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实践出真知!(1/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李靖、尉迟敬德和程咬金等人闻言顿时纷纷上前。

    在“玻璃窗”面前照了又照,然后撩了一下自己的黑发。

    “嗨,俺老黑果然就是英俊潇酒!”尉迟敬德一脸自恋的得意说道。

    “可快拉倒吧!要说长相,陛下才是天下首屈一指!陛下都没有如此说话,你算个屁啊!”

    程咬金闻言一脸不屑的怼道。

    “还真别说,这玩意儿映照得人还真够清晰的,比最好最亮的铜镜都还要更清晰!”

    “它能清楚分明的映照出色彩来!”

    一帮大唐的高级将领七嘴八舌的议论着,听得林轩有些哭笑不得。

    一面在现代普通得再普通不过的玻璃,在他们眼里却成了神奇惊异的奇物?

    这其实也不怪他们如此。

    华夏古代称玻璃为“琉琳”、“流离”、“琉璃”、“颇黎”。

    “琉璃”是用火烧的玻璃质珠子以及其它一些透明物质的统称。

    古代人是在冶炼青铜的过程中,无意中发现了半透明、鲜艳的玻璃质,引起了工匠们的注意,经过他们的稍稍加工,便制成了精美的玻璃装饰品。

    华夏古代玻璃虽为中国古人的独立发明,但其发展缓慢,并一直保持着其固有的特点,就是既具有绚丽多彩、晶莹璀璨的优点,又有轻脆易碎、不耐高温、不适应骤冷骤热的缺点。

    这是因为它的主要成分是铅钡,烧成温度较低所致。

    铅钡玻璃不适合制作饮食器皿,只适合加工成各种装饰品、礼器和随葬品等,因此,比起陶瓷、青铜、玉石器来,玻璃器具用途狭小、发展也很不充分。

    华夏古玻璃是由本国工匠独自发明制造的,它以悠久的历史、精美的造型、独特的成分自成体系。

    但是,中国古玻璃与西方古玻璃相比,在某些方面还是有些逊色之处。

    西方古玻璃一直以钠钙玻璃为主,耐温性能较好,对骤冷骤热的适应性较强,因此西方古玻璃的用途和生产量都远大于中国古玻璃。

    玻璃是在清代传入我国的。

    当欧洲制造的晶莹透明的玻璃制品传入我国后,颇受统治者的喜爱。

    乐于接受外来科学技术的康熙皇帝,当即下定决心生产和制造属于中国自己的优质玻璃器。

    康熙三十四年内务府曾经设立过玻璃作坊,由传教士指导技术,仿西洋之法制造玻璃,建立了清宫玻璃厂。

    “青龙王,此是何物啊?”

    李靖上前手指着玻璃窗,一脸好奇的询问着林轩。

    林轩闻言笑着欣然回应道:“这叫玻璃,是像琉璃一样熔融冷却出来的东西,类似于琉璃。”

    “只是它所用的原料不同,制作工艺也复杂了一点而已。”

    “等以后大唐的工匠们技术进步了,那就可以想怎么弄就怎么弄了,你们就是想把这玻璃窗装在自家的窗户上都没有问题。”

    李靖闻言顿时有些心驰神往,一脸的兴奋之色。

    随后林轩环顾了一下四周的众人,淡淡的说道:“你们都看得差不多了吧?”

    “你们都别光瞧热闹了,都算一算这一节车厢里头,大概能够站下多少人?”

    这节车厢十分的简陋,除了窗户以外,可谓是什么都没有。

    不过这样一来,自然也有好处,那就是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其宽敞的空间。

    “我看看,来算一下……”

    尉迟敬德闻言稍稍丈量了一番,一脸正色的沉吟道:“还挺大的,每个人给予一点点活动空间就好,就算是让他们蹲坐吧!”

    “站五六百个人,应该是没什么问题。”

    尉迟敬德估算了一番之后,淡淡的说道。

    此话一出。

    林轩灵光一现,欣然的说道:“实践出真知,这样吧,直接叫士兵们进来,实际测算一下,我们不就一目了然,清楚得知道了吗?”

    话音刚落。

    李世民闻言点了点头,随后就让李靖下令去了。

    不一会儿,在李靖统一的号令之下,一队士兵便鱼贯而入,一个个井然有序的排好队,进入了这一节车厢,而后盘腿坐下。

    每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很小,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活动的空间,中间起码留下了一条能走动过人的通道。

    片刻过后。

    “停!”

    李靖威严的喝令了一声,外头的士兵便不再进入。

    那个刚好被叫停的士兵顿时露出了一脸懊丧的表情,觉得自己的运气实在是忒不好了!

    “没事儿,你们等会儿再上去。”

    www.pettt.com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