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节(2/3)
……
连着两夜,谢珽都没回春波苑。
阿嫣虽不知缘故,却也瞧出了外书房里稍稍紧张起来的氛围,送去的早饭愈发用心,甄别书籍时也极安静,不给谢珽添乱。
楼外松柏高耸,遮出满地树影。
谢珽奔走出入书房时,忍不住会瞥一眼侧厅,越过洞开的窗扇,可看到少女安静坐在高摞的故纸堆旁,一页一页翻看得认真。清风拂入窗槛,悄悄撩动耳畔碎发,她亦浑然不觉,只就着茶香倚案翻书,像是名家绘就的美人图,不显山不露水,却灵动悦目。
那样专注的姿态,轻易印在心上。
有那么一瞬,谢珽甚至觉得,阴差阳错之下,被狗皇帝强塞来的小姑娘也挺有意思的。
忙碌之间,诸事迅速安排妥当。
到第三日清晨,谢珽挑了猛将亲卫动身,没动魏州周遭的一兵一卒,打算就近调兵遣将。
两位太妃和长史、司马等人在府外送行,阿嫣亦跟在武氏身侧,衣饰端庄,肃然送他出征。
长这么大,她是头回见这等场面。
在京城的时候,阿嫣虽偶尔会听父亲和徐太傅提起天下局势,却不怎么留心,以为这世间各处皆如京城般歌舞升平,文雅风骚。
闺中弱质,听到战事都会觉得害怕。
那些拼杀流血、刀兵相向的事情,对年才及笄的少女而言,实在太过遥远。她素日接触的,无非读书游玩、焚香插花、逗鸟观鱼,偶尔在京郊出游,闲观流云。
她见过最凄惨的画面,是刚救下司裕的时候,少年浑身浴血,奄奄一息,吓得她说话都有点颤抖。
如今,杀伐之事却摆在了眼前。
谢珽身着细甲腰悬重剑,岿然坐于马背,侧脸的轮廓被银盔勾勒得冷硬。身后的亲卫各自骑了骏马,黑色的铁甲泛着寒凉光泽,一眼望去,几乎可以想象奔腾如虎的气势。
他们是去杀伐拼命的。
而谢珽素有身先士卒的名声,必会浴血搏杀。
阿嫣虽嫁来未久,跟他也没多少夫妻之情,想着从前听过的战场凶险,心里到底有些担忧,不免暗自祈佑。
不远处,谢珽夹动马腹,命令动身。
马蹄踏过青石,他侧头瞧向府门,目光从两位太妃的脸上扫过,又匆匆瞥了眼阿嫣,而后回身抖缰,率众离去。
女眷们在他的背影消失后,又站了半天,才各怀心事回府。
随后,阿嫣照常去祖母跟前应卯。
好在老太妃虽刚愎偏心,却还没到昏聩的地步,知道谢珽在外征伐是刀剑舔血的事,后方绝不可在此时生乱,便将先前那点不愉快暂且压下,帮武氏照看起了内宅。
秦念月从遭了谢珽的冷脸,倒乖觉了些,虽对那日的事咬死了不认账,却没再假惺惺地来春波苑添乱。
据老太妃说,她这两日在帮外祖母抄经,祈求河东麾下出征的将士们诸事顺遂。
二房婆媳听说之后满口夸赞。
武氏对此不置一词。
她出身将门,幼时和兄弟们一道教养,见识胆略超乎寻常内宅夫人。老王爷战死时,她便带着年仅事务的谢珽稳住局面,又力退强敌保得边境安稳,无论军中王府,对她都颇敬重。
如今谢珽不在,她每日会拨出半日时间去长史府,与贾恂一道商议着拿主意,坐镇后方。内宅有些不甚要紧的琐事账册,也顺理成章地送到了身为王妃的阿嫣手里,让她先行把关。
阿嫣遂仔细斟酌,先拿个主意,到傍晚时分去碧风堂,陪着婆母用饭之余将事情议定。
如是井然有序,前方渐有佳音传来。
这日清晨去照月堂时,里头比往日热闹几分,老太妃靠着软枕坐在短榻上,笑得合不拢嘴。旁边武氏也满面笑意,瞧见阿嫣进来,便招了招手道:“快过来,今儿有好消息。”
第17章归来?脸上笑容多了,日子过得也飞快。……
满屋笑意,令阿嫣都不自觉欢喜起来。
她先给祖母和婆母行了礼问安,又含笑道:“母亲是得了什么好消息,今儿这样高兴?瞧着祖母的样子,想必是件大喜事。”
老太妃今晨心绪甚好,闻言难得的笑瞥向她,不似先前横竖看不顺眼的拧巴态度。
武氏便卖个关子,“确实是喜事,你先坐,人齐了就说。”说罢,因照月堂里煮了牛乳茶,又让人端一碗给阿嫣尝。
阿嫣欠身接过,轻啜一口,果真香甜。
看来里头还加了蜜糖。
老太妃这辈子荣华富贵的尊荣养着,年轻时极嗜甜食,如今上了年纪,郎中每回诊脉都叮嘱要戒甜,不可贪嘴。今日竟在牛乳里加了蜜糖,颇有破例庆贺的意思,且以婆母素日的稳重做派,既露这般欢喜姿态,想必是谢珽沙场大捷,战绩或许还超乎所料。
她没急着戳破,只笑吟吟陪坐。
少顷,二房婆媳也都来了。
各自入座后,众人都被武氏勾得好奇不已,忙问缘
连着两夜,谢珽都没回春波苑。
阿嫣虽不知缘故,却也瞧出了外书房里稍稍紧张起来的氛围,送去的早饭愈发用心,甄别书籍时也极安静,不给谢珽添乱。
楼外松柏高耸,遮出满地树影。
谢珽奔走出入书房时,忍不住会瞥一眼侧厅,越过洞开的窗扇,可看到少女安静坐在高摞的故纸堆旁,一页一页翻看得认真。清风拂入窗槛,悄悄撩动耳畔碎发,她亦浑然不觉,只就着茶香倚案翻书,像是名家绘就的美人图,不显山不露水,却灵动悦目。
那样专注的姿态,轻易印在心上。
有那么一瞬,谢珽甚至觉得,阴差阳错之下,被狗皇帝强塞来的小姑娘也挺有意思的。
忙碌之间,诸事迅速安排妥当。
到第三日清晨,谢珽挑了猛将亲卫动身,没动魏州周遭的一兵一卒,打算就近调兵遣将。
两位太妃和长史、司马等人在府外送行,阿嫣亦跟在武氏身侧,衣饰端庄,肃然送他出征。
长这么大,她是头回见这等场面。
在京城的时候,阿嫣虽偶尔会听父亲和徐太傅提起天下局势,却不怎么留心,以为这世间各处皆如京城般歌舞升平,文雅风骚。
闺中弱质,听到战事都会觉得害怕。
那些拼杀流血、刀兵相向的事情,对年才及笄的少女而言,实在太过遥远。她素日接触的,无非读书游玩、焚香插花、逗鸟观鱼,偶尔在京郊出游,闲观流云。
她见过最凄惨的画面,是刚救下司裕的时候,少年浑身浴血,奄奄一息,吓得她说话都有点颤抖。
如今,杀伐之事却摆在了眼前。
谢珽身着细甲腰悬重剑,岿然坐于马背,侧脸的轮廓被银盔勾勒得冷硬。身后的亲卫各自骑了骏马,黑色的铁甲泛着寒凉光泽,一眼望去,几乎可以想象奔腾如虎的气势。
他们是去杀伐拼命的。
而谢珽素有身先士卒的名声,必会浴血搏杀。
阿嫣虽嫁来未久,跟他也没多少夫妻之情,想着从前听过的战场凶险,心里到底有些担忧,不免暗自祈佑。
不远处,谢珽夹动马腹,命令动身。
马蹄踏过青石,他侧头瞧向府门,目光从两位太妃的脸上扫过,又匆匆瞥了眼阿嫣,而后回身抖缰,率众离去。
女眷们在他的背影消失后,又站了半天,才各怀心事回府。
随后,阿嫣照常去祖母跟前应卯。
好在老太妃虽刚愎偏心,却还没到昏聩的地步,知道谢珽在外征伐是刀剑舔血的事,后方绝不可在此时生乱,便将先前那点不愉快暂且压下,帮武氏照看起了内宅。
秦念月从遭了谢珽的冷脸,倒乖觉了些,虽对那日的事咬死了不认账,却没再假惺惺地来春波苑添乱。
据老太妃说,她这两日在帮外祖母抄经,祈求河东麾下出征的将士们诸事顺遂。
二房婆媳听说之后满口夸赞。
武氏对此不置一词。
她出身将门,幼时和兄弟们一道教养,见识胆略超乎寻常内宅夫人。老王爷战死时,她便带着年仅事务的谢珽稳住局面,又力退强敌保得边境安稳,无论军中王府,对她都颇敬重。
如今谢珽不在,她每日会拨出半日时间去长史府,与贾恂一道商议着拿主意,坐镇后方。内宅有些不甚要紧的琐事账册,也顺理成章地送到了身为王妃的阿嫣手里,让她先行把关。
阿嫣遂仔细斟酌,先拿个主意,到傍晚时分去碧风堂,陪着婆母用饭之余将事情议定。
如是井然有序,前方渐有佳音传来。
这日清晨去照月堂时,里头比往日热闹几分,老太妃靠着软枕坐在短榻上,笑得合不拢嘴。旁边武氏也满面笑意,瞧见阿嫣进来,便招了招手道:“快过来,今儿有好消息。”
第17章归来?脸上笑容多了,日子过得也飞快。……
满屋笑意,令阿嫣都不自觉欢喜起来。
她先给祖母和婆母行了礼问安,又含笑道:“母亲是得了什么好消息,今儿这样高兴?瞧着祖母的样子,想必是件大喜事。”
老太妃今晨心绪甚好,闻言难得的笑瞥向她,不似先前横竖看不顺眼的拧巴态度。
武氏便卖个关子,“确实是喜事,你先坐,人齐了就说。”说罢,因照月堂里煮了牛乳茶,又让人端一碗给阿嫣尝。
阿嫣欠身接过,轻啜一口,果真香甜。
看来里头还加了蜜糖。
老太妃这辈子荣华富贵的尊荣养着,年轻时极嗜甜食,如今上了年纪,郎中每回诊脉都叮嘱要戒甜,不可贪嘴。今日竟在牛乳里加了蜜糖,颇有破例庆贺的意思,且以婆母素日的稳重做派,既露这般欢喜姿态,想必是谢珽沙场大捷,战绩或许还超乎所料。
她没急着戳破,只笑吟吟陪坐。
少顷,二房婆媳也都来了。
各自入座后,众人都被武氏勾得好奇不已,忙问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