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鞑子可恨(1/2)
太阳下山前,一众人赶到怀来卫城。
怀来城北托卧牛山,南临妫水河,始建于唐代,明朝景泰年间为防北方少数民族,又重点修葺,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呈十字分布,城隍庙、东岳庙、观音堂等错落而至。
车把式寻了一家相熟的客栈,引众人住下。
趁着天还没有黑,李飞出去给那几个流民买了几套衣服。
刘希森则按照周曼如的嘱托,吩咐店小二多准备几个大桶,给几个流民洗澡。
那四个流民洗完澡,换好衣服,尽管身体还很虚弱,但神态举止已经好很多了,李飞三人这才看清原来之前那个饿晕了的孩子还是一个女孩。
刘希森在客栈定下了一个包间,李飞三人围着桌子坐定,老者又领三个孩子一一向前见礼,满脸皆是感激之情。
李飞、刘希森、周曼如也学着老者的样子,拱手还礼,又赶紧招呼几人坐下,几人连连推让,口中连道。
“午后坐在车中已是不妥,不过身体所累没有办法,现在可不敢与主人家同坐。”
李飞三人皆是一惊,原来这几个流民自被收留后,感于三人的救命之恩,已经将自己当成他们的家奴了,这个时代礼法森严,哪有主人和家奴同桌而坐的道理。
李飞三人对视一笑,顿时哑然,忙解释道,他们不收家奴,今天之事只不过是举手之劳,诸位不必挂怀,将来身体恢复好了,也可自行离去。
几个流民闻此,皆是惊恐不已,赶紧跪下磕头,求三人收留,以后做牛做马报答救命之恩。
这个时代兵荒马乱的,没有田地、没有手艺的流民,最后也多是病饿而死。
而且几人流浪一年多来,尝尽世间苦难,已到饿死的边缘,这时候恰好碰到有人发善心收留,犹如万丈深渊中的一根救命稻草,哪有不死死抓住的道理。
李飞三人见状,皆是心中一愣,原本他们只是想救人,以后的事还真没考虑过,况且自己还是个黑户,收养家奴,此事得从长计议。
刘希森见李飞和周曼如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只得上前扶起四人,并宽慰道,此事他们会郑重考虑,但是繁文缛节必须免去。
四人惊魂未定的在桌子边坐下,刘希森又让几人依次介绍下自己的出身来历。
四人闻言一一道来,中间各种曲折,直听得李飞等人愤恨不已。
老者名叫李茂良,辽东广宁人士,四十二岁,是一个秀才,曾在广宁府中任库房司吏,原是一个中等之家,家有一妻一妾和一男一女两个孩子。
天启五年,广宁陷落后,妻妾皆死于奴贼马刀之下,李茂良仅带着两个孩子逃脱出城。
出城后一路流落,途中一儿一女皆病饿而死,李茂良受此打击,行尸走肉般又辗转多地,直到遇到这几个孩子。
丧子失妻之痛的他,对这几个流浪的孩子颇为照顾,四人结伴一路前行,意欲前往京师寻个活路。
路上各种人间惨剧,好在四人互相照顾,勉强挺过来,直到今日遇见李飞三人。
三个孩子中间比较大的那个叫张仓,今年十五岁了,辽东辽阳人。
天启元年,辽阳失陷后,一家人沦为鞑子的奴隶,先是大姐二姐被鞑子掠去,被折磨致死。
随后一家人又赶上奴贼杀无谷之人,家里只能凑够他一人的粮食,父母幼弟均领刀赴死,一家六口仅剩下他一个人,后来他又被掠到一个鞑子甲兵家里当奴才,受尽屈辱。
天启六年,他随鞑子甲兵出征,打仗的时候趁鞑子兵不注意,冲锋时装死逃过,后来一路讨饭来到关内,直到遇到王二狗和李小妹。
王二狗和李小妹都是陕西人,天启六年春,陕北大旱,当地官僚士绅压迫甚重,老百姓实在活不下去了,就外出逃荒。
王二狗和李小妹也跟着家人一起,随着流民大军流窜,刚出陕西到了山西境内,就路遇盗匪,流民顿时大乱。
王二狗和李小妹都与家人跑散了,后来俩人结伴随着剩下的流民一路向东走,直到遇到了张仓。
王二狗大名叫王宗一,李小妹大名叫李晓梅,俩人都是十四岁,又是同乡,一路上互相扶持,感情自不必说。
一次,流民中的一个壮男趁着夜黑想对李晓梅施暴,被王宗一从后面用石头砸中后脑而死。
立时惊得一众流民对这个看起来瘦瘦弱弱整天笑嘻嘻的小伙子另眼相看,从而护得两人一路周全,直到他俩遇上李茂良和张仓,四人结成了一个小团体。
他们平时虽然吃不饱,但是也鲜有人敢欺负,直到饿得走不动路了,才被别人盯上。
听完李茂良几人的诉说,李飞三人都陷入了深深的沉默。
来自物质充裕、和平安定年代的三人,哪里见过这样的时代悲剧。
即使以前从书本上见过明朝末年那段悲惨的历史,但是如今亲眼所见、亲耳所听,还是给三人带来了深深的震撼。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北方鞑虏肆孽,南方倭寇横行,上
怀来城北托卧牛山,南临妫水河,始建于唐代,明朝景泰年间为防北方少数民族,又重点修葺,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呈十字分布,城隍庙、东岳庙、观音堂等错落而至。
车把式寻了一家相熟的客栈,引众人住下。
趁着天还没有黑,李飞出去给那几个流民买了几套衣服。
刘希森则按照周曼如的嘱托,吩咐店小二多准备几个大桶,给几个流民洗澡。
那四个流民洗完澡,换好衣服,尽管身体还很虚弱,但神态举止已经好很多了,李飞三人这才看清原来之前那个饿晕了的孩子还是一个女孩。
刘希森在客栈定下了一个包间,李飞三人围着桌子坐定,老者又领三个孩子一一向前见礼,满脸皆是感激之情。
李飞、刘希森、周曼如也学着老者的样子,拱手还礼,又赶紧招呼几人坐下,几人连连推让,口中连道。
“午后坐在车中已是不妥,不过身体所累没有办法,现在可不敢与主人家同坐。”
李飞三人皆是一惊,原来这几个流民自被收留后,感于三人的救命之恩,已经将自己当成他们的家奴了,这个时代礼法森严,哪有主人和家奴同桌而坐的道理。
李飞三人对视一笑,顿时哑然,忙解释道,他们不收家奴,今天之事只不过是举手之劳,诸位不必挂怀,将来身体恢复好了,也可自行离去。
几个流民闻此,皆是惊恐不已,赶紧跪下磕头,求三人收留,以后做牛做马报答救命之恩。
这个时代兵荒马乱的,没有田地、没有手艺的流民,最后也多是病饿而死。
而且几人流浪一年多来,尝尽世间苦难,已到饿死的边缘,这时候恰好碰到有人发善心收留,犹如万丈深渊中的一根救命稻草,哪有不死死抓住的道理。
李飞三人见状,皆是心中一愣,原本他们只是想救人,以后的事还真没考虑过,况且自己还是个黑户,收养家奴,此事得从长计议。
刘希森见李飞和周曼如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只得上前扶起四人,并宽慰道,此事他们会郑重考虑,但是繁文缛节必须免去。
四人惊魂未定的在桌子边坐下,刘希森又让几人依次介绍下自己的出身来历。
四人闻言一一道来,中间各种曲折,直听得李飞等人愤恨不已。
老者名叫李茂良,辽东广宁人士,四十二岁,是一个秀才,曾在广宁府中任库房司吏,原是一个中等之家,家有一妻一妾和一男一女两个孩子。
天启五年,广宁陷落后,妻妾皆死于奴贼马刀之下,李茂良仅带着两个孩子逃脱出城。
出城后一路流落,途中一儿一女皆病饿而死,李茂良受此打击,行尸走肉般又辗转多地,直到遇到这几个孩子。
丧子失妻之痛的他,对这几个流浪的孩子颇为照顾,四人结伴一路前行,意欲前往京师寻个活路。
路上各种人间惨剧,好在四人互相照顾,勉强挺过来,直到今日遇见李飞三人。
三个孩子中间比较大的那个叫张仓,今年十五岁了,辽东辽阳人。
天启元年,辽阳失陷后,一家人沦为鞑子的奴隶,先是大姐二姐被鞑子掠去,被折磨致死。
随后一家人又赶上奴贼杀无谷之人,家里只能凑够他一人的粮食,父母幼弟均领刀赴死,一家六口仅剩下他一个人,后来他又被掠到一个鞑子甲兵家里当奴才,受尽屈辱。
天启六年,他随鞑子甲兵出征,打仗的时候趁鞑子兵不注意,冲锋时装死逃过,后来一路讨饭来到关内,直到遇到王二狗和李小妹。
王二狗和李小妹都是陕西人,天启六年春,陕北大旱,当地官僚士绅压迫甚重,老百姓实在活不下去了,就外出逃荒。
王二狗和李小妹也跟着家人一起,随着流民大军流窜,刚出陕西到了山西境内,就路遇盗匪,流民顿时大乱。
王二狗和李小妹都与家人跑散了,后来俩人结伴随着剩下的流民一路向东走,直到遇到了张仓。
王二狗大名叫王宗一,李小妹大名叫李晓梅,俩人都是十四岁,又是同乡,一路上互相扶持,感情自不必说。
一次,流民中的一个壮男趁着夜黑想对李晓梅施暴,被王宗一从后面用石头砸中后脑而死。
立时惊得一众流民对这个看起来瘦瘦弱弱整天笑嘻嘻的小伙子另眼相看,从而护得两人一路周全,直到他俩遇上李茂良和张仓,四人结成了一个小团体。
他们平时虽然吃不饱,但是也鲜有人敢欺负,直到饿得走不动路了,才被别人盯上。
听完李茂良几人的诉说,李飞三人都陷入了深深的沉默。
来自物质充裕、和平安定年代的三人,哪里见过这样的时代悲剧。
即使以前从书本上见过明朝末年那段悲惨的历史,但是如今亲眼所见、亲耳所听,还是给三人带来了深深的震撼。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北方鞑虏肆孽,南方倭寇横行,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