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危房改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并没有那么一帆风顺。

    因为这个危房改建,需要村民自筹一部分资金,对于很多村民来说,十分不理解。

    “都要我自己花钱的,怎么能说是政府帮我改造危房呢?”

    “要我自己出钱,我房子就不修,反正现在还能住,等什么时候倒了再说。”

    “我连饭都要吃不起了,哪里有钱修房子哟?不修不修!”

    村干部一遍遍做工作,一听说要自己拿钱出来,就连连摇头,不管怎么样都说不通。

    这样下去肯定不行。

    有些人家里是确实没钱,而有些人家里,紧巴紧巴是能够拿出这笔钱来的,但是因为思想心态没有转变过来,总觉得把这笔钱拿出来就亏了,也舍不得出钱修房子。

    有些觉悟不高的村民,心里甚至抱着这种想法:反正全面脱贫是国家给地方下的硬性任务,农村危房改造,也是其中的考核项目之一。县里想完成全面脱贫这项任务,就非不可拿钱出来,帮他们翻修旧房子。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迟迟推展不开,进度十分缓慢,黄雁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要转变村民的观念,让他们深切认识到,党和政府是切切实实为了百姓办实事,让百姓日子越过越好,所以才会下定决心,出钱出力,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

    黄雁声带头,在全县120个村庄选派120支帮扶工作队,对群众进行帮扶,帮助群众实现“微心愿。”

    全县最困难的下河村村民张兴海一家,是黄雁声的结对帮扶对象。

    张兴海家里是属于因病致贫的情况。

    当年的养鹅事件,让张家成为下河村众矢之的,后来随着张兴海媳妇自尽,村民渐渐归于理性,心怀愧疚纷纷向他道歉。

    钱没了,媳妇儿也没了,张兴海在各种打击之下,再加上劳累过度,一病不起。

    他身体本来就不好,经此一事差点瘫了,后来经过长期治疗,虽然能下地,但是落下病根。

    吃饭穿衣等日常生活不受影响,但干不得重活,还得成天用药养着。

    儿子张国华是胎里带出来的毛病,其他时间还行,一到冬天就喘得厉害,也是不太能扛事,一家人住在下河村深山脚下,小河边边。

    这个位置是养鹅事件以后,因为和村里人闹矛盾,才搬到山脚下搭了个毛棚住着,这一住就是好多年。

    原本在村里的屋子也是破屋,早就烂的不成样子,按照农村危房改造的标准,张兴海家里肯定是要建过新房子的。

    不止张兴海,下河村25户村民家,都是老旧漏水的土坯房,风一吹就倒,雨一下就漏,夏天不挡光,冬天不挡风。

    绝对不能让村民住在这样的房子里。

    下河村的地理情况恶劣,种不出什么经济作物,而地势偏,离城镇的距离远,又阻挡了村民进城打工的脚步,这两个问题不解决,下河村的贫困问题,都只是治标不治本,永远得不到解决。

    在黄雁声的主导下,县委县政府经过多次研究,决定对下河村进行全村异地搬迁安置。

    经过党员干部的多方努力,发挥结对帮扶的作用,不厌其烦的给村民做工作,有村民被说动了,开始带头进行危房改造。

    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有人带头改造危房,修补好的房子焕然一新,新建的房子干净亮堂,很快就让其他村民心动了,开开始纷纷配合起政府的工作,自主参与到危房改造建设当中。

    原本有些想憋着自己不出钱的村民,看到越来越多的人主动申请危房改造,一下子不由慌了神。

    他们生怕拖到最后,政府资金不足,一分补贴没有,让他们自己花钱改造危房。

    想到这里,他们也就歇了拖下去的心思,也赶紧去村里报名,申请危房改造。

    危房工作全面推进,黄雁声也松了口气。

    在这个位置上坐的越久,对百姓的感情越深厚,就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越重。

    因为他知道,他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和麓丰县百姓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这副重担压在肩膀上沉甸甸的,责任巨大,压力巨大。

    作为党的干部,黄雁声生怕自己做的不够好,让百姓失望,也辜负党的嘱托。

    所以,在做每一个决定之前,他都会反复思考,慎重再慎重。

    现在,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他之前一力主导的优质黄桃产业,也即将迎来丰收时刻。

    砍掉劣质桃苗,重新栽植优质桃苗下去已经三年,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黄桃长势良好,个头饱满,最终能达到什么效果,还要等市场的反应。

    汪成贵看着挂满枝头的黄桃,笑得合不拢嘴。

    因为严格按照县农业局果木专家的要求侍弄桃树,如今他家里种出来的桃子,个头明显比别人家的桃子大上一圈。

    从一开始的植株间隔距离,到后面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翻地,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杀虫,全都按照专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