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节(2/3)
永徽帝原是应谢珽之请才召他入宫陪宴,此刻有点怕他搅了美事,目光不无威胁的压过去,“谢卿为朕分忧,堪为群臣表率,你身为皇子,应学着些才是。”
“儿臣尽心竭力,从无懈怠!”
诚王先顺着圣意表态,继而话锋一转,道:“不过河东离京城颇远,又在京城以东,未必清楚南边地形民情,若想平定流民之乱,也人生地不熟。儿臣举荐一人,或许更为妥帖。”说着话,朝周希逸递了个眼色,道:“这是剑南节度使之子,父皇已经知晓。他们父子同样骁勇,也愿为父皇分忧。”
话音落处,周希逸慨然起身,行至厅中恭敬行礼,朗声道:“微臣谨奉父命入京,愿为皇上效犬马之劳。”
一语既出,众人皆露诧色。
毕竟,先前永徽帝试探剑南的态度时,周守素置之不理,分明是隔岸观火。如今忽然转了态度,着实令人诧异。
诚王接着道:“汾阳王镇守河东,确实是国之栋梁。但南北两地风土气候不同,战场地势殊异,河东兵将到了荆楚之地未必能适应,相隔路远也难以调兵。倒是剑南,原就有接壤之处,由周家出兵平叛更为方便。”
这当中的差别,在场之人谁不知道?
若周守素早些表态,永徽帝绝不会求到谢珽的头上,连擅自调兵横扫陇右的事都不计较,摆出那般卑微姿态。
没准还要按律例给谢珽问罪。
如今周家骤然转了态度,借诚王之口在此言明,想必是因谢珽入京,接了节度陇右之权而起。节度使们各自打着算盘,朝堂情势原就瞬息万变,原本没人愿意接的烫手山芋,忽然又似抢手起来。
满厅目光,不由齐刷刷落到谢珽身上。
第74章激怒?火上浇油。
谢珽的神情没半分变化。
他仍旧端坐在案后,挑了块嫩嫩的鱼肉,细嚼慢品,连眼皮都没抬,更无意掺和口舌之争。
仿佛此事与他无关。
反倒是永徽帝有点尴尬,道:“周卿既愿出力平乱,自是忠心可嘉。流民四处作乱,若是谢卿与周卿两处夹击,则可一击而溃。”
诚王当即道:“父皇!儿臣以为,有剑南出兵平乱即可,汾阳王远在河东,又需镇守边地,无需调动。”
原本近乎敲定的事,忽然被一杠搅乱。
永徽帝面上微露不豫。
若周家早些表态,他定会深信不疑,厚赏重用。但先前禁军兵败,京城孤立无援,他派人去剑南时,周守素的态度却极为含糊,一瞧就是袖手旁观。
永徽帝虽不擅理政,在龙椅上坐久了,大约也能揣摩出周家的打算——
剑南坐拥天险,富庶一方,是个易守不易攻的好地方。若朝廷强盛、皇权稳固,剑南尚需俯首称臣,非但要如实缴税,便连节度使的任免都须听命。可一旦朝廷式微,无力辖制,便能偏安一方,将赋税权柄留在自家,守住门户后,便与土皇帝无异。
周守素显然是想当土皇帝。
先前郑獬握着陇右时,对剑南之富庶虎视眈眈,周守素不胜其烦,有求于朝廷,虽不甚听调令,赋税上倒未太过贪扣,勉强过得去。后来谢珽举兵,南边生乱,禁军平乱失败后,周守素立时换了嘴脸。
很显然,周家乐见天下生乱。
只要流民未平,朝廷时刻危悬在乱兵刀锋之下,自然无暇去管剑南的事。而别处节度使中,除了郑獬那种愣头的,没人会闲得没事干去攻打天险自找麻烦。斗而不破的乱局,于周家而言是最有益的。
如今周家忽然示好,不管背后是何原因,打着多复杂的算盘,有一点几乎是确定的。
周守素绝不会彻底平定乱民。
更不会让朝廷安稳。
此刻,皇家若出尔反尔赶走了谢珽,周守素会如何行事,谁又说得准?
反倒是谢珽,虽说桀骜狂悖、藐视朝堂,却不似周家首鼠两端。只要能平定流民之乱,解了燃眉之急,河东的两侧还有宣武和河西两位节度使夹着,有斡旋的余地。
总比让周家吊着不上不下的好。
他心里掂量过后,便觑向吉甫。
吉甫最会揣测圣意,焉能不知帝王的心思?且诚王颇有野心,不像贪玩的太子好拿捏,他既忍气吞声的求了谢珽,自然不愿坐视诚王与剑南联手,凭空夺走这差事。
遂起身拱手道:“汾阳王连选派将士的名单都拟了,可即刻调人南下,协助禁军平乱。若流民顽固,实在难以镇压,再请周将军出手也不迟。”
诚王岂会退让,当即争辩了起来。
……
朝堂情势上各有见解,单凭一张嘴巴自然很难说服对方。
诚王原就对谢珽深怀忌惮芥蒂,见谢珽明面上与吉甫携手,暗地里肆无忌惮的斩除徐元杰,只觉此人狂傲悖逆,绝非善类。但徐元杰的事上他没半点证据,此刻就算想离间也无实据,便只能挑着旁的来说——
“汾阳王固然英勇善战,却也有狠辣无情
“儿臣尽心竭力,从无懈怠!”
诚王先顺着圣意表态,继而话锋一转,道:“不过河东离京城颇远,又在京城以东,未必清楚南边地形民情,若想平定流民之乱,也人生地不熟。儿臣举荐一人,或许更为妥帖。”说着话,朝周希逸递了个眼色,道:“这是剑南节度使之子,父皇已经知晓。他们父子同样骁勇,也愿为父皇分忧。”
话音落处,周希逸慨然起身,行至厅中恭敬行礼,朗声道:“微臣谨奉父命入京,愿为皇上效犬马之劳。”
一语既出,众人皆露诧色。
毕竟,先前永徽帝试探剑南的态度时,周守素置之不理,分明是隔岸观火。如今忽然转了态度,着实令人诧异。
诚王接着道:“汾阳王镇守河东,确实是国之栋梁。但南北两地风土气候不同,战场地势殊异,河东兵将到了荆楚之地未必能适应,相隔路远也难以调兵。倒是剑南,原就有接壤之处,由周家出兵平叛更为方便。”
这当中的差别,在场之人谁不知道?
若周守素早些表态,永徽帝绝不会求到谢珽的头上,连擅自调兵横扫陇右的事都不计较,摆出那般卑微姿态。
没准还要按律例给谢珽问罪。
如今周家骤然转了态度,借诚王之口在此言明,想必是因谢珽入京,接了节度陇右之权而起。节度使们各自打着算盘,朝堂情势原就瞬息万变,原本没人愿意接的烫手山芋,忽然又似抢手起来。
满厅目光,不由齐刷刷落到谢珽身上。
第74章激怒?火上浇油。
谢珽的神情没半分变化。
他仍旧端坐在案后,挑了块嫩嫩的鱼肉,细嚼慢品,连眼皮都没抬,更无意掺和口舌之争。
仿佛此事与他无关。
反倒是永徽帝有点尴尬,道:“周卿既愿出力平乱,自是忠心可嘉。流民四处作乱,若是谢卿与周卿两处夹击,则可一击而溃。”
诚王当即道:“父皇!儿臣以为,有剑南出兵平乱即可,汾阳王远在河东,又需镇守边地,无需调动。”
原本近乎敲定的事,忽然被一杠搅乱。
永徽帝面上微露不豫。
若周家早些表态,他定会深信不疑,厚赏重用。但先前禁军兵败,京城孤立无援,他派人去剑南时,周守素的态度却极为含糊,一瞧就是袖手旁观。
永徽帝虽不擅理政,在龙椅上坐久了,大约也能揣摩出周家的打算——
剑南坐拥天险,富庶一方,是个易守不易攻的好地方。若朝廷强盛、皇权稳固,剑南尚需俯首称臣,非但要如实缴税,便连节度使的任免都须听命。可一旦朝廷式微,无力辖制,便能偏安一方,将赋税权柄留在自家,守住门户后,便与土皇帝无异。
周守素显然是想当土皇帝。
先前郑獬握着陇右时,对剑南之富庶虎视眈眈,周守素不胜其烦,有求于朝廷,虽不甚听调令,赋税上倒未太过贪扣,勉强过得去。后来谢珽举兵,南边生乱,禁军平乱失败后,周守素立时换了嘴脸。
很显然,周家乐见天下生乱。
只要流民未平,朝廷时刻危悬在乱兵刀锋之下,自然无暇去管剑南的事。而别处节度使中,除了郑獬那种愣头的,没人会闲得没事干去攻打天险自找麻烦。斗而不破的乱局,于周家而言是最有益的。
如今周家忽然示好,不管背后是何原因,打着多复杂的算盘,有一点几乎是确定的。
周守素绝不会彻底平定乱民。
更不会让朝廷安稳。
此刻,皇家若出尔反尔赶走了谢珽,周守素会如何行事,谁又说得准?
反倒是谢珽,虽说桀骜狂悖、藐视朝堂,却不似周家首鼠两端。只要能平定流民之乱,解了燃眉之急,河东的两侧还有宣武和河西两位节度使夹着,有斡旋的余地。
总比让周家吊着不上不下的好。
他心里掂量过后,便觑向吉甫。
吉甫最会揣测圣意,焉能不知帝王的心思?且诚王颇有野心,不像贪玩的太子好拿捏,他既忍气吞声的求了谢珽,自然不愿坐视诚王与剑南联手,凭空夺走这差事。
遂起身拱手道:“汾阳王连选派将士的名单都拟了,可即刻调人南下,协助禁军平乱。若流民顽固,实在难以镇压,再请周将军出手也不迟。”
诚王岂会退让,当即争辩了起来。
……
朝堂情势上各有见解,单凭一张嘴巴自然很难说服对方。
诚王原就对谢珽深怀忌惮芥蒂,见谢珽明面上与吉甫携手,暗地里肆无忌惮的斩除徐元杰,只觉此人狂傲悖逆,绝非善类。但徐元杰的事上他没半点证据,此刻就算想离间也无实据,便只能挑着旁的来说——
“汾阳王固然英勇善战,却也有狠辣无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