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水清无鱼(2/3)
负犹在未定之天,萧在雍不想碰这个大难题,所以要把自己赶快摘出去。”
荣世祯说道:“那……他也不一定是畏难怯战。当时朝廷命他跟老三去收庆州、打贼军,他不是义无反顾去了吗?元氏贼军不见得比宁东王军好对付呀。还有凤旨命他拱卫京城,他不是也去了吗?那时走错一步就是万劫不复,他不是那等怯懦之人。”
荣元量说道:“我不是说他怯懦,是说他会算计。这次江南之战,一无钱粮二无兵力,棘手得很。若是打输了,朝廷不会惩罚昭王,他萧在雍却难辞其咎。若是打赢了,那萧在雍愈发功高盖主,古语说兔死狗烹,他不会不防。或是不幸在这一战送了性命,那又步了他父王的后尘。算来算去都没好处,他自然不愿意去了。他父王当年为人处世,就没有这么多计较。该说他雏凤清于老凤声,还是该说……唉。”
荣世祯本来不想说话,但又忍不住轻声说道:“辽东封地的千百事务都还要他上心呢,一个人也没那么大精力。他想法子把江南大事交给手下大将,又要说他避战自保,他也难做人呢。”
荣元量说道:“你反正就不愿往坏处想他,处处为他开脱。”
荣世祯说道:“我是觉得他提出的方策,也没什么不好。昭王用他的手下大将来办事,不用事事与他商量,说不定还更顺手些。”
荣元量不以为然,说道:“萧在雍的手下会不会听昭王的话,那可难说。”
荣世祯顿了顿,说道:“他既然想把自己摘出去,那一定会保举得力将才来推进此事,应该不会故意捣乱罢?那不是自找麻烦?”
荣元量沉吟半响,说道:“且看看再说。无论如何,主将既然已生不战之心,又怎能勉强?我帮着他上书朝廷就是了。”
当日荣元量就亲手写了折子递进御书房,只说定北王不宜离开封地太久,叫他保举几个将才也是一样。那边萧在雍也上书请示。
过了一日在御书房议事,高兆珣拿了两本折子给群臣传阅,群臣亦是众口一词,都赞成定北王和平南王的主张。
谁知高兆珣面露难色,看了一眼高应麟,高应麟向他点了点头,高兆珣便道:“讨伐江南之事非同小可,只许胜不许败。按皇祖母的意思,定北王文韬武略,为本朝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须得定北王亲自出马护持昭王,方能保得必胜。”
群臣反复进言劝解,高兆珣只得放松了口风,说道:“这等大事须得从长计议,定北王与昭王先把水师筹办起来罢。”萧在雍面色如常,说道:“小王遵旨。”
出得御书房回到府中,荣世祯说道:“看来宫里不肯放定北王走,父王还能取巧再劝劝皇上么?”
荣元量说道:“圣意如此,如何再劝?朝廷对江南之战十分看重,只要定北王本人在,定北王军的主力就在。朝廷是看准了定北王,一定要他来担当这件大事了。”
荣世祯说道:“藩王助兵朝廷原是祖宗法度,但如今贼军掏空了朝廷家底,朝廷也太依赖藩王势力了。”
荣元量说道:“所以说,昭王所说的朝廷自强之计颇有远见,可自强两字说来容易,朝廷如今空虚至极,官军不够强大,那就只能依赖藩王兵力。如要壮大官军,也要藩王帮着筹措啊。”
荣世祯叹道:“朝政大事走到今天这一步,只怪那伙儿乱臣贼子坏了事,这当儿只有齐心协力渡过难关了。”想到萧在雍、高应麟的处境都很艰难,他心里也真不好受。
倏忽间到了正月十五闹元宵,皇室宗亲、文武重臣白天去宗庙祭祀,拜过先帝爷和孝哀帝,又在宫中领了赏赐,便各自回府团圆过节。荣氏父子正在府中接待宾客,忽然管事到席上匆匆来报:“昭王从后门来了。”
荣元量低声道:“哪儿有走后门来贺节的?可是出事了?”
管事说道:“是,昭王殿下似乎有什么要紧事,要请世子单独说话。”
荣世祯立在父亲身边递酒,闻言奇道:“他只找我?”
荣元量说道:“既如此,你去后面陪着昭王。我在这儿主持酒席也走不开。”
荣世祯因放下酒壶,快步到了后面花厅上。只见高应麟玉冠素服,神态清清冷冷,站着观看中堂字画。
荣世祯边走边笑道:“昭王殿下一向少来,快请坐下。”
高应麟回过头来望向荣世祯,说道:“叨扰了。”
两人分主宾坐下。高应麟见荣世祯脸蛋红扑扑的,说道:“你喝酒了?”
荣世祯笑道:“替父王跟客人们敬了一轮酒,这就上脸了。”又吩咐道:“换茶。”侍女忙上来换了茶汤,又端了玫瑰元宵及诸般果品上来。
荣世祯说道:“四殿下请用些元宵。”
高应麟端起玉碗吃了一颗,荣世祯笑道:“甜么?”
高应麟垂眸道:“嗯。”
荣世祯说道:“你若不爱吃甜的,我叫人给你下咸汤圆。”
高应麟放下玉碗,说道:“有心就够了。”
荣世祯笑道:“你怎么不在宫里陪太皇
荣世祯说道:“那……他也不一定是畏难怯战。当时朝廷命他跟老三去收庆州、打贼军,他不是义无反顾去了吗?元氏贼军不见得比宁东王军好对付呀。还有凤旨命他拱卫京城,他不是也去了吗?那时走错一步就是万劫不复,他不是那等怯懦之人。”
荣元量说道:“我不是说他怯懦,是说他会算计。这次江南之战,一无钱粮二无兵力,棘手得很。若是打输了,朝廷不会惩罚昭王,他萧在雍却难辞其咎。若是打赢了,那萧在雍愈发功高盖主,古语说兔死狗烹,他不会不防。或是不幸在这一战送了性命,那又步了他父王的后尘。算来算去都没好处,他自然不愿意去了。他父王当年为人处世,就没有这么多计较。该说他雏凤清于老凤声,还是该说……唉。”
荣世祯本来不想说话,但又忍不住轻声说道:“辽东封地的千百事务都还要他上心呢,一个人也没那么大精力。他想法子把江南大事交给手下大将,又要说他避战自保,他也难做人呢。”
荣元量说道:“你反正就不愿往坏处想他,处处为他开脱。”
荣世祯说道:“我是觉得他提出的方策,也没什么不好。昭王用他的手下大将来办事,不用事事与他商量,说不定还更顺手些。”
荣元量不以为然,说道:“萧在雍的手下会不会听昭王的话,那可难说。”
荣世祯顿了顿,说道:“他既然想把自己摘出去,那一定会保举得力将才来推进此事,应该不会故意捣乱罢?那不是自找麻烦?”
荣元量沉吟半响,说道:“且看看再说。无论如何,主将既然已生不战之心,又怎能勉强?我帮着他上书朝廷就是了。”
当日荣元量就亲手写了折子递进御书房,只说定北王不宜离开封地太久,叫他保举几个将才也是一样。那边萧在雍也上书请示。
过了一日在御书房议事,高兆珣拿了两本折子给群臣传阅,群臣亦是众口一词,都赞成定北王和平南王的主张。
谁知高兆珣面露难色,看了一眼高应麟,高应麟向他点了点头,高兆珣便道:“讨伐江南之事非同小可,只许胜不许败。按皇祖母的意思,定北王文韬武略,为本朝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须得定北王亲自出马护持昭王,方能保得必胜。”
群臣反复进言劝解,高兆珣只得放松了口风,说道:“这等大事须得从长计议,定北王与昭王先把水师筹办起来罢。”萧在雍面色如常,说道:“小王遵旨。”
出得御书房回到府中,荣世祯说道:“看来宫里不肯放定北王走,父王还能取巧再劝劝皇上么?”
荣元量说道:“圣意如此,如何再劝?朝廷对江南之战十分看重,只要定北王本人在,定北王军的主力就在。朝廷是看准了定北王,一定要他来担当这件大事了。”
荣世祯说道:“藩王助兵朝廷原是祖宗法度,但如今贼军掏空了朝廷家底,朝廷也太依赖藩王势力了。”
荣元量说道:“所以说,昭王所说的朝廷自强之计颇有远见,可自强两字说来容易,朝廷如今空虚至极,官军不够强大,那就只能依赖藩王兵力。如要壮大官军,也要藩王帮着筹措啊。”
荣世祯叹道:“朝政大事走到今天这一步,只怪那伙儿乱臣贼子坏了事,这当儿只有齐心协力渡过难关了。”想到萧在雍、高应麟的处境都很艰难,他心里也真不好受。
倏忽间到了正月十五闹元宵,皇室宗亲、文武重臣白天去宗庙祭祀,拜过先帝爷和孝哀帝,又在宫中领了赏赐,便各自回府团圆过节。荣氏父子正在府中接待宾客,忽然管事到席上匆匆来报:“昭王从后门来了。”
荣元量低声道:“哪儿有走后门来贺节的?可是出事了?”
管事说道:“是,昭王殿下似乎有什么要紧事,要请世子单独说话。”
荣世祯立在父亲身边递酒,闻言奇道:“他只找我?”
荣元量说道:“既如此,你去后面陪着昭王。我在这儿主持酒席也走不开。”
荣世祯因放下酒壶,快步到了后面花厅上。只见高应麟玉冠素服,神态清清冷冷,站着观看中堂字画。
荣世祯边走边笑道:“昭王殿下一向少来,快请坐下。”
高应麟回过头来望向荣世祯,说道:“叨扰了。”
两人分主宾坐下。高应麟见荣世祯脸蛋红扑扑的,说道:“你喝酒了?”
荣世祯笑道:“替父王跟客人们敬了一轮酒,这就上脸了。”又吩咐道:“换茶。”侍女忙上来换了茶汤,又端了玫瑰元宵及诸般果品上来。
荣世祯说道:“四殿下请用些元宵。”
高应麟端起玉碗吃了一颗,荣世祯笑道:“甜么?”
高应麟垂眸道:“嗯。”
荣世祯说道:“你若不爱吃甜的,我叫人给你下咸汤圆。”
高应麟放下玉碗,说道:“有心就够了。”
荣世祯笑道:“你怎么不在宫里陪太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