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喜闻捷报(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如今奸臣挟持幼主,朝中容不得半句真话。咱们也不必多费唇舌了。见有太子金敕及宁东王书信在此,敬呈小皇孙殿下。”说着开金盒取出金敕及书信,等着太监来接。

    两旁太监看向了萧在雍,萧在雍微笑道:“皇上还未册封东宫,哪里来的太子金敕?乱臣贼子的矫造伪敕,没得脏了皇上的眼睛。”

    应侍郎说道:“大胆!太子金敕盖有传国玉玺,此乃高氏皇族代代相传至宝,你敢污蔑传国之宝,你才是乱臣贼子!”

    高兆珣抬起小手一拍桌子,叫道:“那传国玉玺是朕的,三叔该还给朕!”萧在雍说道:“皇上仔细拍疼了手。”高兆珣鼓着脸不言语了。

    萧在雍说道:“把宁东王的书信拿上来罢。”太监上前接过了书信,恭恭敬敬奉给高兆珣。高兆珣看了一遍,不知该如何反应,便道:“给定北王看。”太监便将书信交给了萧在雍。

    萧在雍看过了,未置可否,交给荣世祯。荣世祯边看边读,众人一听才知,原来宁东王在书信里说,定北王及平南王世子侵犯京城,把持朝政,逼得太子逃离京城,因号召全城官民奋起反抗,宁东王军将在城外呼应,将真正太子送回皇宫。

    众人心想:“宁东王果然宣战了。”面上不动声色,但心中或是忧虑,或是惶惧。

    应侍郎那边又展开了“太子金敕”,说道:“京城眼见又将面临一场大浩劫,但今日的困局,并未只有开战一条路。太子殿下仁孝宽厚,特特赐下金敕,准许定北王及平南王世子投降退兵。只消南北二藩从此效忠太子正统,太子不计前嫌,定会饶你们一条生路。”

    他顿了顿,又道:“先帝驾崩,算来也快到头七了,太子殿下合该回京主持国丧,举办登基大典。”

    萧在雍说道:“宣王想要回京城,随时都可以来,谁会拦着他?按照先帝遗命,皇上可以饶宣王一条生路,还能保留他的王位和封号,只要他负荆请罪,与皇上行君臣之礼,归还传国玉玺,下半生去皇陵为先帝守孝。”

    应侍郎冷笑道:“定北王是一条死路走到黑,非要逆天而行不可。”转头说道:“小皇孙殿下,平南王世子,还有诸位大人,你们都要跟着这北蛮子自取灭亡?”

    萧在雍脸色一沉,对高兆珣说道:“宣王、宁东王、丁嫔一党乱政弄权,不念君父恩情,忤逆国法人伦,罪不容诛。请皇上下旨,令逆党认罪投降,否则尽皆剿灭。”高兆珣点头道:“就按定北王说的办。”旁边文官拟了旨意,给萧在雍看过了。萧在雍对众使者说道:“你们把皇上圣旨拿回去,给宣王和宁东王看。”

    应侍郎昂然道:“没有玉玺的圣旨,岂非矫造伪敕?就算拿回了太极海,太子和宁东王也不能开诏宣读,还不如省省力气。”

    荣世祯忍不住道:“究竟是皇上统治天下,还是玉玺统治天下?传国玉玺被抢,难道皇上就再也不能传令了?”

    高兆珣看他不接圣旨,气得红了脸,叫道:“反贼!”

    萧在雍说道:“皇上不必动怒。”扬声道:“应侍郎屡屡对皇上不敬,来人,将他拖到紫宸门外枭首,拿盐腌了首级。”

    薛珍率领御林军守在御书房外,闻声入内强架走了应侍郎,应侍郎惊怒交集,挣扎说道:“自古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何况我是先帝的侍郎,又是宁东王的使者,你们凭什么杀我?”

    萧在雍不理他,端起茶碗,轻轻吹开茶叶,慢慢啜饮了一口。

    应侍郎兀自大喊大叫,声音迅速远去。

    萧在雍喝了两口茶,放下茶杯,对其余使者淡淡说道:“你们带着应逆的首级,和皇上圣旨一道送回太极海。”其余使者不敢言语,一个江南御史上前接过了圣旨。

    不一会儿,应侍郎的首级就装在盒子里送了回来,须发皆竖,面目狰狞。高兆珣忙道:“快拿走!”众使者不敢再留,拿了盒子就一齐告退。

    待得宁东王使者离去,众官员说道:“大战在即,如何应对?请定北王示下。”

    萧在雍说道:“积存粮食,坚固城防。”当下命定北王军严守京城及四乡隘口,阻断宁东王军陆路支援,又下令拆除护城河外的房屋木棚,浚以深壕,树立排桩。

    这些工事本来并非一夕之功,但萧在雍前些日子入城之后,定北王军就已经着手筹措,因此行动迅速。只是城中官民见状,不免人心惶惶,流言四起。

    萧在雍又亲自上城头犒劳王军,当众宣读皇帝诏书,到处张贴布告“讨伐宣王及宁东王逆党”公檄,安抚民心,以正视听。

    忽忽过了四五日,天气寒冷刺骨,风雪凄迷阴沉。定北王军探子每日回报,都说宁东王水军仍然没有动静。京师官民紧张筹备,等待宁东王军来围城,只觉黑云压城城欲摧,人人都担负着极大的心事,街头巷尾不闻鸡犬之声。

    这一日,御书房内群臣议事,有人说道:“天天耗下去也不是事,既然摸清了宁东王水军所在,不如主动出击。”萧在雍淡淡道:“守城须得沉得住气,以逸待劳,事半功倍。”

    忽然一个内监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