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的科举日常 第130节(1/3)
但当地村民一听这是要给他们村子打井,一个个自发出来帮忙,到处都是充满干劲的样子,虽然累,但众人心里满是希望。
当锦绣随着定王离开康来州前,成大人一脸感激的交给定王两个人:“感谢王爷宽宏大量,不计较之前的事。
这是此次寻井中,表现比较突出,基本功学的很扎实的两人,下官想着,王爷去下个地方巡查,可能用的上,因此让两人收拾了行囊,跟着王爷您走一趟。”
定王非常满意成大人的识相,人收下了,只淡淡对成大人说了一句话:“父皇常说,民心不可欺,望本王与成大人共勉之。”
成大人深深地弯下了腰:“是,下官谨记。”
队伍在进入下一个州府前,定王和锦绣在马车内闲聊,定王好奇的看着锦绣:“元大人,你最近既不看书,也不认真完成先生留给你的功课,一直在做手头上的事,奇奇怪怪的让人看不懂,你不打算跟本王说说吗?”
锦绣搁下手里的笔,突然认真问定王:“平民百姓家中,难道就不知道老天会大旱,相应的也会大涝吗?
大涝可能凭借个人力量难有作为,但针对旱灾,为何做不到提前储水呢?”
定王本是躺在一边儿看游记的,但听到锦绣这般问,坐直身体,认真对锦绣道:“百姓家中用以储水的水缸或者陶罐,最多让三口之家用上两日,若是靠着这个储水来应对旱灾,几乎没有可行性。
且不说普通百姓之家,就是京中贵族家,除了院中可能有一口井外,也就是多一口陶缸而已,整体应对旱灾都很无力,不是个别现象。”
锦绣点头:“确实如此,归根究底,就是没有极好的,大型的,储水工具。”
锦绣将手中的纸张递到定王面前,定王看的晕晕乎乎,显然不擅长看此类文书。
锦绣解释道:“下官这些天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最后终于想起来,臣之兄长周文,在北边儿任县令,曾在信中与臣说了一件趣事。
当时臣未在意,现在想来,竟觉十分有理。”
定王急了:“赶快说正题,这般磨磨唧唧的,真叫人受不了想钻进你脑壳里直接知道答案!”
锦绣还是那副不紧不慢的样子,打开折扇慢慢摇动,轻声道:“兄长曾说,他所在不远的地方,据当地人说,曾经有一片火山,几十年前爆发过一次,给当地百姓带去了极大的生活危机。
然而他无意间,发现火山灰与石灰石混合在一起,经过某种变化,产生的混合物,与碎石搅拌而成,产生的东西在硬化过后,非常坚硬,不仅能抵御风沙,还能抵抗水流的冲击,不管是陆地上的淡水,还是海里的咸水,都不能轻易渗透。”
定王眼睛一亮,瞬间听出来这东西的妙用:“果真?”
锦绣再次将手里的东西递到定王手里,这次定王就算看不懂,也珍而重之的将东西捧在手心。
锦绣指指定王手里的纸张,缓缓解释道:“兄长得知后,发觉此物甚好,可惜产量极低,于是私下命人研究,试探能否提高产量。
奈何兄长那边进度缓慢,便将此事告知于家里,臣父花重金找人帮着一起研究,刚好咱们出京前,出了点成果,但具体效果如何,臣不能保证,还需到了下一个州府,咱们找人试试才知晓。”
于是一行人进入康宁洲后,定王将所有事情都交给曲大人李大人去处理,自个儿带着锦绣,整天和几个工匠神神秘秘的,早出晚归,若不是特意去寻人,几乎是见不到他的影子的。
因为有了康来州的经验,曲大人开门见山,不和知州玩儿虚的,直接查看了当地情况,将康来州的经验照搬过来,适当改动,让两个熟悉打井流程的匠人,快速给当地匠人进行了简单培训,就进入风风火火的打井自救当中。
不管是巡查的人,还是当地父母官,或者是当地百姓,对当前现状都很满意。
巡查队完成了自己的任务,父母官眼看政绩要到手了,百姓的干旱危机有了解除的希望。无有人不满的。
一切走上正轨,曲大人终于空闲了半天时间,好不容易打听到定王的踪影,一路在护卫的带领下,到了城外一处破破烂烂的庄子上,见到了满身泥土,脸上黑一块儿白一块儿,手上沾满不知名东西,几乎看不出原型的定王和锦绣。
见此情景,曲大人眼前一黑,快速上前行礼:“殿下,您千金之体,如何能这般不顾礼仪,成何体统啊!”
定王跟没听见曲大人说什么似的,用脏乎乎的手,拉住锦绣已经看不出颜色的袖子,激动道:“成功了!成功了!我们真的成功了!”
锦绣心下也十分高兴,在这个缺衣少食,化学更是只有炼丹的道士在玩儿的年代,能制造出合格的水泥,简直难如登天,要解决的问题不知凡几。
索性现在终于成功了,尽管人工和成本非常高昂,大量生产的话,肯定价格高昂。
但这个年代,什么都不值钱,包括人工。
君不见,翻开史书,修黄陵,征民夫。修长城
当锦绣随着定王离开康来州前,成大人一脸感激的交给定王两个人:“感谢王爷宽宏大量,不计较之前的事。
这是此次寻井中,表现比较突出,基本功学的很扎实的两人,下官想着,王爷去下个地方巡查,可能用的上,因此让两人收拾了行囊,跟着王爷您走一趟。”
定王非常满意成大人的识相,人收下了,只淡淡对成大人说了一句话:“父皇常说,民心不可欺,望本王与成大人共勉之。”
成大人深深地弯下了腰:“是,下官谨记。”
队伍在进入下一个州府前,定王和锦绣在马车内闲聊,定王好奇的看着锦绣:“元大人,你最近既不看书,也不认真完成先生留给你的功课,一直在做手头上的事,奇奇怪怪的让人看不懂,你不打算跟本王说说吗?”
锦绣搁下手里的笔,突然认真问定王:“平民百姓家中,难道就不知道老天会大旱,相应的也会大涝吗?
大涝可能凭借个人力量难有作为,但针对旱灾,为何做不到提前储水呢?”
定王本是躺在一边儿看游记的,但听到锦绣这般问,坐直身体,认真对锦绣道:“百姓家中用以储水的水缸或者陶罐,最多让三口之家用上两日,若是靠着这个储水来应对旱灾,几乎没有可行性。
且不说普通百姓之家,就是京中贵族家,除了院中可能有一口井外,也就是多一口陶缸而已,整体应对旱灾都很无力,不是个别现象。”
锦绣点头:“确实如此,归根究底,就是没有极好的,大型的,储水工具。”
锦绣将手中的纸张递到定王面前,定王看的晕晕乎乎,显然不擅长看此类文书。
锦绣解释道:“下官这些天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最后终于想起来,臣之兄长周文,在北边儿任县令,曾在信中与臣说了一件趣事。
当时臣未在意,现在想来,竟觉十分有理。”
定王急了:“赶快说正题,这般磨磨唧唧的,真叫人受不了想钻进你脑壳里直接知道答案!”
锦绣还是那副不紧不慢的样子,打开折扇慢慢摇动,轻声道:“兄长曾说,他所在不远的地方,据当地人说,曾经有一片火山,几十年前爆发过一次,给当地百姓带去了极大的生活危机。
然而他无意间,发现火山灰与石灰石混合在一起,经过某种变化,产生的混合物,与碎石搅拌而成,产生的东西在硬化过后,非常坚硬,不仅能抵御风沙,还能抵抗水流的冲击,不管是陆地上的淡水,还是海里的咸水,都不能轻易渗透。”
定王眼睛一亮,瞬间听出来这东西的妙用:“果真?”
锦绣再次将手里的东西递到定王手里,这次定王就算看不懂,也珍而重之的将东西捧在手心。
锦绣指指定王手里的纸张,缓缓解释道:“兄长得知后,发觉此物甚好,可惜产量极低,于是私下命人研究,试探能否提高产量。
奈何兄长那边进度缓慢,便将此事告知于家里,臣父花重金找人帮着一起研究,刚好咱们出京前,出了点成果,但具体效果如何,臣不能保证,还需到了下一个州府,咱们找人试试才知晓。”
于是一行人进入康宁洲后,定王将所有事情都交给曲大人李大人去处理,自个儿带着锦绣,整天和几个工匠神神秘秘的,早出晚归,若不是特意去寻人,几乎是见不到他的影子的。
因为有了康来州的经验,曲大人开门见山,不和知州玩儿虚的,直接查看了当地情况,将康来州的经验照搬过来,适当改动,让两个熟悉打井流程的匠人,快速给当地匠人进行了简单培训,就进入风风火火的打井自救当中。
不管是巡查的人,还是当地父母官,或者是当地百姓,对当前现状都很满意。
巡查队完成了自己的任务,父母官眼看政绩要到手了,百姓的干旱危机有了解除的希望。无有人不满的。
一切走上正轨,曲大人终于空闲了半天时间,好不容易打听到定王的踪影,一路在护卫的带领下,到了城外一处破破烂烂的庄子上,见到了满身泥土,脸上黑一块儿白一块儿,手上沾满不知名东西,几乎看不出原型的定王和锦绣。
见此情景,曲大人眼前一黑,快速上前行礼:“殿下,您千金之体,如何能这般不顾礼仪,成何体统啊!”
定王跟没听见曲大人说什么似的,用脏乎乎的手,拉住锦绣已经看不出颜色的袖子,激动道:“成功了!成功了!我们真的成功了!”
锦绣心下也十分高兴,在这个缺衣少食,化学更是只有炼丹的道士在玩儿的年代,能制造出合格的水泥,简直难如登天,要解决的问题不知凡几。
索性现在终于成功了,尽管人工和成本非常高昂,大量生产的话,肯定价格高昂。
但这个年代,什么都不值钱,包括人工。
君不见,翻开史书,修黄陵,征民夫。修长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