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十有八九(1/2)
杨氏把王氏前日过来的事情说了一遍,张氏惊讶道:“啥?胡掌柜家看上咱们彩兰了?”
杨老太太沉吟道:“听你们说起过他家,倒是不错的,那天过来一看,他家那个后生也是个不错的,这门亲事倒是做得。”
“可不是,她家就两个孩子,上头那个是姑娘,已经出嫁了,就一个儿子,彩兰要是嫁过去,没有妯娌,也算省心。况且,胡掌柜夫妻俩都是和气的人。她跟我一说,我就觉得这门亲事不错,不过我也没有说什么,只说先要问问家里的意思。”
张氏听杨氏说完,也觉得很不错,那胡掌柜家里住在镇上,管着那么大一个酒楼,就这么一个儿子,带在身边教着,以后的前途肯定也错不了。而且,嫁去镇上,比就在村儿里,日子又好过得多,别的不说,地里的活肯定是不用沾手的。
虽然说杨彩兰在家里也没有让她下过地,不过女孩子嫁人就是第二次投胎,谁知道她去了夫家又是个什么样的情形?在村子里,有时候家里农忙,忙不过来,那媳妇儿肯定也得跟着下地的。就是不用下地,平日里喂猪喂鸡,捡柴种菜,也是事儿呢。
张氏越想越觉得这门亲事好,不过又有些犹豫:“好是好,不过,我就担心,人家门第比咱们高些,怕是规矩也多,彩兰就是咱们庄稼人家的丫头,性子又跳脱,怕回头嫁过去,她不讨婆婆喜欢。”
她这是担心人家会瞧不起杨彩兰是个乡下丫头。
“大嫂,你这就多虑了。人家要是看不上咱们乡下人,也不会跟我们家结交,更不会提起这门亲事来。再说了,我听说胡掌柜家里也是庄稼人出身,想必不会有那些看不起乡下人的想法。”
她这话说的也有道理,张氏心定了定,忍不住又问起胡天启的情况来。儿子成亲那日,倒是见过一面,不过自己忙里忙外的,倒是没有多注意。
“那孩子也不错,长得高高大大的,办事也周到。”杨氏突然想起一件事:“对了,他第一次过来我家的时候,彩兰也在,他俩见过一回面的。说起来,还闹了个笑话。”
杨氏便把那日胡天启第一次随父亲到自己家里运酒,她又误把胡天启当成登徒子的事情说了一遍。
“……我一看,还当这光天白日的,就敢上别人家里欺负起人来,上去好一顿臭骂。最后才发现,原是我误会了,人家是见彩兰要摔倒了,上去扶了一把。好在这孩子脾气好,无缘无故被我骂了一顿,也不生气。后来第二回来,还问过彩兰呢。”
这时一旁的林氏突然道:“哎哟,听你这一说,别是胡掌柜家那小子早就看上彩兰了吧?”
杨氏一愣,顿时豁然开朗。她就说怎么王氏突然提起要去给自家侄儿贺喜,说不准,还真是因为这个。她又想起,那日在杨家的时候,王氏就一直很是关注杨彩兰的样子,还问了侄女的许多事。
如今听二嫂这么一说,倒是一切都说得通了。天启先看上了彩兰,便求母亲去为他提亲,王氏这个做母亲的,自然对儿子的事上心,她又没有见过彩兰,这才找了理由自己亲自过去看了看,觉得合心意,又打听清楚彩兰还未定亲,这才向自己开了口。
杨氏忙把自己的猜测说了一遍。
杨老太太听完,对张氏笑道:“这么说来,你倒是不用担心了,要是人家看不上乡下丫头,听儿子这么一说,先就回绝了,也不必特意跑一趟咱们家去看彩兰了。”
张氏也是这么想,顿时心里乐开了花。儿子的终身大事刚办完,眼看着女儿也有着落了,还是这样好的一户人家。
“这样一说,果然不用担心了。不过也不好就这么定下来,既然彩兰见过他们家那个小子,我想着,要不等会问问她,看她是个什么意思?”
当初张氏嫁给杨大舅,她的母亲也曾问过她的意思,还是她自己点了头,才成了这门亲事。现如今日子过得也算不错,夫妻俩之间有商有量的,便是拌两句嘴,却谁也不往心里去。
她的母亲说,父母虽然觉得不错的,可是日子还是自己过,如果自己不乐意,那也不算一门好亲事。
因此,她也想着要问问女儿的意思。
张氏想到这里,便坐不住了,立马就要去把杨彩兰找过来。
杨氏忙起身:“你坐着吧,我去找她来,正好我去帮着晚儿做饭。”
厨房里正热火朝天的炒着菜,郑晚儿自然是掌勺的那个,杨彩兰依旧帮着她烧火,姐俩才几天没见,却像有着说不完的话,即使忙着,也不停的在聊天。
这时杨氏笑眯眯的走进来:“彩兰,你娘找你有事,快点过去吧。”
杨彩兰有些奇怪:“啥事儿啊大姑?我这还帮着晚儿烧着火呢。”
杨氏把她拉起来:“好孩子,你去了就知道了,你娘在我屋子里呢,快去吧,这里不用你,让大姑来。”
说着,忙把她推了出去。
杨彩兰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她大姑这样说,想必她娘确实找她有事儿,便也没再坚持,径直去了杨氏的屋子。
郑晚儿
杨老太太沉吟道:“听你们说起过他家,倒是不错的,那天过来一看,他家那个后生也是个不错的,这门亲事倒是做得。”
“可不是,她家就两个孩子,上头那个是姑娘,已经出嫁了,就一个儿子,彩兰要是嫁过去,没有妯娌,也算省心。况且,胡掌柜夫妻俩都是和气的人。她跟我一说,我就觉得这门亲事不错,不过我也没有说什么,只说先要问问家里的意思。”
张氏听杨氏说完,也觉得很不错,那胡掌柜家里住在镇上,管着那么大一个酒楼,就这么一个儿子,带在身边教着,以后的前途肯定也错不了。而且,嫁去镇上,比就在村儿里,日子又好过得多,别的不说,地里的活肯定是不用沾手的。
虽然说杨彩兰在家里也没有让她下过地,不过女孩子嫁人就是第二次投胎,谁知道她去了夫家又是个什么样的情形?在村子里,有时候家里农忙,忙不过来,那媳妇儿肯定也得跟着下地的。就是不用下地,平日里喂猪喂鸡,捡柴种菜,也是事儿呢。
张氏越想越觉得这门亲事好,不过又有些犹豫:“好是好,不过,我就担心,人家门第比咱们高些,怕是规矩也多,彩兰就是咱们庄稼人家的丫头,性子又跳脱,怕回头嫁过去,她不讨婆婆喜欢。”
她这是担心人家会瞧不起杨彩兰是个乡下丫头。
“大嫂,你这就多虑了。人家要是看不上咱们乡下人,也不会跟我们家结交,更不会提起这门亲事来。再说了,我听说胡掌柜家里也是庄稼人出身,想必不会有那些看不起乡下人的想法。”
她这话说的也有道理,张氏心定了定,忍不住又问起胡天启的情况来。儿子成亲那日,倒是见过一面,不过自己忙里忙外的,倒是没有多注意。
“那孩子也不错,长得高高大大的,办事也周到。”杨氏突然想起一件事:“对了,他第一次过来我家的时候,彩兰也在,他俩见过一回面的。说起来,还闹了个笑话。”
杨氏便把那日胡天启第一次随父亲到自己家里运酒,她又误把胡天启当成登徒子的事情说了一遍。
“……我一看,还当这光天白日的,就敢上别人家里欺负起人来,上去好一顿臭骂。最后才发现,原是我误会了,人家是见彩兰要摔倒了,上去扶了一把。好在这孩子脾气好,无缘无故被我骂了一顿,也不生气。后来第二回来,还问过彩兰呢。”
这时一旁的林氏突然道:“哎哟,听你这一说,别是胡掌柜家那小子早就看上彩兰了吧?”
杨氏一愣,顿时豁然开朗。她就说怎么王氏突然提起要去给自家侄儿贺喜,说不准,还真是因为这个。她又想起,那日在杨家的时候,王氏就一直很是关注杨彩兰的样子,还问了侄女的许多事。
如今听二嫂这么一说,倒是一切都说得通了。天启先看上了彩兰,便求母亲去为他提亲,王氏这个做母亲的,自然对儿子的事上心,她又没有见过彩兰,这才找了理由自己亲自过去看了看,觉得合心意,又打听清楚彩兰还未定亲,这才向自己开了口。
杨氏忙把自己的猜测说了一遍。
杨老太太听完,对张氏笑道:“这么说来,你倒是不用担心了,要是人家看不上乡下丫头,听儿子这么一说,先就回绝了,也不必特意跑一趟咱们家去看彩兰了。”
张氏也是这么想,顿时心里乐开了花。儿子的终身大事刚办完,眼看着女儿也有着落了,还是这样好的一户人家。
“这样一说,果然不用担心了。不过也不好就这么定下来,既然彩兰见过他们家那个小子,我想着,要不等会问问她,看她是个什么意思?”
当初张氏嫁给杨大舅,她的母亲也曾问过她的意思,还是她自己点了头,才成了这门亲事。现如今日子过得也算不错,夫妻俩之间有商有量的,便是拌两句嘴,却谁也不往心里去。
她的母亲说,父母虽然觉得不错的,可是日子还是自己过,如果自己不乐意,那也不算一门好亲事。
因此,她也想着要问问女儿的意思。
张氏想到这里,便坐不住了,立马就要去把杨彩兰找过来。
杨氏忙起身:“你坐着吧,我去找她来,正好我去帮着晚儿做饭。”
厨房里正热火朝天的炒着菜,郑晚儿自然是掌勺的那个,杨彩兰依旧帮着她烧火,姐俩才几天没见,却像有着说不完的话,即使忙着,也不停的在聊天。
这时杨氏笑眯眯的走进来:“彩兰,你娘找你有事,快点过去吧。”
杨彩兰有些奇怪:“啥事儿啊大姑?我这还帮着晚儿烧着火呢。”
杨氏把她拉起来:“好孩子,你去了就知道了,你娘在我屋子里呢,快去吧,这里不用你,让大姑来。”
说着,忙把她推了出去。
杨彩兰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她大姑这样说,想必她娘确实找她有事儿,便也没再坚持,径直去了杨氏的屋子。
郑晚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