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目标临高(1/2)
定下了去琼州,刘希森三人还得初步选择一个县。
刘希森中了进士,初次授官,撑死了也就是个县令,尽管自己是朱由检的老师,上来就弄个正五品的琼州知府,他也是不敢想的。
三人随后经过反复讨论对比,决定还是去临高。
临高地处琼州岛的西北角,面向大陆,交通便利,且有天然良港博铺港,稍微改造一下就能停泊大型船只。
另外,临高距离琼州府不远也不近,既可以享受整个岛的人口资源,又不会在府衙眼皮底下搞事,适合政权初期的快速发展。
而且临高县属于琼州岛较早的开发地区,人口六万左右,汉人居多,比南部的几个县开化程度高的多。
经过一天的闭门协商会议,三人最后定下了去临高开辟根据地的计划。
接下来就是如何说服朱由检让刘希森去临高当县令,特别是在临高县令吴明晋还在的情况下。
三人为此讨论来讨论去,也没有想出什么好的办法。
最后三人决定,还是明说为好,托辞就是去艰苦的地方积累从政经验,将来更好的帮助朱由检造福大明百姓。
这是刘希森三人第一次求朱由检办事,想必他也不会拒绝。
确定了今后的发展路径,刘希森三人顿时轻松了不少,开始静静的等待殿试和实授官职,顺便准备搬家的事宜。
三月初,就在刘希森准备殿试考题的时候,会试发榜了,刘希森果然名列其中,但排名比较靠后。
按殿试三甲榜单的顺序来看,应该是在三甲的中间位置,非常符合王正志在历史上的考试名次。
面对这样的名次,刘希森三人还是非常满意的,刘希森并不想考的太好了,主要还是因为考的太好,按照惯例会被朝廷留在京里做庶吉士,那样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刘希森在准备殿试题目的时候,依然按照王正志的答案准备的,殿试不考八股,只考策论,虽然他自觉能写出更好的答案,仍然没有发挥。
礼部来岳各庄通知刘希森三月初九日进宫参加殿试时,专门派人对其入宫礼仪进行了初步的培训。
时间到了三月初九,一大早,天色未亮之时刘希森就跟随进宫殿试的贡士们等在宫门前了。
待宫门大开,贡士们按照排好的顺序,依次进入,在宦官的引领下,一路来到建极殿。
内阁诸臣及礼部的官员已在建极殿等候。
在礼部官员的指引下,众贡生找到自己的位置坐定,等待皇帝来宣布考题。
卯时三刻,朱由检身着冕服来到建极殿,众人三拜九叩。
见礼之后,朱由检照例讲了些勉励的话语,然后宣布考题。
众贡士这才坐定,开始奋笔疾书。
刘希森看到考题与历史上一模一样,也就放下心来,开始按照事先准备好的答案,不紧不慢的写着。
殿试不同于乡试和会试,考试时间很短,就两个时辰,而且不考八股,只考策论,就是考贡士们对具体问题的看法。
殿试考题侧重于实际,很多题目就是朝廷的大政方针,非常类似现代的公务员面试,主要考察贡士们的施政能力。
朱由检坐在上首龙椅之上,静静的看着这几百位过五关斩六将,从全国数万读书人中拼杀出来的佼佼者,期待此科能出几个人才。
当他目光扫到刘希森身上的时候,会意的点了点头,自己的刘先生,就是有大才之后,自己今后一定要多多请教。
希望刘先生能考中头甲或者二甲前几名,那样自己就能堂而皇之的将其留下身边了。
但随后又一想,刘先生说过,选拔人才要侧重于有基层施政经验的,不知道刘先生自己会不会以身作则,先去基层做一县之父母。
哎,一切尊从先生的意愿吧,想到这里,朱由检摇了摇头。
午时三刻,考生们开始陆续交卷,刘希森交卷的时候,对着朱由检会意的一笑,朱由检点了点头。
众目之下,二人没有多交流,刘希森就跟着众贡士对朱由检再行跪拜之后,就出宫了。
回到岳各庄,刘希森三人就开始为一个月之后的南迁做准备了。
玻璃工厂和肥皂厂开始加班加点的生产,并尽快的把产品换成银子。
然后再用银子购买沿途所需要的物资。
岳各庄现在大约有一千人口,男女老少都有,这些都是他们起家的根本,而且好多都是特战队的家属,所以这些人肯定是要全部带走的。
而且,一年后鞑子就要进关,此地肯定保不住,把这些人留在这里就是等死,这也是刘希森万万不想看到的。
当然这一切都是在秘密进行的,除了刘希森三人,没有人知道一个月后要去琼州的事。
就在岳各庄为了搬家做最后的准备的时候,顺天府报喜的衙役吹吹打打的又来了。
刘希森接过喜报看了看。
“捷报,礼部官报,贵府刘举人希森高
刘希森中了进士,初次授官,撑死了也就是个县令,尽管自己是朱由检的老师,上来就弄个正五品的琼州知府,他也是不敢想的。
三人随后经过反复讨论对比,决定还是去临高。
临高地处琼州岛的西北角,面向大陆,交通便利,且有天然良港博铺港,稍微改造一下就能停泊大型船只。
另外,临高距离琼州府不远也不近,既可以享受整个岛的人口资源,又不会在府衙眼皮底下搞事,适合政权初期的快速发展。
而且临高县属于琼州岛较早的开发地区,人口六万左右,汉人居多,比南部的几个县开化程度高的多。
经过一天的闭门协商会议,三人最后定下了去临高开辟根据地的计划。
接下来就是如何说服朱由检让刘希森去临高当县令,特别是在临高县令吴明晋还在的情况下。
三人为此讨论来讨论去,也没有想出什么好的办法。
最后三人决定,还是明说为好,托辞就是去艰苦的地方积累从政经验,将来更好的帮助朱由检造福大明百姓。
这是刘希森三人第一次求朱由检办事,想必他也不会拒绝。
确定了今后的发展路径,刘希森三人顿时轻松了不少,开始静静的等待殿试和实授官职,顺便准备搬家的事宜。
三月初,就在刘希森准备殿试考题的时候,会试发榜了,刘希森果然名列其中,但排名比较靠后。
按殿试三甲榜单的顺序来看,应该是在三甲的中间位置,非常符合王正志在历史上的考试名次。
面对这样的名次,刘希森三人还是非常满意的,刘希森并不想考的太好了,主要还是因为考的太好,按照惯例会被朝廷留在京里做庶吉士,那样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刘希森在准备殿试题目的时候,依然按照王正志的答案准备的,殿试不考八股,只考策论,虽然他自觉能写出更好的答案,仍然没有发挥。
礼部来岳各庄通知刘希森三月初九日进宫参加殿试时,专门派人对其入宫礼仪进行了初步的培训。
时间到了三月初九,一大早,天色未亮之时刘希森就跟随进宫殿试的贡士们等在宫门前了。
待宫门大开,贡士们按照排好的顺序,依次进入,在宦官的引领下,一路来到建极殿。
内阁诸臣及礼部的官员已在建极殿等候。
在礼部官员的指引下,众贡生找到自己的位置坐定,等待皇帝来宣布考题。
卯时三刻,朱由检身着冕服来到建极殿,众人三拜九叩。
见礼之后,朱由检照例讲了些勉励的话语,然后宣布考题。
众贡士这才坐定,开始奋笔疾书。
刘希森看到考题与历史上一模一样,也就放下心来,开始按照事先准备好的答案,不紧不慢的写着。
殿试不同于乡试和会试,考试时间很短,就两个时辰,而且不考八股,只考策论,就是考贡士们对具体问题的看法。
殿试考题侧重于实际,很多题目就是朝廷的大政方针,非常类似现代的公务员面试,主要考察贡士们的施政能力。
朱由检坐在上首龙椅之上,静静的看着这几百位过五关斩六将,从全国数万读书人中拼杀出来的佼佼者,期待此科能出几个人才。
当他目光扫到刘希森身上的时候,会意的点了点头,自己的刘先生,就是有大才之后,自己今后一定要多多请教。
希望刘先生能考中头甲或者二甲前几名,那样自己就能堂而皇之的将其留下身边了。
但随后又一想,刘先生说过,选拔人才要侧重于有基层施政经验的,不知道刘先生自己会不会以身作则,先去基层做一县之父母。
哎,一切尊从先生的意愿吧,想到这里,朱由检摇了摇头。
午时三刻,考生们开始陆续交卷,刘希森交卷的时候,对着朱由检会意的一笑,朱由检点了点头。
众目之下,二人没有多交流,刘希森就跟着众贡士对朱由检再行跪拜之后,就出宫了。
回到岳各庄,刘希森三人就开始为一个月之后的南迁做准备了。
玻璃工厂和肥皂厂开始加班加点的生产,并尽快的把产品换成银子。
然后再用银子购买沿途所需要的物资。
岳各庄现在大约有一千人口,男女老少都有,这些都是他们起家的根本,而且好多都是特战队的家属,所以这些人肯定是要全部带走的。
而且,一年后鞑子就要进关,此地肯定保不住,把这些人留在这里就是等死,这也是刘希森万万不想看到的。
当然这一切都是在秘密进行的,除了刘希森三人,没有人知道一个月后要去琼州的事。
就在岳各庄为了搬家做最后的准备的时候,顺天府报喜的衙役吹吹打打的又来了。
刘希森接过喜报看了看。
“捷报,礼部官报,贵府刘举人希森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