独在面对我时有些不同——我是唯一让她失容变色之人。那时我并不明白为什么,尽管母亲是高门深院里为数不多保有天足的女子,却决意要给我缠足。
缠足以前,或者说弟弟出生以前,我是被假充做男孩子教养的,只留了齐耳的短发,梳着冲天的小辫儿,《女儿经》《女小儿语》一概没有念过,母亲起初也不乐意,但终究拗不过父亲,更主要的是,她心里实在也害怕再招来一个女儿。三四岁上,家里请了个白胡须的老学究给我开蒙,学完《三百千》《增广贤文》,便开始念四书了,我那时的记性好得出奇,几乎过目不忘,不必先生如何督促,学过的篇章自能洋洋成诵。虽然如此,我倒并不能算得是一个乖巧的好学生,我当时十分喜爱先生的胡须,翘起来的时候看着很硬挺,我想趁他不备揪几根来编绳子,用来系玉佩、挂香囊,亮闪闪的,瞧着可不活生么?这样想着,便趁着他午憩偷偷拔了几根,是以,我从来没有因为功课挨过手板,却因为唐突先生被打肿的掌心。母亲觉得我太没个女孩儿样子,此后愈发犯起了愁。
先生被我气跑了,父亲便亲自教我念书,不只教六经,也教我背大父的诗词文赋。对于我的颖悟,父亲是骄傲的,他于是常常带我去郊外的乐游原骑马,带我出去参与那些文人们的聚会雅集,他们最喜欢做一件事情,从四书或时文中随意摘出一句让我续背,我从未失误,他们不教停,我便能一直背下去,这时父亲便会很得意地笑笑,说些客套的谦辞,然后从用筷箸蘸取杯盏中的酒浆给我浅嘬一口,酒味辛辣呛鼻,远不比饴糖甘美适口,是以我倒并不很在意这一口奖赏,我说其实我想要一只自己的酒盏,可是父亲从未给过我。
在外面,大人们都唤我陆小郎君,而父亲也从来不做辩解,他实在盼着我是个儿郎,故而他实在是借着我来摹想他将来儿郎的模样,后来我才明白,他望向我时眼里盛满的欣慰与欢悦,其实从来都不属于我,只属于那个在他们的盼许中降生的男孩。
母亲的肚子又一日日圆滚起来,家中的气氛也变得紧张,弟弟降生之后,祖父为他取名叫做“知白”,全家上下都像是松下了一口气,母亲也释然了父亲于我教养事上的荒唐做派,我从父亲的世界被移交至了垂花门内母亲的世界,缠足的事情也渐渐被提上了日程。
在祖母和母亲的安排下,长我七岁的堂姊充当了哄劝我缠足的说客,她在我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