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安抚、善后......(1/2)
“左右忠番卫,乃我大唐新设之府卫,执掌京城番属之禁军,同时也是天下番属之总领南衙,安危之机、责任之重,不可不轻于其心!”
待李全念完圣旨、群臣谢恩之后,李二陛下轻咳几声,清了清嗓音,放开嗓子,郑重地宣布道。
“朕念忠番之将士不通我大唐之军阵要领、军规法纪,故尔,朕决定于长安城南之曲江外,取一山辽水阔之地,作于训练之用,将两卫自校尉、司阶正七品以上、正四品以下之将校,充之于此、昼夜训导,不知两位爱卿意下如何?”
李二陛下虽为询问,但言语之间,却饱含不容置疑的声威,一双浓墨般乌黑的眼眸,夹带着微笑的光景,在这些番将之间来回审视。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魏晋南北朝的血灾,还历历在目,这些番外军将,他既要大用,也要大防!
“我等化外蛮夷,不识天朝礼数,确实应当如此,陛下所思甚为周全,臣等岂有不遵之礼!”
阿史那社尔当仁不让,率先向李二陛下行礼谢恩。
“微臣,伏惟陛下圣谕!”
到来大唐,一遇恩德,便是正三品的大将军职务,还能统领自己的原班人马,阿史那社尔哪有不感恩戴德之理!
再来入乡随俗本事应当,既然已经并入大唐的府卫当中,自当遵循大唐的国法军规,不可再像塞外一样,分散无忌。
而且,自己所领导的部队难得有几个通晓汉学之人,若不兼学汉文,日后在这长安城内,必然是寸步难行,为大唐上下所不容。
“臣等伏惟陛下圣谕!”
李谨行、阿史那泥孰、药罗葛·阿松皮等人也相济领旨谢恩。
“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这是适者生存的必然趋势,没人会出言反驳。
“如此甚好!”
李二陛下收回了凛冽的目光,悦然地颔首点头,以雄浑的声音唤道。
“程处弼,何在!”
声若雷霆,震慑群臣!
程处弼,又是程处弼!
“臣在!”
程处弼在群臣羡慕、嫉妒、恨的复杂目光的聚焦下,无可奈何地出列向李二陛下拱手。
大赏之后,定是大用,这是必然逻辑,只是他没有想到李二陛下的“大用”会来得如此之快!
李二陛下满怀着厚望和希冀出言任命道:“朕设国番监,以卿为国番监祭酒,从三品,总揽监署,操持大局!”
“微臣自当苦心竭力,不负陛下圣恩!”
程处弼的舌尖尝到一番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得到的苦涩,领旨谢恩,退回朝列。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这训练番将的任务,交待在了提出这一计策的程处弼的身上。
“两卫之兵暂托于左右武卫、左右骁卫训导,待学成之后,朕再将以学成之效,好中选优、加以拔擢!”
交待好程处弼的人事任用之后,李二陛下便对忠番卫接下来的安排,进行补充。
国番监,只是一个临时的机构,他没有必要将上上下下的官员都一手抓在手心,剩下的交给吏部、兵部、程处弼三角去处理就可以了。
“臣等谨遵陛下圣谕!”
秦琼、程咬金等四位将军也按班出列,谢恩领旨。
“一人之心,当以疏漏,群策群力,能得善谋!”
微微停顿了一会儿,李二陛下又再次带着锐意勃发的精神,向着群臣说道。
“朕对于将士的封赐,恐有得失偏漏之处,还望吏部、户部、兵部,加强对有功将士的考究,有则赏之,无则加勉!”
“臣等定会查漏补缺、论功行赏,不让将士们有功无赏、缺甘而苦!”
唐俭、戴胄、侯君集三位尚书也列次而言,躬身领命。
“如此便好!卿等稍待......”
看着要领旨归列的几位尚书,李二陛下浓眉一转,扬手叫停,叹惜着言语。
“朕御驾亲征,虽然在北疆取得了大捷,国内上下振奋、国境既得安定,但也有不少将士在征战之时,为卫我大唐河山之安宁,舍身忘死,抛头颅、洒热血,将生命永远定格在塞外的苍茫天地之间......”
“朕闻褒忠宠贤,未必当身,念功惟绩,恩隆后嗣。是以楚宗孙叔,显封厥子;岑彭既没,爵及支庶......”
“户部、兵部也当联合尽力,将所有阵亡将士,清名知籍,依据品阶,分发抚恤、恩养亲子,切不可寒了三军将士之心,亦可使殉国将士在天有灵,得到安息......”
“朕欲设一忠魂祠,命令各州牧府集合此次所有殉国之将士遗体并运回之前朝将士骸骨,一并埋入忠魂祠中,受世人香火之供奉......”
“家得以立、魂得已安,微臣替三军将士拜谢陛下圣恩,微臣一定忠于职守,将所有将士的抚恤,分毫不差地发放到位!”
“如此便有劳三位爱卿了!”
待李全念完圣旨、群臣谢恩之后,李二陛下轻咳几声,清了清嗓音,放开嗓子,郑重地宣布道。
“朕念忠番之将士不通我大唐之军阵要领、军规法纪,故尔,朕决定于长安城南之曲江外,取一山辽水阔之地,作于训练之用,将两卫自校尉、司阶正七品以上、正四品以下之将校,充之于此、昼夜训导,不知两位爱卿意下如何?”
李二陛下虽为询问,但言语之间,却饱含不容置疑的声威,一双浓墨般乌黑的眼眸,夹带着微笑的光景,在这些番将之间来回审视。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魏晋南北朝的血灾,还历历在目,这些番外军将,他既要大用,也要大防!
“我等化外蛮夷,不识天朝礼数,确实应当如此,陛下所思甚为周全,臣等岂有不遵之礼!”
阿史那社尔当仁不让,率先向李二陛下行礼谢恩。
“微臣,伏惟陛下圣谕!”
到来大唐,一遇恩德,便是正三品的大将军职务,还能统领自己的原班人马,阿史那社尔哪有不感恩戴德之理!
再来入乡随俗本事应当,既然已经并入大唐的府卫当中,自当遵循大唐的国法军规,不可再像塞外一样,分散无忌。
而且,自己所领导的部队难得有几个通晓汉学之人,若不兼学汉文,日后在这长安城内,必然是寸步难行,为大唐上下所不容。
“臣等伏惟陛下圣谕!”
李谨行、阿史那泥孰、药罗葛·阿松皮等人也相济领旨谢恩。
“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这是适者生存的必然趋势,没人会出言反驳。
“如此甚好!”
李二陛下收回了凛冽的目光,悦然地颔首点头,以雄浑的声音唤道。
“程处弼,何在!”
声若雷霆,震慑群臣!
程处弼,又是程处弼!
“臣在!”
程处弼在群臣羡慕、嫉妒、恨的复杂目光的聚焦下,无可奈何地出列向李二陛下拱手。
大赏之后,定是大用,这是必然逻辑,只是他没有想到李二陛下的“大用”会来得如此之快!
李二陛下满怀着厚望和希冀出言任命道:“朕设国番监,以卿为国番监祭酒,从三品,总揽监署,操持大局!”
“微臣自当苦心竭力,不负陛下圣恩!”
程处弼的舌尖尝到一番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得到的苦涩,领旨谢恩,退回朝列。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这训练番将的任务,交待在了提出这一计策的程处弼的身上。
“两卫之兵暂托于左右武卫、左右骁卫训导,待学成之后,朕再将以学成之效,好中选优、加以拔擢!”
交待好程处弼的人事任用之后,李二陛下便对忠番卫接下来的安排,进行补充。
国番监,只是一个临时的机构,他没有必要将上上下下的官员都一手抓在手心,剩下的交给吏部、兵部、程处弼三角去处理就可以了。
“臣等谨遵陛下圣谕!”
秦琼、程咬金等四位将军也按班出列,谢恩领旨。
“一人之心,当以疏漏,群策群力,能得善谋!”
微微停顿了一会儿,李二陛下又再次带着锐意勃发的精神,向着群臣说道。
“朕对于将士的封赐,恐有得失偏漏之处,还望吏部、户部、兵部,加强对有功将士的考究,有则赏之,无则加勉!”
“臣等定会查漏补缺、论功行赏,不让将士们有功无赏、缺甘而苦!”
唐俭、戴胄、侯君集三位尚书也列次而言,躬身领命。
“如此便好!卿等稍待......”
看着要领旨归列的几位尚书,李二陛下浓眉一转,扬手叫停,叹惜着言语。
“朕御驾亲征,虽然在北疆取得了大捷,国内上下振奋、国境既得安定,但也有不少将士在征战之时,为卫我大唐河山之安宁,舍身忘死,抛头颅、洒热血,将生命永远定格在塞外的苍茫天地之间......”
“朕闻褒忠宠贤,未必当身,念功惟绩,恩隆后嗣。是以楚宗孙叔,显封厥子;岑彭既没,爵及支庶......”
“户部、兵部也当联合尽力,将所有阵亡将士,清名知籍,依据品阶,分发抚恤、恩养亲子,切不可寒了三军将士之心,亦可使殉国将士在天有灵,得到安息......”
“朕欲设一忠魂祠,命令各州牧府集合此次所有殉国之将士遗体并运回之前朝将士骸骨,一并埋入忠魂祠中,受世人香火之供奉......”
“家得以立、魂得已安,微臣替三军将士拜谢陛下圣恩,微臣一定忠于职守,将所有将士的抚恤,分毫不差地发放到位!”
“如此便有劳三位爱卿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