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不速之客(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大宋都城以北五十里外一处山坳里有着一个规模不算大的村落。虽然地处皇城脚下,村落却显得有些破败,丝毫没有周围其他几个因为新政的推广而慢慢富裕的村子光鲜亮丽。

    村中的居民却并不以为意,纵然村外已然因为新政的推行而沧海桑田,他们依旧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淳朴日子。

    村后一座小院是两年前新建的,院子不算小,前后大约有十几间屋子,篱笆墙围上一圈,上面爬满了碧绿色的藤蔓,在春风的轻抚下闪烁着绿油油的光。

    这座小院据说是一位告老还乡的京城大官所修建,为的是在此颐养天年,至于这位大官管至几品,村中人众说纷纭,却没有一人能够说清,众人只知道那位官员的一家老小并不需要劳作,每月十五,便会有一辆马车驶进小院的后房。

    而对于三不五时便会有身穿儒衫的书生进出小院,村民们都已习以为常,所以,当在村口田地里忙着干农活的村民们见到有一辆马车缓缓驶来,在车夫问明了道路之后朝村后驶去时,并未觉得这辆车有什么与众不同。

    小院的书房内,曾经叱咤风云的右相司马光正抱着一本封面已然泛黄的史书翻阅,司马光曾曾患历代史籍浩繁,学者难以遍览,一直打算编著一部通史,苦于公务繁多,未曾如愿,如今赋闲在家,自然是要一偿宿愿,以便青史留名了。

    门扉轻响,一位弟子推门而入,司马光并不看他,而是依旧盯着手中的史书不放,口中淡淡问了一句:“何事?”

    弟子站定了身子,随即朝老师弯腰行礼:“相国大人在院外求见。”

    “谁?”听闻弟子口中那似乎离自己已然十分遥远的称呼,司马光终于有了些反应,他将书放下,转过头,带着万般的狐疑念出了一个名字,“王安石?”

    小院之外,大宋相爷王安石正立于车旁仔细打量着周遭的环境,嗅着漫山遍野的青草香味,看着延绵不绝的青山绿水,一直为国事奔波劳碌的大宋第一权臣似乎也感觉到了一份融入自然之后的心旷神怡。

    “这司马老儿,到也会享清闲。”

    忽的“吱呀”一声响动传来,小院的柴门应声而开,须发皆白却精神奕奕的右相司马光背着双手踏着院中的青石板缓步而来,见到门外站着的果然是王安石,惊愕过后,还是朝着对方拱手施礼:“不知丞相当人光临寒舍,实在是有失远迎。”

    “司马相爷太过折煞老夫了。”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寒舍简陋,还请相爷海涵。”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有司马相爷在此,这小院又何陋之有?”

    这便是酸腐文人的尿性了,明明是朝堂之上两个针尖对麦芒的政客,哪怕再将对方恨得咬牙切齿,私下相见时依旧需要将对方吹捧一番。

    两会心长笑之后,司马光与王安石抬步入厅,分宾主落座。

    早有弟子送上茶水,两人却并不举杯,司马光对王安石略一颔首,开始询问对方此刻突然登门的来意。

    王安石朝着身边的小厮递了一个眼色,小厮立即会意,将怀中的一份公文递在司马光面前。看着印有“朝廷公文”印章的纸袋,司马光并未伸手去接,而是捋了捋长须:“王相这是何意啊?须知道老朽已然告老还乡,已无资格过问朝廷事务,王相此举,实在是难为老朽了。”

    王安石笑道:“相爷无需多虑,这只是前些日子南海之上我大宋水师与倭人之间一场海战的战报,并非其他。”

    司马光的眼中闪过一丝不解,却还是接过了战报仔细翻阅,良久之后,司马光将公文放在一边,长叹一声:“此战虽是战败,却打出了我大宋国威,穗州水师虽败犹荣。”

    王安石也道:“穗州水师统领滕浩藤将军的确是我大宋忠君爱国之典范。”

    “说他‘爱国’,老朽承认,‘忠君’?言过其实了吧。”司马光带着一丝讥笑望向一边的王安石,说话的语气不紧不慢,当中的讽刺却是丝毫不加掩饰,“据老朽所知,如今的大宋水师在三处建设水军大营,其实力不容小视,而他们的效忠之人,却是远在渔州的唐钰吧。”

    王安石一声苦笑,并未反驳司马光:“相爷也知道,我大宋此前国力空虚,大辽与西夏又对我中原地区虎视眈眈,朝廷忙着抗衡北方,哪有闲暇顾忌对朝廷而言毫无作用的水师呢,熙宁元年,倭人携高丽犯我海域,是唐钰在明州抵御两方的联合进攻,这才免除了大宋腹地的一场兵灾,从而意识到水军的至关重要,老夫也只能是任其发展,如今看来,唐钰的深谋远虑也并非杞人忧天。”

    对于唐钰,司马光却是又爱又恨,爱惜其才华,愤恨其不能为自己所用,王安石所推行的新政中有多处致命的缺陷,均是由唐钰为之谋划后将漏洞填补,青苗法的成功便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可以说新政推行至今还未出现什么大的纰漏,唐钰居功至伟。

    此刻王安石在自己面前提及此人,在司马光看来却是十足的炫耀。

    想到此处,司马光的脸色不由得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