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101.厦倾(2/3)
啦,这里是宁肃县。通缉文书没有了,我把满县城都给逛遍了,都没有。”
夏竹惊喜问道:“我家老爷没事儿了?”
高媛一愣,这个她不知道啊。
还是柴文道有主意,立刻给嫂娘解围:“这个等咱们出去打探一番就是了,好在没有了通缉文书,以后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在外行走了。”
他们叔侄俩也终于不用被迫昏睡了,好幸福。
高媛计算路程:“咱们在路上已经走了一个多月了,再有一个月就能到家了。走了一多半的路了呢,真好。”
柴伐北对于未来在晋中的生活很是向往,上辈子就住了半年时间,就那短短的半年,是他和叔父一生中最怀念的幸福时光。一听高媛说还有一个月就能到晋中,心中欢喜,立刻道:“娘,咱们在晋水河边上买房子吧,那地方离夜市近。”
高媛心里欢喜,自然答应:“好,还要找个离书塾近的。也不知道晋中城里有没有好的书塾,到时候咱们好好找一找。一定给你们找个好先生。”
夏竹见他们一家子满怀欢喜地憧憬规划着未来,心里酸楚,不由看着自家懵懂无知的两个公子。范诚旭不过比柴伐北小一岁,心智上却不知差了多少。也不知道柴家上辈子烧了多少高香,竟能养出这么伶俐懂事的两个孩子来。
高媛见夏竹脸上又带了郁郁之色,心里不由暗叹了一口气。一人向隅满坐不乐,她一个当人家丫鬟的,能有什么见识?自己也不能苛求她,便慢慢地收了笑脸,对着范诚旭兄弟俩道:“等到了京城,旭哥儿和阳哥儿也去读书好不好?”
范诚旭到底懂事些,这些日子跟着柴家两个大的也学了不少眉眼高低,便点头道:“嗯,我们都去读书,还要学武,学兵法。”
“好孩子,你可要牢牢记着你的话,要好好读书学武,将来当个大将军。”高媛从来不敷衍孩子,便认真地道。
范诚旭大声道;“我记得了。”
范诚阳似懂非懂地跟着学;“我也记得了。”
夏竹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高媛实在不想这难得的好气氛被破坏了去,当下就决定带着几个人好好地上街逛一逛。
掌柜的有些纳闷,刚才出去的是六个人吧?怎么他明明记得那个柴娘子住店的时候,是三个人的?多出来的那三个人是什么时候进来的?
真是老了,就连客人什么时候进的店都忘记了。翻翻账册,竟没有那三个人的记录。若是等他们再回来,定要问个清楚明白才好。
为了庆祝大家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在外行走,高媛大手笔地带着大家进了一家酒楼。包间她舍不得,大堂却是没问题的。这家酒楼还有个好处,大堂里头还有一个说书的呢。
高媛挑了一个离说书位置不远的桌子,伙计说了,再等上不到两刻钟,就到说书时间了。
高媛要了几样招牌菜,荤素搭配地摆了半桌子。妇孺不用酒,也不用茶,只要了一壶菊花冰糖茶,慢慢地喝了消火。
这家酒楼的生意显然不错,很多客人都是赶着说书的点儿来的。就在大堂坐了七八成满的时候,说书的先生终于在千呼万唤中登台亮相,醒木一拍,开始了今天的说书时间。
“各位,今日咱们说的这个,不是前朝旧事,也不是仙鬼神佛,而是今朝的真人真事。小老儿得了县尊大人的令,把这一段细细给大家讲来,也让各位客官知道这天地不可欺、祖宗不可辱的道理。”
说书先生字正腔圆,开场白一说,立刻得了大家的叫好之声。还有性急的问,朝廷里到底又出了什么大事。
高媛低声问柴文道:“朝堂上的大事,也能在这里讲吗?”
柴文道知道嫂娘对于这些事情一窍不通,便解释道:“若是有些什么大事需要广而告之,当地的知县便让这些说书的先生宣讲一二,也省得衙役们敲锣打鼓地到处讲了。”
明白了,敢情这说书的先生,还兼任县衙的宣传工作。
正好,就当故事听好了。
说书先生正文一开,夏竹的脸一下子就变得严肃起来。
“话说咱们大夏朝,自太祖建朝以来,已有三百四十八年整。当年有八位大将,跟着太祖爷南征北战,立下赫赫功勋,均被封为超品的国公,世袭罔替,分别为英、盛、宁、荣、镇、肃、严、武八家。其中英、盛、宁、荣四家镇守四边,镇、肃、严、武四家居于京城。三百多年沧桑巨变,盛国公被鞑子灭了门,只留下牌位配享太庙;宁国公当年倾全族之力出海肃倭,再无消息;如今只有英荣两位国公一西一南,为国戍边。家族兴盛,子孙争气,却是个传世的典范人家。
“京中四家,严国公在景云之乱中灭族,只留远房偏枝勉强维系个血脉传承,国公的爵位却是丢了的;武国公在景云之乱中也没逃过,在后来的清算中被抄家罢爵,发配边疆,也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后人活着。开国八大国公府,今年年初的时候就只有了四家。
“各位客官,为何说今年年初呢?这是因为啊,就在这个月,开国四大国公
夏竹惊喜问道:“我家老爷没事儿了?”
高媛一愣,这个她不知道啊。
还是柴文道有主意,立刻给嫂娘解围:“这个等咱们出去打探一番就是了,好在没有了通缉文书,以后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在外行走了。”
他们叔侄俩也终于不用被迫昏睡了,好幸福。
高媛计算路程:“咱们在路上已经走了一个多月了,再有一个月就能到家了。走了一多半的路了呢,真好。”
柴伐北对于未来在晋中的生活很是向往,上辈子就住了半年时间,就那短短的半年,是他和叔父一生中最怀念的幸福时光。一听高媛说还有一个月就能到晋中,心中欢喜,立刻道:“娘,咱们在晋水河边上买房子吧,那地方离夜市近。”
高媛心里欢喜,自然答应:“好,还要找个离书塾近的。也不知道晋中城里有没有好的书塾,到时候咱们好好找一找。一定给你们找个好先生。”
夏竹见他们一家子满怀欢喜地憧憬规划着未来,心里酸楚,不由看着自家懵懂无知的两个公子。范诚旭不过比柴伐北小一岁,心智上却不知差了多少。也不知道柴家上辈子烧了多少高香,竟能养出这么伶俐懂事的两个孩子来。
高媛见夏竹脸上又带了郁郁之色,心里不由暗叹了一口气。一人向隅满坐不乐,她一个当人家丫鬟的,能有什么见识?自己也不能苛求她,便慢慢地收了笑脸,对着范诚旭兄弟俩道:“等到了京城,旭哥儿和阳哥儿也去读书好不好?”
范诚旭到底懂事些,这些日子跟着柴家两个大的也学了不少眉眼高低,便点头道:“嗯,我们都去读书,还要学武,学兵法。”
“好孩子,你可要牢牢记着你的话,要好好读书学武,将来当个大将军。”高媛从来不敷衍孩子,便认真地道。
范诚旭大声道;“我记得了。”
范诚阳似懂非懂地跟着学;“我也记得了。”
夏竹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高媛实在不想这难得的好气氛被破坏了去,当下就决定带着几个人好好地上街逛一逛。
掌柜的有些纳闷,刚才出去的是六个人吧?怎么他明明记得那个柴娘子住店的时候,是三个人的?多出来的那三个人是什么时候进来的?
真是老了,就连客人什么时候进的店都忘记了。翻翻账册,竟没有那三个人的记录。若是等他们再回来,定要问个清楚明白才好。
为了庆祝大家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在外行走,高媛大手笔地带着大家进了一家酒楼。包间她舍不得,大堂却是没问题的。这家酒楼还有个好处,大堂里头还有一个说书的呢。
高媛挑了一个离说书位置不远的桌子,伙计说了,再等上不到两刻钟,就到说书时间了。
高媛要了几样招牌菜,荤素搭配地摆了半桌子。妇孺不用酒,也不用茶,只要了一壶菊花冰糖茶,慢慢地喝了消火。
这家酒楼的生意显然不错,很多客人都是赶着说书的点儿来的。就在大堂坐了七八成满的时候,说书的先生终于在千呼万唤中登台亮相,醒木一拍,开始了今天的说书时间。
“各位,今日咱们说的这个,不是前朝旧事,也不是仙鬼神佛,而是今朝的真人真事。小老儿得了县尊大人的令,把这一段细细给大家讲来,也让各位客官知道这天地不可欺、祖宗不可辱的道理。”
说书先生字正腔圆,开场白一说,立刻得了大家的叫好之声。还有性急的问,朝廷里到底又出了什么大事。
高媛低声问柴文道:“朝堂上的大事,也能在这里讲吗?”
柴文道知道嫂娘对于这些事情一窍不通,便解释道:“若是有些什么大事需要广而告之,当地的知县便让这些说书的先生宣讲一二,也省得衙役们敲锣打鼓地到处讲了。”
明白了,敢情这说书的先生,还兼任县衙的宣传工作。
正好,就当故事听好了。
说书先生正文一开,夏竹的脸一下子就变得严肃起来。
“话说咱们大夏朝,自太祖建朝以来,已有三百四十八年整。当年有八位大将,跟着太祖爷南征北战,立下赫赫功勋,均被封为超品的国公,世袭罔替,分别为英、盛、宁、荣、镇、肃、严、武八家。其中英、盛、宁、荣四家镇守四边,镇、肃、严、武四家居于京城。三百多年沧桑巨变,盛国公被鞑子灭了门,只留下牌位配享太庙;宁国公当年倾全族之力出海肃倭,再无消息;如今只有英荣两位国公一西一南,为国戍边。家族兴盛,子孙争气,却是个传世的典范人家。
“京中四家,严国公在景云之乱中灭族,只留远房偏枝勉强维系个血脉传承,国公的爵位却是丢了的;武国公在景云之乱中也没逃过,在后来的清算中被抄家罢爵,发配边疆,也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后人活着。开国八大国公府,今年年初的时候就只有了四家。
“各位客官,为何说今年年初呢?这是因为啊,就在这个月,开国四大国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