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龙搁浅滩(2/3)
他静下心来,沿着地砖缝儿一步步往回走,暗自思索:“小皇帝已是陷入他的掌控,不肯再听我进言了。在雍……摄政王的意图再明白不过了。我虽不知昭王如今身在何处,但他一定是脱出了摄政王的掌控,不然摄政王无须命我劝他回来。菩萨保佑,眼下是不必顾虑老四的安危了。太皇太后和我也不算一败涂地。
“我若能回云南,恃全境军民之势反对他做摄政王,立时就成了他的心腹大患。所以他不许我走,要把我捏在掌心里,以便遥制云南。他要我留,我偏不能如他的意。可我怎么走呢?
“我要是强行带兵逃出京城,一来他在京城势大,我跟他硬碰硬,那是自讨苦吃,绝对跑不远的;二来,皇帝要我留在京城,我却私自逃跑,那是抗旨不遵,公然反叛,他就有实在罪名炮制我了。”
荣世祯苦思半响,愈发觉得王府变作了一座无形牢笼,除非听从萧在雍的摆布,不然怎么走都是死路一条。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小皇帝派人训斥平南王之事,数日间就传遍了官场。如今京中辽东士大夫结党成群,左右朝廷舆论,势力不可小觑。而老平南王荣元量旧日在朝中相熟的大官儿,为数也不算太少。
这些亲滇派官员听说小皇帝留平南王在京,却又不再传唤,都觉得十分没道理。也有人相约了一起上门拜访荣世祯的,平南王府外的朝廷眼线倒是并未阻拦。
荣世祯担心众人虽然亲近平南王府,但不敢公然弹劾摄政王,便只说了小皇帝与昭王置气、因而迁怒荣王府,这些亲滇派官吏都觉不平,联名上书说云南重镇,不可无主,请小皇帝放平南王回滇。
荣世祯原想,也许小皇帝顶不住朝中舆论,总要出面安抚一二,怎奈小皇帝称病不批复,都转与摄政王朱批。一来二去,朝中文武百官私下里都议论纷纷;“平南王如何失宠于朝廷了?连云南都不让他回去,叫他在王府坐天牢受煎熬?”
那些心思灵敏者揣度上意,又想:“大恒朝五大藩王之中,安山王、征西王亡于元氏贼军,宁东王叛乱犯上,如今只剩下平南王和定北王了。莫非南北二藩一降一升,定北王高升了摄政,平南王却要倒霉?不错,平南王无妻无嗣,把他一人困在京城,便可遥制云南全境,朝廷下一步说不定就是撤藩,把云南完全收回掌心。”
那小皇帝故意冷着平南王不理睬,却又频频亲自降旨要昭王回京。朝中百官对此亦是猜测众多,有人说:“昭王并非病重,只因摄政王宝座为人所夺,他恼羞成怒,不肯回宫了。”也有人说道:“老四不会如此不识大体,必是有其他内情。”
更有人把两件事串到了一起,说道:“你们都不知道,俗话说龙斗虎争,苦了小獐。实则是小皇帝没听太皇太后的话把昭王封为摄政王,太皇太后就不许老四回京城,为的就是去了小皇帝一条臂膀,叫小皇帝知道厉害。平南王和昭王在云南旧有交情,小皇帝怕他们勾结起来,方才监住了平南王。唉,他们祖孙叔侄斗法,却拿平南王扎筏子。”众人深以为然。
这一天是惊蛰节气,荣世祯坐在王府书房里,翻阅云南近日送来的书信。荣氏家臣不知京中情况,还在百般催请小王爷尽快回滇。荣世祯放下书信,心中郁郁之情,好似那蛟龙遇浅海,猛虎困笼中。
忽然管家上气不接下气一阵风似跑来,说道:“宫里付太监送皇上的惊蛰赏赐来了!”
荣世祯立即推开书信,忙忙更换衣冠,在中门摆下香案等候。不一会儿,那付太监率领着一队宫人搬抬节礼而来。
待得读过礼单,荣世祯行礼谢了恩。付太监皮笑肉不笑道:“平南王,皇上还有些话要传给你。”
荣世祯刚站起身来,只得又跪了下去,说道:“恭请皇上吩咐。”心中惴惴,不知小皇帝是心回意转,还是另有所谋。
那付太监冷笑道;“皇上说,平南王,你父王攒下的功劳,都给你败尽了。如今昭王已逃去云南——”
荣世祯听了第一句话,心里就如压下了一块大石,听到第二句,那大石轰然崩塌成无数碎片,荣世祯惊愕抬头道:“他已经去云南了?!”
那付太监哼了一声,说道:“平南王好会做戏,难道不是你和太皇太后拼命撺掇昭王去云南,好跟京城对峙相抗?云南虽然遥远,毕竟不是法外之地啊!”
荣世祯低头道:“臣万死不敢行此大逆不道之举。”
那付太监说道:“你行都行了,还说什么死不死的?总而言之,皇上雷霆大怒,当场就要废了你的王位,还有你父王生前所得靖阳公的荣衔——”
荣世祯先是一呆,随即怒火填膺,不可遏制,用力捏紧了拳头,手背青筋都凸了出来!
那付太监接着说道:“得亏摄政王在旁边劝说,说要再给你些日子,让你好好想一想。皇上这才压下不发。荣世祯,你可想清楚了。宁东王勾结宣王反叛朝廷,最后落得什么下场?那是前车之鉴啊。你若是敢跟昭王勾结反叛,那荣家满门荣耀,可就断送在你手上了!”说到最后,已是疾言厉色,声若惊雷!
“我若能回云南,恃全境军民之势反对他做摄政王,立时就成了他的心腹大患。所以他不许我走,要把我捏在掌心里,以便遥制云南。他要我留,我偏不能如他的意。可我怎么走呢?
“我要是强行带兵逃出京城,一来他在京城势大,我跟他硬碰硬,那是自讨苦吃,绝对跑不远的;二来,皇帝要我留在京城,我却私自逃跑,那是抗旨不遵,公然反叛,他就有实在罪名炮制我了。”
荣世祯苦思半响,愈发觉得王府变作了一座无形牢笼,除非听从萧在雍的摆布,不然怎么走都是死路一条。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小皇帝派人训斥平南王之事,数日间就传遍了官场。如今京中辽东士大夫结党成群,左右朝廷舆论,势力不可小觑。而老平南王荣元量旧日在朝中相熟的大官儿,为数也不算太少。
这些亲滇派官员听说小皇帝留平南王在京,却又不再传唤,都觉得十分没道理。也有人相约了一起上门拜访荣世祯的,平南王府外的朝廷眼线倒是并未阻拦。
荣世祯担心众人虽然亲近平南王府,但不敢公然弹劾摄政王,便只说了小皇帝与昭王置气、因而迁怒荣王府,这些亲滇派官吏都觉不平,联名上书说云南重镇,不可无主,请小皇帝放平南王回滇。
荣世祯原想,也许小皇帝顶不住朝中舆论,总要出面安抚一二,怎奈小皇帝称病不批复,都转与摄政王朱批。一来二去,朝中文武百官私下里都议论纷纷;“平南王如何失宠于朝廷了?连云南都不让他回去,叫他在王府坐天牢受煎熬?”
那些心思灵敏者揣度上意,又想:“大恒朝五大藩王之中,安山王、征西王亡于元氏贼军,宁东王叛乱犯上,如今只剩下平南王和定北王了。莫非南北二藩一降一升,定北王高升了摄政,平南王却要倒霉?不错,平南王无妻无嗣,把他一人困在京城,便可遥制云南全境,朝廷下一步说不定就是撤藩,把云南完全收回掌心。”
那小皇帝故意冷着平南王不理睬,却又频频亲自降旨要昭王回京。朝中百官对此亦是猜测众多,有人说:“昭王并非病重,只因摄政王宝座为人所夺,他恼羞成怒,不肯回宫了。”也有人说道:“老四不会如此不识大体,必是有其他内情。”
更有人把两件事串到了一起,说道:“你们都不知道,俗话说龙斗虎争,苦了小獐。实则是小皇帝没听太皇太后的话把昭王封为摄政王,太皇太后就不许老四回京城,为的就是去了小皇帝一条臂膀,叫小皇帝知道厉害。平南王和昭王在云南旧有交情,小皇帝怕他们勾结起来,方才监住了平南王。唉,他们祖孙叔侄斗法,却拿平南王扎筏子。”众人深以为然。
这一天是惊蛰节气,荣世祯坐在王府书房里,翻阅云南近日送来的书信。荣氏家臣不知京中情况,还在百般催请小王爷尽快回滇。荣世祯放下书信,心中郁郁之情,好似那蛟龙遇浅海,猛虎困笼中。
忽然管家上气不接下气一阵风似跑来,说道:“宫里付太监送皇上的惊蛰赏赐来了!”
荣世祯立即推开书信,忙忙更换衣冠,在中门摆下香案等候。不一会儿,那付太监率领着一队宫人搬抬节礼而来。
待得读过礼单,荣世祯行礼谢了恩。付太监皮笑肉不笑道:“平南王,皇上还有些话要传给你。”
荣世祯刚站起身来,只得又跪了下去,说道:“恭请皇上吩咐。”心中惴惴,不知小皇帝是心回意转,还是另有所谋。
那付太监冷笑道;“皇上说,平南王,你父王攒下的功劳,都给你败尽了。如今昭王已逃去云南——”
荣世祯听了第一句话,心里就如压下了一块大石,听到第二句,那大石轰然崩塌成无数碎片,荣世祯惊愕抬头道:“他已经去云南了?!”
那付太监哼了一声,说道:“平南王好会做戏,难道不是你和太皇太后拼命撺掇昭王去云南,好跟京城对峙相抗?云南虽然遥远,毕竟不是法外之地啊!”
荣世祯低头道:“臣万死不敢行此大逆不道之举。”
那付太监说道:“你行都行了,还说什么死不死的?总而言之,皇上雷霆大怒,当场就要废了你的王位,还有你父王生前所得靖阳公的荣衔——”
荣世祯先是一呆,随即怒火填膺,不可遏制,用力捏紧了拳头,手背青筋都凸了出来!
那付太监接着说道:“得亏摄政王在旁边劝说,说要再给你些日子,让你好好想一想。皇上这才压下不发。荣世祯,你可想清楚了。宁东王勾结宣王反叛朝廷,最后落得什么下场?那是前车之鉴啊。你若是敢跟昭王勾结反叛,那荣家满门荣耀,可就断送在你手上了!”说到最后,已是疾言厉色,声若惊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