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常遇春(1/2)
王璟带着张无忌和周芷若,直奔汉水河畔。周芷若只以为王璟带她回来看看老周,并不多言。张无忌却是好奇的问道:“大哥哥,不是去西域吗?来这里做什么?”
王璟回道:“等一个人!”再不多言,他估计常遇春没这么快过来,要住上一段时间,便吩咐周芷若喊老周出来摆渡,顺便给他们几人送饭,有他保护,就是元兵杀过来,也能护的周全。
就这样王璟,周芷若和张无忌三人在汉水河畔住了一个月。一个月时间里,周芷若在练习华山基础内功和华山基础剑法,小姑娘天赋极好,又勤奋,很快便耍的似模像样。张无忌一直在修炼张三丰教他的纯阳无极功,以打好基础,待找到九阳神功,便可一脉想承,加快进度。
王璟静静的立在河边,想起原著中汉水这个神奇的地方,而今由他开启,不禁暗自感叹。他这一个月也是勤加修炼,内功日益恢复。算算时间,常遇春应该差不多该过来了。
果然,第二天上午,江上一个洪亮的声音远远传来:“快些停船,把孩子乖乖交出,佛爷便饶了你的性命,否则莫怪无情。”这声音从波浪中传来,入耳清晰,显然呼叫之人内力不弱。
王璟抬起头来,只见两艘江船,如飞的划来,凝目瞧时,见前面一艘小船的船梢上坐着一个虬髯大汉,双手操桨急划,舱中坐着一个小男孩。后面一艘船身较大,舟中站着四名番僧,另有七八名蒙古武官。众武官拿起船板,帮同划水。那虬髯大汉膂力奇大,双桨一扳,小船便急冲丈余,但后面船上毕竟人多,两船相距越来越近。过不多时,众武官和番僧便弯弓搭箭,向那大汉射去。但听得羽箭破空,呜呜声响。
王璟让老周带着张无忌和周芷若退往河岸后边,自己拿起木浆,迅速划过去。
猛听得“啊”的一声惨呼,小船中男孩背心上中了一箭。那虬髯大汉一个失惊,俯身去看时,肩头和背上接连中箭,手中木桨拿捏不定,掉入江心,坐船登时不动。后面大船瞬即追上,七八名蒙古武官和番僧跳上小船。那虬髯大汉兀自不屈,拳打足踢,奋力抵御。
王璟喊道:“住手!”急速扳橹,将渡船摇近,跟着身子纵起,轻轻一跃,飘向小船。
两名蒙古武官嗖嗖两箭,向他射来,王璟运转破箭式,两箭瞬间回转,那两名武官哪里见过如此怪事,射出去的箭居然回返,反应不及,立时毙命。王璟踏上船板,施展身法,形同鬼魅,飘向那几名番僧和武官,每人面前剑光一闪,不过一刹那,那些番僧和武官尽皆倒下,只见得脖子处一道鲜红的血迹,再过得一会儿,鲜血才喷了出来,情形甚是骇人。
那大汉一手抱着男孩尸身,一手划船,很快便达到岸边。待上得岸来,老周急忙拿来一些布带,给那大汉包裹伤口。
王璟故意问道:“不知兄台如何称呼?何以被鞑子追杀?”
那大汉先是一拱手谢道:“多谢小兄弟相救,在下常遇春,乃是、、、乃是、、、”吞吞吐吐却不敢说完。他看到王璟如此武功,明教中人从未听说过这种年轻高手,心想肯定是名门正派中人,若说自己是明教中人,保不准对方翻脸。
王璟心知肚明,便说道:“常大哥忠心护幼主,又死战鞑子不退,端的是英雄了得,为何连自己来历都不敢明言?”
常遇春被王璟一激,便回到:“小兄弟,你是常某救命恩人,实不相瞒,常某是明教中人,怕你有所误解,这才不便相告。”
王璟哈哈一笑:“常兄莫不是怕我见到明教中人,提剑便杀,王某杀人,只看该杀不该杀,从不看对方是何身份!”
常遇春奇道:“王兄弟真是见解了得!我看王兄弟武功高强,不知如何称呼?”
“在下王璟!”王璟答道。
“原来是战败少林空闻大师的王少侠,怪不得!”常遇春一脸恍然的样子。
王璟没料到在武当的一番作为,搞的如今人尽皆知了,他却是不知,当天去武当赴宴的各门各派,早已经将他的战绩宣扬出去,以避免不长眼的弟子撞上。
王璟又说道:“常兄,这个孩子既已经死了,便入土为安吧。此处不是久留之地,安葬好我们先避开,以防鞑子再度来追。”
常遇春甚是悲伤,说道:“哎,我从信阳护送小主南下,途中与鞑子派来追捕的鹰爪交战几次,没想到还是没能护住小主。”说完将那小孩子衣服都脱了,挖一个坑就地掩埋,也不敢立碑。
王璟知道明教“赤条条来,赤条条去”的习俗,张无忌、周芷若、老周他们却是不知,心道:“这人真奇怪,安葬人剥光衣服做什么。”
常遇春埋葬好那小男孩,几人便顺流而下,直到晚上二更时分,才到得下方太平店。王璟吩咐将船离镇远远的停泊。老周到镇上买了食物,煮了饭菜,开在舱中小几之上,鸡、肉、鱼、蔬,一共煮了四大碗。
常遇春不动鱼肉,只是将那碗青菜吃了个精光,王璟几人却是不禁荤腥,张无忌、周芷若又暗自嘀咕:“这人真奇怪,居然不吃肉,还长的这么高大。”常遇春听到
王璟回道:“等一个人!”再不多言,他估计常遇春没这么快过来,要住上一段时间,便吩咐周芷若喊老周出来摆渡,顺便给他们几人送饭,有他保护,就是元兵杀过来,也能护的周全。
就这样王璟,周芷若和张无忌三人在汉水河畔住了一个月。一个月时间里,周芷若在练习华山基础内功和华山基础剑法,小姑娘天赋极好,又勤奋,很快便耍的似模像样。张无忌一直在修炼张三丰教他的纯阳无极功,以打好基础,待找到九阳神功,便可一脉想承,加快进度。
王璟静静的立在河边,想起原著中汉水这个神奇的地方,而今由他开启,不禁暗自感叹。他这一个月也是勤加修炼,内功日益恢复。算算时间,常遇春应该差不多该过来了。
果然,第二天上午,江上一个洪亮的声音远远传来:“快些停船,把孩子乖乖交出,佛爷便饶了你的性命,否则莫怪无情。”这声音从波浪中传来,入耳清晰,显然呼叫之人内力不弱。
王璟抬起头来,只见两艘江船,如飞的划来,凝目瞧时,见前面一艘小船的船梢上坐着一个虬髯大汉,双手操桨急划,舱中坐着一个小男孩。后面一艘船身较大,舟中站着四名番僧,另有七八名蒙古武官。众武官拿起船板,帮同划水。那虬髯大汉膂力奇大,双桨一扳,小船便急冲丈余,但后面船上毕竟人多,两船相距越来越近。过不多时,众武官和番僧便弯弓搭箭,向那大汉射去。但听得羽箭破空,呜呜声响。
王璟让老周带着张无忌和周芷若退往河岸后边,自己拿起木浆,迅速划过去。
猛听得“啊”的一声惨呼,小船中男孩背心上中了一箭。那虬髯大汉一个失惊,俯身去看时,肩头和背上接连中箭,手中木桨拿捏不定,掉入江心,坐船登时不动。后面大船瞬即追上,七八名蒙古武官和番僧跳上小船。那虬髯大汉兀自不屈,拳打足踢,奋力抵御。
王璟喊道:“住手!”急速扳橹,将渡船摇近,跟着身子纵起,轻轻一跃,飘向小船。
两名蒙古武官嗖嗖两箭,向他射来,王璟运转破箭式,两箭瞬间回转,那两名武官哪里见过如此怪事,射出去的箭居然回返,反应不及,立时毙命。王璟踏上船板,施展身法,形同鬼魅,飘向那几名番僧和武官,每人面前剑光一闪,不过一刹那,那些番僧和武官尽皆倒下,只见得脖子处一道鲜红的血迹,再过得一会儿,鲜血才喷了出来,情形甚是骇人。
那大汉一手抱着男孩尸身,一手划船,很快便达到岸边。待上得岸来,老周急忙拿来一些布带,给那大汉包裹伤口。
王璟故意问道:“不知兄台如何称呼?何以被鞑子追杀?”
那大汉先是一拱手谢道:“多谢小兄弟相救,在下常遇春,乃是、、、乃是、、、”吞吞吐吐却不敢说完。他看到王璟如此武功,明教中人从未听说过这种年轻高手,心想肯定是名门正派中人,若说自己是明教中人,保不准对方翻脸。
王璟心知肚明,便说道:“常大哥忠心护幼主,又死战鞑子不退,端的是英雄了得,为何连自己来历都不敢明言?”
常遇春被王璟一激,便回到:“小兄弟,你是常某救命恩人,实不相瞒,常某是明教中人,怕你有所误解,这才不便相告。”
王璟哈哈一笑:“常兄莫不是怕我见到明教中人,提剑便杀,王某杀人,只看该杀不该杀,从不看对方是何身份!”
常遇春奇道:“王兄弟真是见解了得!我看王兄弟武功高强,不知如何称呼?”
“在下王璟!”王璟答道。
“原来是战败少林空闻大师的王少侠,怪不得!”常遇春一脸恍然的样子。
王璟没料到在武当的一番作为,搞的如今人尽皆知了,他却是不知,当天去武当赴宴的各门各派,早已经将他的战绩宣扬出去,以避免不长眼的弟子撞上。
王璟又说道:“常兄,这个孩子既已经死了,便入土为安吧。此处不是久留之地,安葬好我们先避开,以防鞑子再度来追。”
常遇春甚是悲伤,说道:“哎,我从信阳护送小主南下,途中与鞑子派来追捕的鹰爪交战几次,没想到还是没能护住小主。”说完将那小孩子衣服都脱了,挖一个坑就地掩埋,也不敢立碑。
王璟知道明教“赤条条来,赤条条去”的习俗,张无忌、周芷若、老周他们却是不知,心道:“这人真奇怪,安葬人剥光衣服做什么。”
常遇春埋葬好那小男孩,几人便顺流而下,直到晚上二更时分,才到得下方太平店。王璟吩咐将船离镇远远的停泊。老周到镇上买了食物,煮了饭菜,开在舱中小几之上,鸡、肉、鱼、蔬,一共煮了四大碗。
常遇春不动鱼肉,只是将那碗青菜吃了个精光,王璟几人却是不禁荤腥,张无忌、周芷若又暗自嘀咕:“这人真奇怪,居然不吃肉,还长的这么高大。”常遇春听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