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前任临高县令(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刘希森眼见此时已经过了晌午,此时进了城,恐怕晚上就赶不回来了,于是就谢绝了吴亚的好意,言自己今日刚下船,身体有些不适,待明日沐浴更衣,整理衣冠之后,再去郑重拜会老父母。

    吴亚久居官场,自然知道刘希森的意思,也就不再言语。

    随后,刘希森请吴亚吃了午宴,尽管目前后勤部的食堂还在建设之中,但是临时凑一桌酒席还是非常容易的。

    上好的酒肉宴席,让吴亚吃的很过瘾,立时对于这新来的父母官,有了一丝好感。

    懂规矩、有文化,虽然年轻,但是也不像是个二愣子,而且态度和善,看着似乎比吴明晋那个官场老油条还强点,吴亚不觉对自己今后在临高的政治生活充满了希望。

    吃饱喝足以后,吴亚带着两份仪金坐着轿子美滋滋的离开了。

    一份仪金一百两,自己和吴明晋的一样多,这让吴亚有些得意。

    虽然是未来上司给自己的仪金,但是吴亚也没敢多想,只道这是刘希森笼络自己的手段,顿时对于这新来上司的手腕,又有了一丝钦佩。

    吴亚回到县衙,将刘希森送的仪金转交给吴明晋,并说了刘希森明日前来的拜会的打算。

    吴明晋收了刘希森的银子,正是高兴,心动之余也就不再纠结刘希森今日没有前来交接的事情。

    送走了吴亚之后,刘希森几人开始指挥佃农们加快建设步伐,争取十天之内,将简易的木头棚子搭建完毕。

    当天晚上,刘希森等人又回到了船上休息,没办法,房子还没有建好,也只能先住在船上。

    第二天一早,刘希森、李飞和李茂良骑着马,带了一个排的特战队员,就往临高县城而去。

    今天要尽快办完交接事宜,让吴明晋赶紧离开,自己明正颜顺的当上临高县令,才能发动临高人民来给新移民盖房子。

    由于张仓等人的马队还没有赶到,目前随船就运来了十匹马,其中还有几批有些萎靡不振。

    所以就只能刘希森和李飞骑马,特战队在后面一路小跑了。

    好在特战队员们身体素质过硬,一路跟着马匹小跑,倒也跟的上,众人很快就来到了临高县衙。

    上一任的临高县令吴明晋是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头发已经有些花白,但是衬托的他更加儒雅。

    他原本是个举人,生在应天府文风鼎盛之地,但是科场蹉跎十几年,四十岁了也没有再中进士,后来大挑得了一个实缺县令。

    虽是琼州这偏远之地,但是对于一个四十多岁的举人来说,这临高县令也算是个好差事了,于是他在这里一干就是五年。

    虽然没有大的政绩,但是开荒地、修水利、劝农桑、兴教育,用明朝人百姓的眼光来看,吴明晋还算是个不错的官员。

    尽管他也有些贪腐,但是还在当地百姓的承受范围之内,所以官声还算不错。

    刘希森等人到了县衙,吴明晋已在等待,双方见礼之后,分宾主落座。

    寒暄两句之后,刘希森又问了吴明晋关于临高县的一些情况。

    有了之前一百两银子的仪金,吴明晋回答的非常爽快,将临高县治的一些情况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刘希森。

    当然这些情况是有选择的说的,像县衙的亏空之类的,吴明晋自然没有提。

    另外,吴明晋见刘希森是第一次为官,还是个嘴上没毛的小年轻,就又好心提醒了刘希森一些做官的技巧。

    “孝达,我年长你几岁,也就再说两句。”

    吴明晋呷了一口茶后接着说道。

    “所谓为官之道,无外乎对上和对下两个方面,对下爱民如子,开荒耕地,多劝农桑,广兴文教自不必说,你应该懂的,而且临高百姓民风淳朴,施政起来没有太大的阻力。”

    “对上则就有些棘手了,其一是应付上官,每年冰敬碳敬;其二则是课税,也是对上的关键,目前我大明用钱的地方多,朝廷对于地方上每年的课税非常看重,所以这一块是咱们做臣子的本分,莫要短了税赋、误了税期。”

    “只要你能按时足量的交齐课税,在这穷乡僻壤之地,上面自然没有人会对你为难。”

    “对上对下,做到这两点,你在临高当保无虞。”

    吴明晋说完,拿起折扇,潇洒的扇了起来。

    “多谢学兄指点,孝达受益匪浅、感激不尽。”

    刘希森起身,对着吴明晋又施了一礼。

    见刘希森如此上道,吴明晋赶紧上前虚扶起刘希森,又给他说了一下临高几个世家大户的情况,提醒他以后施政要有偏颇,莫要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见吴明晋言及到此,刘希森自然心领神会,暗道:这士绅阶层在这乡野偏僻之地,仍然有着不容小觑的势力,连一县之父母也无可奈何啊。

    就在刘希森跟吴明晋相谈甚欢的时候,李茂良则和吴明晋的师爷进行了交接。

    李茂良之前做过县衙的府吏,对于一县之地的情况还是有些了解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