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做回百姓(1/2)
当元载进入太极宫的偏殿的时候,李倓已经在主位上坐定了,这个时候的李倓并没有拿出什么胜利者的姿态来,而是笑眯眯的看着元载。
成王败寇这四个字,当真是有着一股相当神奇的力量,就短短一天的功夫,五十多岁的元载一下子就好像变成了个古稀之年的老头,足以见得这一次朝堂对他的摧残。
对于这样的情况,李倓也没啥好办法,只能是说一声抱歉而已,权利倾扎就是这么回事,身为当事者,败了就得有个败了的样子。
特别是现在李倓是君,他元载是臣,可以说元载的身家性命已经全部都掌握在李倓的手里了,不光是他的生死,又或者说是他家人的生死,如今都是李倓一句话的事,所以他必须得出现在李倓的面前,用自己的骄傲换取性命。
“臣,元载,叩见陛下!”
李倓登基这么长时间,也没看到元载对自己行了这么大的礼,不过到了这个时候,李倓对于现在的情况也并不怎么在意了,他享受的是自己征服了元载这个硕大的绊脚石的过程,对于结果,李倓还真就没有那么高的兴致了。
“起来吧,元相今日到朕这里,有何事,但说无妨。”
偏殿里只有李倓和元载这君臣二人,李倓的面色也是十分的平和,这倒是让元载的心里稍微松了口气。
“陛下,老臣,是来辞官的。”
这几个字再加上元载说出这几个字的时候的神情已经表现的十分清楚了,这个之前一天还在朝堂上指点江山的大唐宰相,是真的服软了。
说完了话之后,元载从自己的怀里抽出几张纸,双膝跪地就要给李倓呈上去。
在这个时代,一般的官吏告老还乡是很少有这么正式的流程的,元载这么做,无非就是想要让李倓放心罢了,这一点,李倓自然也是心知肚明的。
接过元载手里面的东西,李倓稍微一看才发现,这可不是一个元载要辞官还乡,而是他和他的三个儿子都要辞官。
之前李倓倒是没注意过元载的三个儿子,因为他们的官职对于李倓来说实在是有点小,并不值得去注意。
“元相这是怎么了,你要说你自己因为年纪的原因辞官,朕倒是没什么话说,你这三位公子又是如何?”
虽然元载心里面觉得李倓这是明知故问,但还是双膝跪地说道:“臣的确是老了,头脑已然是有些糊涂了,自然不适合在朝堂上担当重任,臣的这几个小辈,这么多年臣也是看在眼里,他们并不适合在长安城中做官,也并不能为大唐做出什么像样的贡献,所以臣恳请陛下,让我们元氏一族回到我们的老家吧,自此我们一族与大唐官场的缘分,也就算是尽了。”
李倓一听就明白了,这元载一番话,字里行间的都在告诉一个一个道理,那就是他真的是认命了,只需要李倓饶过他和他的几个儿子的性命也就行了。
而且他告诉李倓他要回乡,其中的意义也就是让李倓派人去监视他,言外之意,就是自己不可能再管任何大唐朝堂上的事儿了。
李倓当然知道,现在的元载不过就是自己脚下的一个蚂蚁,但凡要是下一次朝堂的时候自己把流言的事和回纥的事往他的身上一扣,他不单单是朝堂上待不下去了,命是一定都保不住的,别的不说,就冲着身份大唐的宰相却在暗中接受回纥可汗的礼品这一条,他就要够呛了。
所以李倓想要让元载活下去,就不能在朝堂上戳穿这件事,虽然这个时候两个人都没有说,但却是心照不宣的。
李倓看着眼前这个匍匐在自己身下的老人,元载他还是了解过的,曾几何时,也是个出身寒门的学子,为了考取功名付出了十分的努力,跟张巡一样,中了进士,做过县尉。
他到这个位置上,那也是一步步从底层爬起来的,只不过是到了一定的高度之后忘记了自己的初心罢了。
“元相既然都如此说了,朕倒是不应该横加阻拦,只不过朕希望元相若是真的辞官回了乡之后,能好好的睁开眼睛看一看我大唐百姓的生活到底如何,最好的情况,就是元相也过一过这大唐普通百姓的生活,看一看咱们在朝堂上做这些个无用的唇枪舌战到底会让百姓承受多大的痛苦,等到元相什么时候感同身受了,找回了数十年前考取功名时候的感觉,朕的心中,恐怕对你也就没什么怨恨了。”
太露骨的话李倓没有说,但是就这两句,就已经足够让元载知道他这个人在李倓的心里面绝对是中门大开,一丁点的秘密都没有了。
而且李倓这话里话外说的也是明白,你元载一家人想要回乡去可以,但是想要回乡去享受生活却肯定是不行的,你回去就跟一个普通大唐百姓那样生活,要不然的话,李倓依旧不想饶了他。
元载在朝堂上干的事儿虽然也不算是罄竹难书,但是有一个他在,大唐的朝堂就绝对不会是一个干实事的朝堂,至少在李亨这一朝,元载是把大唐的朝堂给耽误了够呛,而这些在李倓看来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陛下,臣谨记陛下教诲,回乡之后,定会与府中之人自食
成王败寇这四个字,当真是有着一股相当神奇的力量,就短短一天的功夫,五十多岁的元载一下子就好像变成了个古稀之年的老头,足以见得这一次朝堂对他的摧残。
对于这样的情况,李倓也没啥好办法,只能是说一声抱歉而已,权利倾扎就是这么回事,身为当事者,败了就得有个败了的样子。
特别是现在李倓是君,他元载是臣,可以说元载的身家性命已经全部都掌握在李倓的手里了,不光是他的生死,又或者说是他家人的生死,如今都是李倓一句话的事,所以他必须得出现在李倓的面前,用自己的骄傲换取性命。
“臣,元载,叩见陛下!”
李倓登基这么长时间,也没看到元载对自己行了这么大的礼,不过到了这个时候,李倓对于现在的情况也并不怎么在意了,他享受的是自己征服了元载这个硕大的绊脚石的过程,对于结果,李倓还真就没有那么高的兴致了。
“起来吧,元相今日到朕这里,有何事,但说无妨。”
偏殿里只有李倓和元载这君臣二人,李倓的面色也是十分的平和,这倒是让元载的心里稍微松了口气。
“陛下,老臣,是来辞官的。”
这几个字再加上元载说出这几个字的时候的神情已经表现的十分清楚了,这个之前一天还在朝堂上指点江山的大唐宰相,是真的服软了。
说完了话之后,元载从自己的怀里抽出几张纸,双膝跪地就要给李倓呈上去。
在这个时代,一般的官吏告老还乡是很少有这么正式的流程的,元载这么做,无非就是想要让李倓放心罢了,这一点,李倓自然也是心知肚明的。
接过元载手里面的东西,李倓稍微一看才发现,这可不是一个元载要辞官还乡,而是他和他的三个儿子都要辞官。
之前李倓倒是没注意过元载的三个儿子,因为他们的官职对于李倓来说实在是有点小,并不值得去注意。
“元相这是怎么了,你要说你自己因为年纪的原因辞官,朕倒是没什么话说,你这三位公子又是如何?”
虽然元载心里面觉得李倓这是明知故问,但还是双膝跪地说道:“臣的确是老了,头脑已然是有些糊涂了,自然不适合在朝堂上担当重任,臣的这几个小辈,这么多年臣也是看在眼里,他们并不适合在长安城中做官,也并不能为大唐做出什么像样的贡献,所以臣恳请陛下,让我们元氏一族回到我们的老家吧,自此我们一族与大唐官场的缘分,也就算是尽了。”
李倓一听就明白了,这元载一番话,字里行间的都在告诉一个一个道理,那就是他真的是认命了,只需要李倓饶过他和他的几个儿子的性命也就行了。
而且他告诉李倓他要回乡,其中的意义也就是让李倓派人去监视他,言外之意,就是自己不可能再管任何大唐朝堂上的事儿了。
李倓当然知道,现在的元载不过就是自己脚下的一个蚂蚁,但凡要是下一次朝堂的时候自己把流言的事和回纥的事往他的身上一扣,他不单单是朝堂上待不下去了,命是一定都保不住的,别的不说,就冲着身份大唐的宰相却在暗中接受回纥可汗的礼品这一条,他就要够呛了。
所以李倓想要让元载活下去,就不能在朝堂上戳穿这件事,虽然这个时候两个人都没有说,但却是心照不宣的。
李倓看着眼前这个匍匐在自己身下的老人,元载他还是了解过的,曾几何时,也是个出身寒门的学子,为了考取功名付出了十分的努力,跟张巡一样,中了进士,做过县尉。
他到这个位置上,那也是一步步从底层爬起来的,只不过是到了一定的高度之后忘记了自己的初心罢了。
“元相既然都如此说了,朕倒是不应该横加阻拦,只不过朕希望元相若是真的辞官回了乡之后,能好好的睁开眼睛看一看我大唐百姓的生活到底如何,最好的情况,就是元相也过一过这大唐普通百姓的生活,看一看咱们在朝堂上做这些个无用的唇枪舌战到底会让百姓承受多大的痛苦,等到元相什么时候感同身受了,找回了数十年前考取功名时候的感觉,朕的心中,恐怕对你也就没什么怨恨了。”
太露骨的话李倓没有说,但是就这两句,就已经足够让元载知道他这个人在李倓的心里面绝对是中门大开,一丁点的秘密都没有了。
而且李倓这话里话外说的也是明白,你元载一家人想要回乡去可以,但是想要回乡去享受生活却肯定是不行的,你回去就跟一个普通大唐百姓那样生活,要不然的话,李倓依旧不想饶了他。
元载在朝堂上干的事儿虽然也不算是罄竹难书,但是有一个他在,大唐的朝堂就绝对不会是一个干实事的朝堂,至少在李亨这一朝,元载是把大唐的朝堂给耽误了够呛,而这些在李倓看来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陛下,臣谨记陛下教诲,回乡之后,定会与府中之人自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