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李丽质十一 相依相守,白头到老!(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父皇走了,走得很豁达,很安详,比我们在场的任何一个人都要豁达、安详。

    用父皇的话来说,他早该走了。

    早在母后离开的时候,他就该跟着母后一起走了。

    可是,他是大唐的皇帝,他还有未尽的事业没有交待好,不能紧随着母后甩手离开。

    现在事业都已经交待下去了,他也没有什么好牵挂的了,可以放心地随母后而去,去陪伴孤单的母后了。

    可对于我们,这却是至亲之人生离死别的大事。

    我们,没有任何人能做到像父皇那样淡然和洒脱,整个立政殿内都是悲痛欲绝的哭喊声。

    夫君哭得很伤心,泪流满面,两只眼睛哭得通红。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这是夫君的处世之行。

    夫君向来都是那张神色自若的面庞,扬着轻轻浅浅的淡笑,自信从容,淡泊雍容,仿佛天大的事情在他的面前都不是事。

    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

    对他人而言难于登天的事情,到了夫君的手上,轻松自然,迎刃而解。

    若非亲眼所见,我很难想象靠在塌前哭得不成人样、比孩子还来得迷茫的男子会是我的夫君。

    可在父皇离去之后,最先止住悲痛的也是夫君。

    他如今已是尚书左仆射,是大唐地位最高的宰相。

    擎天之柱的父皇已经离去了,在稚奴继任皇位,稳固朝政之前,大唐江山社稷的重任都压在了夫君的肩头。

    父皇驾崩的讯息如何告知各州府,如何让稚奴继承大统,如何办理父皇的治丧大礼,如何稳固因为父皇驾崩而人心离散的大唐......

    这些都是夫君迫在眉睫,而且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

    也许是父皇的突然驾崩刺激到了夫君,亦或许是与父皇的深情厚意让夫君想要为父皇做些什么。

    在父皇驾崩的这段时日里,夫君一扫往常慵懒闲散任权下放的姿态,亲力亲为起来。

    夫君常常会工作到近更时才回府,回府之后便独坐在书房亲笔为父皇书写祭文。

    书房的灯火时常亮至天明。

    每次站在书房外瞧着夫君越显单薄的身体,进入书房为夫君端茶送汤见着布满血丝的瞳目,总心疼地想着想要宽慰、规劝夫君点什么。

    可话还没有说出口,看到夫君又埋下头去专注在案头的身影,却不免又说不出话来。

    自贞观五年至今,夫君与父皇相知近三十年。

    夫君与父皇之间的情谊,未尝比不了自己这个亲生女儿。

    甚至在志向、韬略、性情之上,父皇与夫君之间的情谊,只怕比自己还要来得深厚。

    他们是知己。

    父皇识夫君之才,夫君成父皇之志。

    ......

    父皇的灵柩在稚奴的亲自押送下,运往了九嵕山,葬在了昭陵。

    夫君亲笔为父皇书写祭文,亲手为父皇刻碑墓志。

    在父皇下葬之后,稚奴也正式于太极宫承天门举行登基大典,大赦天下,继位为帝,改元‘永徽’。

    当稚奴登基之后,夫君又开始简政放权了。

    这一次的权力不是下放,而是上交。

    夫君将政权转交给了稚奴。

    自稚奴登基之后,夫君都很少去政事堂主持政事,便是在当值之日若非事出紧急,也难得前往政事堂。

    他是在为稚奴守护,也是在为稚奴铺路。

    这对于我们家而言,也是件不可多得的好事。

    夫君久在疆场,往日里在家不出一年,便要出京征战,现在夫君少为国事操心,到也能容下心来,陪我们安享家院之乐。

    永徽三年,稚奴登基已经两年有余的时光了。

    经过两年的时间,稚奴不再是当初刚登基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君王。

    在这两年的时间里,稚奴已经完全融入到一个君王的角色中,以乐政爱民的形象在朝野上下树立起了帝王的威信。

    顺利地从贞观朝承接到了永徽朝,开启了新的时代。

    见朝局和州郡的安稳承接后,夫君决定致仕辞官,完完全全地从朝政上退下来。

    夫君从来不在乎权力,更不专权、贪权、恋权。

    夫君认为大唐已经开疆扩土多年,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休养生息,巩固之前开疆扩土的成果,将那些疆土与大唐连横一片,而不是只征服下一块飞地。

    而治国理政,比他适合担任尚书左仆射的人更多,他该是退位让贤的时候了。

    但稚奴没有答应,并加夫君为太尉,挽留夫君继续留任尚书左仆射之职。

    永徽五年,稚奴已经更具帝王威仪,相比于两年前的勤政爱民,现在只怕还要再贴上精明强干、铁血果决的两个标签。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们,已然不只见过稚奴亲和有度的礼仪,更见过了稚奴铁血果敢的强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