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季遥走上了她人生之路(1/2)
来到光城当杂志记者的第一周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过。
大学的新闻系基本上招收的都是文科生,因此,新闻系中女生比较多。但是,千万不要把新闻系的妹子当成妹子,只要是想要做新闻这个行业的,基本上都要认命地成为任劳任怨的骡子,毕竟,这是一个女人当男人使,男人当畜生使的行业……
薛季遥趴在电脑面前,非常认真地在校对文字,这是每一个新闻行业入门新手都必须经历的过程。
校对的过程特别枯燥无味,校对的过程中除了看看字有没有错,还要考察一篇稿子中的用词问题,咬文嚼字,硬生生把自己逼成了文学系的人。
但是像她这种刚入门的新手,基本上就是看着字有没有打错,有没有什么地方用词不严谨的,其他的错误就算是她没检查出来也没关系,因为一篇新闻至少要校对过三遍才能放入杂志里面开始排版,除了第一遍是新人之外,其他的两遍都是由老手完成的。
即便如此,她还是要认真检查,尽量争取这些稿子能在她这里修改一遍后立刻过,毕竟实习生也不是只有她一个人,大家都想早点出去跑新闻,而不是待在校阅室当中,只有更认真、更优秀的那个人,才能早点获得出去跑新闻的机会。
比起其他实习生,薛季遥还是存在有一定优势。
当年在大学的时候,有一个中文系的妹子和她是对床,两人之间关系还算不错,当时想着或许中文系的课本对她以后会有帮助,之后每个学期都会借妹子上学期的课本来看,再加上她自己的量也不少,在遣词造句方面也算是擅长,所以,虽然她进公司开始实习的时间比起其他人来说,算是短的,却能够在短短时间内得到杂志社各位前辈的看重。
其中,直系前辈刘庆城对薛季遥的关注度是最高的。
刘庆城站在茶水间里,看着那个正趴在桌子面前看新闻稿的学妹,想起来自己第一次见到她的样子。
第一次和薛季遥见面,是在大三的时候,那个时候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他管辅导员要了一个大一新生助导的职位来做,而薛季遥正是他所带领的来自新闻系的大一新生。现在想想,还真是缘分,当时他本来是想要当播音系的助导,想看看另外一个行业的学生和自己新闻系的学生比起来,到底有什么区别,结果没选上播音系的助导,被辅导员给调到了新闻系。
薛季遥那个时候从乡下的高中考到第一学府的新闻系,足以证明她有超凡的学习能力——这些年虽然一直倡导着城乡平等,但就好像是大家毕业之后会选择在大城市里工作,说好要平等的就业资源、教育资源一类的,也都会优先向大城市倾斜。
能从乡下考到第一学府,其他的先不用讲,这学习能力和意志力必须要比常人强上许多。
他们学校在给学生寄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会顺便寄一张银行卡出去,学生激活了就可以使用,这张银行卡是用来交学费的。那个时候,因为薛季遥的银行卡里所属人的名字打错了,导致无法激活,为了赶在学校开始收学费之前把钱打进银行卡里,登记新生名单,她在报到的三天前就来到了学校,那个时候他已经开学了,所以去校门口接她。
记忆中,这个学妹是一个挺厉害的人,在别的大一新生都在开始庆祝自己开始大学生涯,在周围逛街、买衣服、寻找美食的时候,她会安静地在自习室里占据一个位置,风雨无阻地进行晨读、晚读,周末也会固定抽出至少六个小时的时间进行学习,除了新闻系的知识之外,还学了人文学院其他专业的知识。
那个时候刘庆城就觉得,此子必成大才,直到现在还是有这样的感觉。
他站在茶水间泡了两杯咖啡,然后看着薛季遥伸懒腰,看样子是手头的这一份新闻稿审核完毕了,便笑着,把咖啡端到了她的面前:“累了吧?喝点咖啡提提神。新闻工作一开始都是这样,枯燥无味,等到后面能出去跑新闻的时候,才能感受到这份职业带来的成就感。不过话说回来,每一份职业其实都是这样子的,万事开头难,但是开过头之后,就会享受到成就感。”
薛季遥恭恭敬敬地接过咖啡,道了声谢谢:“就算是做一个校阅的,前辈,我也觉得很开心。我毕业之后没有直接找工作,后来还接到了一个设计的工作,能够重新做回自己的本职工作,我真的很开心。”
这话回答得倒是不错,刘庆城眨了眨眼,凑到薛季遥的耳边说:“嗯,只有我们两个人的时候,你可以叫我学长,叫学长的话有好处,比如说,我可以给你开小灶。”
薛季遥笑着,小声地说了一句:“好,那开小灶的事情,就拜托学长了……”
刘庆城笑了笑。
这个人,果然是这几届出来的最优秀的学生,业务能力很强,为人也精明,懂得审时度势,难怪之前那老博士总是想着要让她留下来考研。
据说当初学妹是有考研的意向,也不知道到底是为了什么放弃了自己的学业?
手机响了一下,薛季遥扭过头看去,发现是微信的声音,刘庆城晃了晃自己手里的
大学的新闻系基本上招收的都是文科生,因此,新闻系中女生比较多。但是,千万不要把新闻系的妹子当成妹子,只要是想要做新闻这个行业的,基本上都要认命地成为任劳任怨的骡子,毕竟,这是一个女人当男人使,男人当畜生使的行业……
薛季遥趴在电脑面前,非常认真地在校对文字,这是每一个新闻行业入门新手都必须经历的过程。
校对的过程特别枯燥无味,校对的过程中除了看看字有没有错,还要考察一篇稿子中的用词问题,咬文嚼字,硬生生把自己逼成了文学系的人。
但是像她这种刚入门的新手,基本上就是看着字有没有打错,有没有什么地方用词不严谨的,其他的错误就算是她没检查出来也没关系,因为一篇新闻至少要校对过三遍才能放入杂志里面开始排版,除了第一遍是新人之外,其他的两遍都是由老手完成的。
即便如此,她还是要认真检查,尽量争取这些稿子能在她这里修改一遍后立刻过,毕竟实习生也不是只有她一个人,大家都想早点出去跑新闻,而不是待在校阅室当中,只有更认真、更优秀的那个人,才能早点获得出去跑新闻的机会。
比起其他实习生,薛季遥还是存在有一定优势。
当年在大学的时候,有一个中文系的妹子和她是对床,两人之间关系还算不错,当时想着或许中文系的课本对她以后会有帮助,之后每个学期都会借妹子上学期的课本来看,再加上她自己的量也不少,在遣词造句方面也算是擅长,所以,虽然她进公司开始实习的时间比起其他人来说,算是短的,却能够在短短时间内得到杂志社各位前辈的看重。
其中,直系前辈刘庆城对薛季遥的关注度是最高的。
刘庆城站在茶水间里,看着那个正趴在桌子面前看新闻稿的学妹,想起来自己第一次见到她的样子。
第一次和薛季遥见面,是在大三的时候,那个时候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他管辅导员要了一个大一新生助导的职位来做,而薛季遥正是他所带领的来自新闻系的大一新生。现在想想,还真是缘分,当时他本来是想要当播音系的助导,想看看另外一个行业的学生和自己新闻系的学生比起来,到底有什么区别,结果没选上播音系的助导,被辅导员给调到了新闻系。
薛季遥那个时候从乡下的高中考到第一学府的新闻系,足以证明她有超凡的学习能力——这些年虽然一直倡导着城乡平等,但就好像是大家毕业之后会选择在大城市里工作,说好要平等的就业资源、教育资源一类的,也都会优先向大城市倾斜。
能从乡下考到第一学府,其他的先不用讲,这学习能力和意志力必须要比常人强上许多。
他们学校在给学生寄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会顺便寄一张银行卡出去,学生激活了就可以使用,这张银行卡是用来交学费的。那个时候,因为薛季遥的银行卡里所属人的名字打错了,导致无法激活,为了赶在学校开始收学费之前把钱打进银行卡里,登记新生名单,她在报到的三天前就来到了学校,那个时候他已经开学了,所以去校门口接她。
记忆中,这个学妹是一个挺厉害的人,在别的大一新生都在开始庆祝自己开始大学生涯,在周围逛街、买衣服、寻找美食的时候,她会安静地在自习室里占据一个位置,风雨无阻地进行晨读、晚读,周末也会固定抽出至少六个小时的时间进行学习,除了新闻系的知识之外,还学了人文学院其他专业的知识。
那个时候刘庆城就觉得,此子必成大才,直到现在还是有这样的感觉。
他站在茶水间泡了两杯咖啡,然后看着薛季遥伸懒腰,看样子是手头的这一份新闻稿审核完毕了,便笑着,把咖啡端到了她的面前:“累了吧?喝点咖啡提提神。新闻工作一开始都是这样,枯燥无味,等到后面能出去跑新闻的时候,才能感受到这份职业带来的成就感。不过话说回来,每一份职业其实都是这样子的,万事开头难,但是开过头之后,就会享受到成就感。”
薛季遥恭恭敬敬地接过咖啡,道了声谢谢:“就算是做一个校阅的,前辈,我也觉得很开心。我毕业之后没有直接找工作,后来还接到了一个设计的工作,能够重新做回自己的本职工作,我真的很开心。”
这话回答得倒是不错,刘庆城眨了眨眼,凑到薛季遥的耳边说:“嗯,只有我们两个人的时候,你可以叫我学长,叫学长的话有好处,比如说,我可以给你开小灶。”
薛季遥笑着,小声地说了一句:“好,那开小灶的事情,就拜托学长了……”
刘庆城笑了笑。
这个人,果然是这几届出来的最优秀的学生,业务能力很强,为人也精明,懂得审时度势,难怪之前那老博士总是想着要让她留下来考研。
据说当初学妹是有考研的意向,也不知道到底是为了什么放弃了自己的学业?
手机响了一下,薛季遥扭过头看去,发现是微信的声音,刘庆城晃了晃自己手里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