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中秋(1/2)
中秋宫宴,是皇家盛宴。
提前半个月礼部就已经开始筹备了,程式倒是跟往年一样,该告慰祖先就安排祭典,该大赏臣子的,就排上宴席。
只是眼看着日子临近了,华清宫那边突然传来消息,说皇太后今年也要参加。
皇太后是整个大盛朝最尊贵的女人,规格自然也跟所有人不同。
礼部一得知这个消息,紧张的手忙脚成的。
先翻了历年有皇太后参与的中秋宴规格,然后还不放心,又备了一份厚礼,悄悄去见华清宫的内侍官。
内侍官回的很官方:“皇太后是随和之人,按礼部的意思办就好了。”
当然,礼部送来的礼,人家也没收。
礼部派去的官员,立刻有种后背凉嗖嗖,好像有人要找事的错觉。
别说是礼部了,就是萧元庆也大为惊讶,刚好那几日他被郑金海的案子弄的犯愁,就让皇后带着几宫嫔妃,一起去华清宫里请安,看看皇太后是什么意思。
皇后刘氏,乃太子之母,文昌公之女。
文昌公在世时曾辅佐萧元庆的亲爹,萧煜的亲爷爷,夺得江山,也稳固那时初建朝局的混成。
作为报答,萧家也保着他家世代尊享荣华。
所以萧元庆娶刘氏为后,她的儿子萧烜一出生就封为太子。
但时光荏苒,光阴把前辈们的誓言磨平了,再加上太子差强人意,有些不服的皇子,就开始蠢蠢欲动了。
但无论外面怎样,后宫之中,萧元庆对刘氏还是敬重的。
刘氏出身名门,也确实有她独有的气质和心胸,把萧元庆的后宫打理的还算井然有序。
但她跟皇太后走的并不近,两人同在后宫之中,又都处在高处不胜寒位置,然而却甚少来往。
刘氏不会主动找皇太后,皇太后也以自己清闲为由,不怎么接见她,寻常人家的婆媳关系,在后宫一样演的开。
当然,这些都是私下里的,明面上应该做的事,大家为了皇家颜面,还是会笑脸相对的。
刘氏去华清宫之前,就先让自己的内侍跑了一趟,跟华清宫那边打好招呼,说皇后早饭之后,要来给皇太后请安,希望她能见自己一面。
华清宫那边也回了信,皇后要尽孝,皇太后自然高兴接待。
于是,刘氏在中秋的前两天,带着几宫嫔妃款款入了华清宫。
客气话还是要说的,难得皇太后现在病好了许多,也愿意跟人多唠几句。
唠来唠去,就说到了皇子们的婚事。
随着去的宫妃,不是儿子太小,就是生的女儿,话也就少了,最后只剩下太后跟皇后聊了起来。
这些人懂眼色,寻了个机会都退了出去,只在花园小声议论:“皇太后早就不操心后宫之事了,如今怎地关心起皇子们的婚事?”
“也是表面不操心,听说皇上现在有什么难解的题,还会来华清宫里请教呢。”
“嗯,这倒也是,太后是咱大盛朝开国第一任皇后、太后,经历和眼界自然比一般人要好。”
“那可不是?别看她老人家一天也不出华清宫,谁要在后宫做个妖,没准她第一个知道呢。”
这话成功引起后妃身上的凉意,也不约而同地中止了这个话题。
但对于太后为什么提及皇子们的婚事,她们还是有诸多猜测,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关于太子的婚事。
太子早些年死了正妃,一直未再娶。
东宫主位空悬,不知有多少人,眼睛都看穿了,就等着太子能青眼自家女儿,将来也算是靠上一棵苍天大树。
楚家的传言,当然也到了皇后的耳朵里,但是她不问不理,也没同意,夏季赏莲花时,不过是把楚府人留下来试探两句,根本没明说此事,楚夫人都得意的差点忘了形。
她心里是看不上楚家的,但楚家关联着刘家,也是她的母家,都是太子的支持着,皇后不想寒了他们的心,她得为儿子的大业打算,此事也就弄成了默认的状态。
默认状态的好处就在,她没有明说,想反悔随时可以。
如今太后把她单独留下,会不会说到这桩婚事,众妃不知,里面谈些什么,她们亦不知道,但皇后出来时,脸色明显不太好,连跟众妃客套的兴趣都没有,带着自己人就先回宫了。
这件事成了谜,各宫私下猜测的声音很多,最后都吵到了明面上,结果被皇后叫到宫里,一通不软不硬的教训,才算歇下来。
不管人们心里存在着多少曲弯,日子却不受任何影响,一天天的往前推进。
终于,八月中秋节至。
这日歇朝一日,民间劳作的百姓,也多数放下手里的伙计,筹备着一家团圆的事。
长阳城的街上,铺子都开的少了,但人却非常多,三五成群,四六结伴地出来游玩。
天音阁做为京城最大的音律之地,自然少不了附庸风雅之人,一大早去订位置,订房间都要把帐房的门槛给踩
提前半个月礼部就已经开始筹备了,程式倒是跟往年一样,该告慰祖先就安排祭典,该大赏臣子的,就排上宴席。
只是眼看着日子临近了,华清宫那边突然传来消息,说皇太后今年也要参加。
皇太后是整个大盛朝最尊贵的女人,规格自然也跟所有人不同。
礼部一得知这个消息,紧张的手忙脚成的。
先翻了历年有皇太后参与的中秋宴规格,然后还不放心,又备了一份厚礼,悄悄去见华清宫的内侍官。
内侍官回的很官方:“皇太后是随和之人,按礼部的意思办就好了。”
当然,礼部送来的礼,人家也没收。
礼部派去的官员,立刻有种后背凉嗖嗖,好像有人要找事的错觉。
别说是礼部了,就是萧元庆也大为惊讶,刚好那几日他被郑金海的案子弄的犯愁,就让皇后带着几宫嫔妃,一起去华清宫里请安,看看皇太后是什么意思。
皇后刘氏,乃太子之母,文昌公之女。
文昌公在世时曾辅佐萧元庆的亲爹,萧煜的亲爷爷,夺得江山,也稳固那时初建朝局的混成。
作为报答,萧家也保着他家世代尊享荣华。
所以萧元庆娶刘氏为后,她的儿子萧烜一出生就封为太子。
但时光荏苒,光阴把前辈们的誓言磨平了,再加上太子差强人意,有些不服的皇子,就开始蠢蠢欲动了。
但无论外面怎样,后宫之中,萧元庆对刘氏还是敬重的。
刘氏出身名门,也确实有她独有的气质和心胸,把萧元庆的后宫打理的还算井然有序。
但她跟皇太后走的并不近,两人同在后宫之中,又都处在高处不胜寒位置,然而却甚少来往。
刘氏不会主动找皇太后,皇太后也以自己清闲为由,不怎么接见她,寻常人家的婆媳关系,在后宫一样演的开。
当然,这些都是私下里的,明面上应该做的事,大家为了皇家颜面,还是会笑脸相对的。
刘氏去华清宫之前,就先让自己的内侍跑了一趟,跟华清宫那边打好招呼,说皇后早饭之后,要来给皇太后请安,希望她能见自己一面。
华清宫那边也回了信,皇后要尽孝,皇太后自然高兴接待。
于是,刘氏在中秋的前两天,带着几宫嫔妃款款入了华清宫。
客气话还是要说的,难得皇太后现在病好了许多,也愿意跟人多唠几句。
唠来唠去,就说到了皇子们的婚事。
随着去的宫妃,不是儿子太小,就是生的女儿,话也就少了,最后只剩下太后跟皇后聊了起来。
这些人懂眼色,寻了个机会都退了出去,只在花园小声议论:“皇太后早就不操心后宫之事了,如今怎地关心起皇子们的婚事?”
“也是表面不操心,听说皇上现在有什么难解的题,还会来华清宫里请教呢。”
“嗯,这倒也是,太后是咱大盛朝开国第一任皇后、太后,经历和眼界自然比一般人要好。”
“那可不是?别看她老人家一天也不出华清宫,谁要在后宫做个妖,没准她第一个知道呢。”
这话成功引起后妃身上的凉意,也不约而同地中止了这个话题。
但对于太后为什么提及皇子们的婚事,她们还是有诸多猜测,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关于太子的婚事。
太子早些年死了正妃,一直未再娶。
东宫主位空悬,不知有多少人,眼睛都看穿了,就等着太子能青眼自家女儿,将来也算是靠上一棵苍天大树。
楚家的传言,当然也到了皇后的耳朵里,但是她不问不理,也没同意,夏季赏莲花时,不过是把楚府人留下来试探两句,根本没明说此事,楚夫人都得意的差点忘了形。
她心里是看不上楚家的,但楚家关联着刘家,也是她的母家,都是太子的支持着,皇后不想寒了他们的心,她得为儿子的大业打算,此事也就弄成了默认的状态。
默认状态的好处就在,她没有明说,想反悔随时可以。
如今太后把她单独留下,会不会说到这桩婚事,众妃不知,里面谈些什么,她们亦不知道,但皇后出来时,脸色明显不太好,连跟众妃客套的兴趣都没有,带着自己人就先回宫了。
这件事成了谜,各宫私下猜测的声音很多,最后都吵到了明面上,结果被皇后叫到宫里,一通不软不硬的教训,才算歇下来。
不管人们心里存在着多少曲弯,日子却不受任何影响,一天天的往前推进。
终于,八月中秋节至。
这日歇朝一日,民间劳作的百姓,也多数放下手里的伙计,筹备着一家团圆的事。
长阳城的街上,铺子都开的少了,但人却非常多,三五成群,四六结伴地出来游玩。
天音阁做为京城最大的音律之地,自然少不了附庸风雅之人,一大早去订位置,订房间都要把帐房的门槛给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