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茹宁方时怀里正抱着李汯,两人目光于半空对上一对,他赶紧垂下眼睛,将李汯放到了一旁的座椅上。

    王府用膳之前,侍女都要端着清茶上前服侍。茹宁给身边的侍女让了让身子,眼珠子始终盯着脚下厚毯上的花纹,借此掩盖自己心底微涌的情绪。

    果然,几息茶盏当啷的功夫,又有一道身影,自外间姗姗地走了过来。

    李澜舒身着劲装,显然是刚从营中匆忙赶来。她晒黑了些许,两颊皆留着一道红色的晒痕,脸上的笑容却比初见时多了不少。

    李汯喊了声“姑姑”,她笑着应了,十分自然地走到文佩疏身边落座,对李燕戟道:“营中耽搁了些事,便来迟了。”

    李燕戟倒不言语,文佩疏回首看了看她,笑道:“无碍,我们也方坐下没多久。”

    他身着月白色的长袍,半边乌发披垂在肩边,温文尔雅的,同利落英气的李澜舒相互映衬,才子佳人,倒也显得二人十分登对。

    不少年纪小的婢女见他俩互动,都忍不住微微低下了头,抿着嘴暗笑,年幼的神情之中充满了孺慕与艳羡。

    茹宁却眼观鼻鼻观心地束手站在一旁,不敢乱飘视线。

    等到几人正式用筷,除却几名为李汯夹筷的婢女,其余人等都可自行出去吃饭了。茹宁跟在几个婢女身后,听她们小声地聊方才席间的见闻,想到文佩疏与李澜舒在一起时,两人之间那股旁若无人的亲近与自若,便感到有些许落寞。

    这股落寞如云雾般缥缈不定,挥之不去,时常降临在他的身边,从边际幻化出一条细长的锁链,将他整个人都密密包裹。

    茹宁时常怀疑,过去在文府度过的那些时日,究竟是不是自己的幻觉。在独身于祎王府的日子里,茹宁总在试着忘掉过去那些不堪的感情跟回忆。但是他很快就发现,只要自己还身处京城,他就永远无法摆脱文佩疏的阴影。

    当年茹宁进文府的时候,已经是能够记事的年纪了。

    文夫人要给年幼的小少爷挑伴读,人伢子带着一众男孩排着横队站在文夫人的面前,供其挑选。茹宁是其中个头最高的那个,文夫人看他年纪偏大,模样瞧着也没旁的少年机灵,只看了茹宁一眼,便将他剔除在了候选的名单外。

    还是幼时的文佩疏来回在他们面前走了两圈,指着茹宁道:“娘亲,那便是他罢。”

    文夫人略有些惊讶:“这个?会不会年纪稍长了些?”

    文佩疏摇了摇头,道:“就要年长的好,我的书箱重,旁的背不起来。”

    茹宁习惯被旁的孩子说木讷、无趣,乍听到这个锦衣玉食的小公子选了自己,颇有些受宠若惊。他悄悄抬起脸庞,看了文佩疏一眼。

    只那一眼,茹宁不敢多看,很快就垂下了眼睛。

    那天文佩疏穿了件锦质的长袍,脸颊柔和细腻,嫩得跟个沾了糯米粉的团子似的。

    当时他便觉得,京城富贵乡里养出的人,气质果真与他们不同。

    因文佩疏那一点,茹宁带着其余孩童艳羡的目光,脱离了人伢子的控制之下,进入文府做了那金贵少爷的书童。

    茹宁去过许多大家门户,却从没觉得哪家宅邸如文府这般端庄恢宏,迈过文佩疏院落门槛的那一刻,茹宁竟难得地体会到了一股鸡犬升天般的感觉。

    那时候他的愿望,就是好好服侍眼前的恩人。他知道自己签的不是终身奴契,等到攒够一定的银两,他就出去打听弟弟的下落。

    这样一蹉跎,就是十五年。

    九岁时,他想任何问题都简单,总觉得自己不可能一辈子呆在这一个地方,并且天真地认为,只要慢慢打听,就能在茫茫如海的人潮中寻得失散的胞弟的下落。

    直到跟文府的下人都相处熟悉了,才知道他们当中的好些人,都与自己最亲近的亲人失去了联络。

    渐渐地,茹宁也开始忘记弟弟的模样了。只记得他很爱哭,嘴又馋,脖子后面留着一道浅色的疤痕。那是他小时候贪玩,从树上摔下来时落下的。

    茹宁的人生开始围绕着文府、围绕着文佩疏转动。他是文府的仆人,也理应恪守下人的本分。他开始忘记最初还要离开文府的想法,白纸黑字的卖身契约,将他拉入了一个注定不可挣脱的泥沼。

    知晓文佩疏的婚约,离府前的那一晚,茹宁站在微弱的烛光底下,迎着文佩疏沉静的目光,他并不感到异常的愤怒,也不如前几日那般心如刀绞。

    甚至,他不敢面对文佩疏,因为他性格里的那些软弱,那被些许绞杀的人格,正在心底质问他自己:你在赌气些什么?

    他对文佩疏避而不见,从主子的立场看,便是在不知好歹地拿乔。

    可正如九岁那年人伢子说的话,他生来便那般木讷、呆傻、不识相。他一向不如旁的小厮机敏,也无法逃避自己的内心。

    烛光下,文佩疏还将手叠在他的掌上,情真意切地对他说:“阿宁,我总想着如何与你说这件事。不想你难过。”

    茹宁心想,怎么可能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