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的科举日常 第133节(2/3)
他们那些大半年吃野菜充饥的人来说,着实算不上什么。
一定要叮嘱好手下的人,动员村民修建梯田的时候,态度要好,尽量不要与当地村民发生冲突,给差事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这件事交给了通判冯大人处理。
冯大人笑容满满道:“都是下官分内之事。”
其实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做好了,是多大的一项功绩,谁都想接手,但交给冯大人,至少大家面上是挑不出错的。
锦绣敲敲桌子,成功让众人回神:“还有件事,府城最近是不是涌进来很多乡下进城做工的百姓?”
负责这方面的江大人回答:“确实如此,咱们明安府百姓日子过得一向不富裕,家里地产不丰的,几乎全年都在四处找活儿干补贴家用。”
锦绣:“那就以衙门的名义,将这些人全部聚集起来,按照世面上的价格给工钱,让这些人帮着去乡下修梯田和灌排系统。”
锦绣想了下:“一事不烦二主,这件事就交给江大人来办。”
江大人应下来,又适当提出质疑:“下官估摸着,乡下也用不上那般多人。”
锦绣直接从书架后的一个格子里拿出一副简单的道路规划图,一一指给众人看:“本官私以为,咱们府城的街道实在残破不堪,且没有秩序。
府城尚且这样,乡下就更加不用想了,实在于行人不利。索性咱们自己有水泥,回头让多余的劳动力去先将府城的路修一修,就按照本官的图纸来修。
府城的修好了,就往各个县衙去,想来等明安府所有道路改造完毕,至少也需要两年,这两年时间,就要辛苦程大人了。”
最后锦绣补充道:“本官看过相关卷宗,村民们往日大多种一些花生芝麻豆类的农作物,别的地方先不管,五个示范村那里,今年一定要种水稻。
至于水稻种子,会有人给咱们送来的。到时候做好交接工作,这件事就交给孙大人了。”
其余人也没被锦绣放过,与包产到户一样,手头没事儿的全部打发到下面村子,见缝插针,组织当地官员和百信,赶在农闲时,抽时间进行梯田的改造事业。目光不能只盯着五个示范村。
倒是有位柳大人,年纪轻轻,平时话很少,存在感比较弱,在众人散场后,特意留下来。
这人也直接,大概是这些日子摸透了锦绣的性子,知道他是个做事喜欢干脆利落的,于是直接开口说明了缘由:“大人,下官家原本是世代农户出身,到了下官这里,幼时也没少跟着家人一起去田间地头种地收割。
过了这么多年,下官也放不下老家的几块儿地,农户人家日子过的实在太苦了,因此下官有事没事的除了自个儿琢磨,没少向当地的农户请教。
近两年,还真被下官发现了一些趣事。比方说有的农户家里沤的肥料撒在地里,庄稼长势极好,还有的人家用不起铁犁,即使好不容易置办一架铁犁,还需两头牛一起拉动方能使用。
两头牛与农家来说,是一笔天大的财富,因此有农人退而求其次,想办法将铁犁改造了一番,果然两人也能拉动。
因此,下官想,能不能将此种有益之法通过官府衙门,一并传播开去?”
锦绣摸摸下巴,思索道:“这是好事啊,不若这样,明儿用衙门的名义发布告出去,就说往后若是有改造犁或者农作物肥料之类的法子,可以来衙门登记。
若是经过证实,方法确实有效,官府一次性奖励五十两银子。五十两银子,一个普通农家不偷不抢,大概要积攒大半辈子吧,这样也不怕他们发现什么好东西,藏私不肯拿出来了。
有这五十两银子在前头吊着,也能激发大家的积极性。这件事就交给柳大人吧。”
柳大人一听双眼就亮了,这些年他除了本职工作外,做的最多的就是这方面的事,自问整个衙门里,没人能比得上自己。
信心满满的离开了。
锦绣背着手看了眼空荡荡的大堂,突然感叹:“不管是什么利益目的,但凡是个人,心里就有建功立业,扬名立万的想法啊!这不,只要给个机会,一个个嘴上说不要,身体却身诚实嘛!”
当然,这些人身体诚实背后还有什么小算盘,锦绣也能猜出一二。
一连处理了好几天事情,好不容易有空回后院儿去休息,才发现,不仅是自己忙,夫人也没少做事。
院子里焕然一新,走廊上,院子里的花草充满了生机,假山角落都被打扫的干干净净,来本地后新买的丫鬟婆子,前些日子看着还不甚有规矩。
这才几日功夫,这些人走在廊下,一个个规行矩步,见到他进来,无声的行了礼后,手头的事情也没耽搁下来。
径直来到小书房,果然夫人在里面算账,下面站着三个管事,锦绣进去的时候,其中一个管事正汇报完自己的差事。
锦绣只听他夫人三言两语就将这位管事接下来大半年的差事给安排的明明白白,管事本人也很信服,甚至真心实意的称赞了两句:“夫人想的甚是周到。
一定要叮嘱好手下的人,动员村民修建梯田的时候,态度要好,尽量不要与当地村民发生冲突,给差事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这件事交给了通判冯大人处理。
冯大人笑容满满道:“都是下官分内之事。”
其实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做好了,是多大的一项功绩,谁都想接手,但交给冯大人,至少大家面上是挑不出错的。
锦绣敲敲桌子,成功让众人回神:“还有件事,府城最近是不是涌进来很多乡下进城做工的百姓?”
负责这方面的江大人回答:“确实如此,咱们明安府百姓日子过得一向不富裕,家里地产不丰的,几乎全年都在四处找活儿干补贴家用。”
锦绣:“那就以衙门的名义,将这些人全部聚集起来,按照世面上的价格给工钱,让这些人帮着去乡下修梯田和灌排系统。”
锦绣想了下:“一事不烦二主,这件事就交给江大人来办。”
江大人应下来,又适当提出质疑:“下官估摸着,乡下也用不上那般多人。”
锦绣直接从书架后的一个格子里拿出一副简单的道路规划图,一一指给众人看:“本官私以为,咱们府城的街道实在残破不堪,且没有秩序。
府城尚且这样,乡下就更加不用想了,实在于行人不利。索性咱们自己有水泥,回头让多余的劳动力去先将府城的路修一修,就按照本官的图纸来修。
府城的修好了,就往各个县衙去,想来等明安府所有道路改造完毕,至少也需要两年,这两年时间,就要辛苦程大人了。”
最后锦绣补充道:“本官看过相关卷宗,村民们往日大多种一些花生芝麻豆类的农作物,别的地方先不管,五个示范村那里,今年一定要种水稻。
至于水稻种子,会有人给咱们送来的。到时候做好交接工作,这件事就交给孙大人了。”
其余人也没被锦绣放过,与包产到户一样,手头没事儿的全部打发到下面村子,见缝插针,组织当地官员和百信,赶在农闲时,抽时间进行梯田的改造事业。目光不能只盯着五个示范村。
倒是有位柳大人,年纪轻轻,平时话很少,存在感比较弱,在众人散场后,特意留下来。
这人也直接,大概是这些日子摸透了锦绣的性子,知道他是个做事喜欢干脆利落的,于是直接开口说明了缘由:“大人,下官家原本是世代农户出身,到了下官这里,幼时也没少跟着家人一起去田间地头种地收割。
过了这么多年,下官也放不下老家的几块儿地,农户人家日子过的实在太苦了,因此下官有事没事的除了自个儿琢磨,没少向当地的农户请教。
近两年,还真被下官发现了一些趣事。比方说有的农户家里沤的肥料撒在地里,庄稼长势极好,还有的人家用不起铁犁,即使好不容易置办一架铁犁,还需两头牛一起拉动方能使用。
两头牛与农家来说,是一笔天大的财富,因此有农人退而求其次,想办法将铁犁改造了一番,果然两人也能拉动。
因此,下官想,能不能将此种有益之法通过官府衙门,一并传播开去?”
锦绣摸摸下巴,思索道:“这是好事啊,不若这样,明儿用衙门的名义发布告出去,就说往后若是有改造犁或者农作物肥料之类的法子,可以来衙门登记。
若是经过证实,方法确实有效,官府一次性奖励五十两银子。五十两银子,一个普通农家不偷不抢,大概要积攒大半辈子吧,这样也不怕他们发现什么好东西,藏私不肯拿出来了。
有这五十两银子在前头吊着,也能激发大家的积极性。这件事就交给柳大人吧。”
柳大人一听双眼就亮了,这些年他除了本职工作外,做的最多的就是这方面的事,自问整个衙门里,没人能比得上自己。
信心满满的离开了。
锦绣背着手看了眼空荡荡的大堂,突然感叹:“不管是什么利益目的,但凡是个人,心里就有建功立业,扬名立万的想法啊!这不,只要给个机会,一个个嘴上说不要,身体却身诚实嘛!”
当然,这些人身体诚实背后还有什么小算盘,锦绣也能猜出一二。
一连处理了好几天事情,好不容易有空回后院儿去休息,才发现,不仅是自己忙,夫人也没少做事。
院子里焕然一新,走廊上,院子里的花草充满了生机,假山角落都被打扫的干干净净,来本地后新买的丫鬟婆子,前些日子看着还不甚有规矩。
这才几日功夫,这些人走在廊下,一个个规行矩步,见到他进来,无声的行了礼后,手头的事情也没耽搁下来。
径直来到小书房,果然夫人在里面算账,下面站着三个管事,锦绣进去的时候,其中一个管事正汇报完自己的差事。
锦绣只听他夫人三言两语就将这位管事接下来大半年的差事给安排的明明白白,管事本人也很信服,甚至真心实意的称赞了两句:“夫人想的甚是周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