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桃林相会(1/3)
第一百零三章桃林相会
荣世祯又是一呆,心想:“他竟射偏了?”
铜锣镇城头上众官军亦是大为诧异:“摄政王竟然射偏了?”
只见那雪白双马化作小小白点,荣世祯等南人与官军拉开的距离越来越远,众官军都不知该如何是好。
唯有萧在雍一人神色沉静,缓缓放下了铁胎弓。旁边一个长官忽见萧在雍的手臂滴滴答答流下血来,惊道:“摄政王的手臂受伤了!”众人恍然大悟:“难怪这一箭失了准头。”
城头官军急忙叫大夫为萧在雍上药。萧在雍又下令加派人手追逐荣世祯,同时传令天下:京中有变,命各地官员务必“护送”平南王和昭王回京。
荣世祯等人向北而行,不敢再靠近市镇,尽往那抛荒野地而行,渐渐把追兵抛到身后。
到得傍晚,已是人疲马倦,连雪白双马都累得直喘气,然而回头望见后方远远燃起了一片火光,追兵显然不肯善罢甘休。一行人又奋力越过了一座山头,到得一片荒山空谷之中,暂时停下歇马。
侍卫队长向荣世祯说道:“小王爷,咱们数千人一同赶道,不论去哪儿都太过显眼。没了摄政王这个人质,总不能一路都杀回云南。”精兵将领说道:“不错,化整为零,方能隐匿形踪。”荣世祯说道:“只能如此了,诸位兄弟多保重,来日春锦城相见。”
当下数千平南王精兵拆作小队,每支队伍只有一、二十人,就地改换服饰,分别散入山野。
十来个精锐侍卫与精兵将领追随在荣世祯身边。荣世祯见数千精兵都已妥善散去,便率领这些手下又翻过了几座山头,在林子中歇了半夜,天不亮就动身,自北路绕回南方,直奔云南而去。
这一路上不敢走官道,不敢靠近市镇,不敢与人打照面,饥食鸟兽,渴饮溪泉。
如此过了数日,再也不见追兵的踪影,众人心中方才宁定,有几个侍卫的马匹累死在了山里,只能两人合乘一骑,这时离开京城已远,便拿银两到一座小镇子买了新马,又购置了一些平民服色,众人装扮成小商贩,继续向南赶路。
众侍卫在镇上打听了一会儿消息,到了路上才说道:“地方衙门贴出了告示,一是传昭王回京,二是传平南王回京。”
荣世祯说道:“我和老四都不会听他的,这告示不是贴给我们看的,无非是要号召天下万民阻拦我们二人回滇。”又问道:“那日大悲庵外及铜锣镇外两场冲突,朝廷可有什么说法?”
侍卫答道:“这小镇衙门的告示写得精简,也无人听说过大悲庵、铜锣镇的事情。”队长说道:“摄政王自然不会宣扬云南反对他摄政之事,不定是在朝廷上用什么借口遮掩过去了。”
荣世祯不语,众人想到那日铜锣镇外一场殊死激斗,都是心有余悸,一个侍卫说道:“若是那日小王爷有什么山高水低,我们哪儿还有脸回云南?只有……只有自杀殉主了。”
荣世祯说道:“那么多兄弟没能活着离开京畿,我……我却叫摄政王从我手里溜走了。”
众人忙道:“摄政王的身手是沙场百战历练而来的,铜锣镇的炮火弓箭又厉害得紧,须怪不得小王爷。”
昼夜兼程行了十来天,一行人驰入西南地界,有些地方连朝廷告示还没贴出去,荣世祯等就已经驱马而过。他们不必担忧追兵,渐渐在客店寺庙、大户庄园借宿歇脚,不必忍受那山野露宿之苦。
途中有时听路人谈起天下大事,原来西南百姓对京城内斗形势并不了解,人人最忧心关中战事,都说定北王军与元氏贼军斗得激烈难解,去年定北王军先声夺人,一连收复了十来座城池,火狮子闻讯亲自带兵赶来反击,定北王军便难以向关中腹地推进。如今双方主力正在孟宁城一带互相攻伐,不知何日才是了局。中原大地杀得是满目疮痍,流民四散,盗贼蜂起。荣世祯深以为虑。
这一日到得云南境内桃林关,侍卫队长持荣世祯的令牌到关口通报,须臾听得城头锣鼓齐鸣,大作喜乐,桃林关守将都出来迎接平南王入滇,乌泱泱跪了一地。
众人千回百转终于到得家乡,皆喜极而泣。当下入城歇马,荣世祯略作休整,便向当地守将问道:“朝廷这些日子可有什么讯息?摄政王可有敕令传来?”
那守将忙取了一封敕书与荣世祯,荣世祯一看,上面写着“荣氏永镇滇土,保定河山”云云,正是那日他强逼萧在雍签发的敕书。
那守将捧着敕书笑道:“朝廷很是看重咱们云南呢!兄弟们都说,摄政王掌权以后就签发了这封敕书,那是仍然把云南交托给平南王府的意思。”
荣世祯点点头,问道:“朝廷有没有命你们张贴告示,传唤昭王与我回京?”
那守将说道:“前些日子是收到了告示,我们也觉得奇怪,听说小王爷去了京城朝觐,一直没有回来,朝廷既要留下王爷,怎么不直接与王爷说呢?为何要满天下贴告示?不过,昨日我们收到飞鸽传书,朝廷又传下令来,叫各地不必再张贴那告示了。”
荣世祯心道:“他定
荣世祯又是一呆,心想:“他竟射偏了?”
铜锣镇城头上众官军亦是大为诧异:“摄政王竟然射偏了?”
只见那雪白双马化作小小白点,荣世祯等南人与官军拉开的距离越来越远,众官军都不知该如何是好。
唯有萧在雍一人神色沉静,缓缓放下了铁胎弓。旁边一个长官忽见萧在雍的手臂滴滴答答流下血来,惊道:“摄政王的手臂受伤了!”众人恍然大悟:“难怪这一箭失了准头。”
城头官军急忙叫大夫为萧在雍上药。萧在雍又下令加派人手追逐荣世祯,同时传令天下:京中有变,命各地官员务必“护送”平南王和昭王回京。
荣世祯等人向北而行,不敢再靠近市镇,尽往那抛荒野地而行,渐渐把追兵抛到身后。
到得傍晚,已是人疲马倦,连雪白双马都累得直喘气,然而回头望见后方远远燃起了一片火光,追兵显然不肯善罢甘休。一行人又奋力越过了一座山头,到得一片荒山空谷之中,暂时停下歇马。
侍卫队长向荣世祯说道:“小王爷,咱们数千人一同赶道,不论去哪儿都太过显眼。没了摄政王这个人质,总不能一路都杀回云南。”精兵将领说道:“不错,化整为零,方能隐匿形踪。”荣世祯说道:“只能如此了,诸位兄弟多保重,来日春锦城相见。”
当下数千平南王精兵拆作小队,每支队伍只有一、二十人,就地改换服饰,分别散入山野。
十来个精锐侍卫与精兵将领追随在荣世祯身边。荣世祯见数千精兵都已妥善散去,便率领这些手下又翻过了几座山头,在林子中歇了半夜,天不亮就动身,自北路绕回南方,直奔云南而去。
这一路上不敢走官道,不敢靠近市镇,不敢与人打照面,饥食鸟兽,渴饮溪泉。
如此过了数日,再也不见追兵的踪影,众人心中方才宁定,有几个侍卫的马匹累死在了山里,只能两人合乘一骑,这时离开京城已远,便拿银两到一座小镇子买了新马,又购置了一些平民服色,众人装扮成小商贩,继续向南赶路。
众侍卫在镇上打听了一会儿消息,到了路上才说道:“地方衙门贴出了告示,一是传昭王回京,二是传平南王回京。”
荣世祯说道:“我和老四都不会听他的,这告示不是贴给我们看的,无非是要号召天下万民阻拦我们二人回滇。”又问道:“那日大悲庵外及铜锣镇外两场冲突,朝廷可有什么说法?”
侍卫答道:“这小镇衙门的告示写得精简,也无人听说过大悲庵、铜锣镇的事情。”队长说道:“摄政王自然不会宣扬云南反对他摄政之事,不定是在朝廷上用什么借口遮掩过去了。”
荣世祯不语,众人想到那日铜锣镇外一场殊死激斗,都是心有余悸,一个侍卫说道:“若是那日小王爷有什么山高水低,我们哪儿还有脸回云南?只有……只有自杀殉主了。”
荣世祯说道:“那么多兄弟没能活着离开京畿,我……我却叫摄政王从我手里溜走了。”
众人忙道:“摄政王的身手是沙场百战历练而来的,铜锣镇的炮火弓箭又厉害得紧,须怪不得小王爷。”
昼夜兼程行了十来天,一行人驰入西南地界,有些地方连朝廷告示还没贴出去,荣世祯等就已经驱马而过。他们不必担忧追兵,渐渐在客店寺庙、大户庄园借宿歇脚,不必忍受那山野露宿之苦。
途中有时听路人谈起天下大事,原来西南百姓对京城内斗形势并不了解,人人最忧心关中战事,都说定北王军与元氏贼军斗得激烈难解,去年定北王军先声夺人,一连收复了十来座城池,火狮子闻讯亲自带兵赶来反击,定北王军便难以向关中腹地推进。如今双方主力正在孟宁城一带互相攻伐,不知何日才是了局。中原大地杀得是满目疮痍,流民四散,盗贼蜂起。荣世祯深以为虑。
这一日到得云南境内桃林关,侍卫队长持荣世祯的令牌到关口通报,须臾听得城头锣鼓齐鸣,大作喜乐,桃林关守将都出来迎接平南王入滇,乌泱泱跪了一地。
众人千回百转终于到得家乡,皆喜极而泣。当下入城歇马,荣世祯略作休整,便向当地守将问道:“朝廷这些日子可有什么讯息?摄政王可有敕令传来?”
那守将忙取了一封敕书与荣世祯,荣世祯一看,上面写着“荣氏永镇滇土,保定河山”云云,正是那日他强逼萧在雍签发的敕书。
那守将捧着敕书笑道:“朝廷很是看重咱们云南呢!兄弟们都说,摄政王掌权以后就签发了这封敕书,那是仍然把云南交托给平南王府的意思。”
荣世祯点点头,问道:“朝廷有没有命你们张贴告示,传唤昭王与我回京?”
那守将说道:“前些日子是收到了告示,我们也觉得奇怪,听说小王爷去了京城朝觐,一直没有回来,朝廷既要留下王爷,怎么不直接与王爷说呢?为何要满天下贴告示?不过,昨日我们收到飞鸽传书,朝廷又传下令来,叫各地不必再张贴那告示了。”
荣世祯心道:“他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