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140.暗潮(2/3)
朱,你怎地了?”
朱掌柜这才意识到,身边还有个人,还是个已经站定了立场的人。他不觉大悔,自己刚才太过于失态了。
“哦,哦,老哥,你这事说的,太出乎意料了,我这一时半会儿的,没反应过来。”
柴文柱立刻点头道:“可不就是,比话本里说的还邪乎呢。我跟你说啊,可不仅仅是这个。我那个弟妹啊,也算是个能干的。想当年……”
将正在干的正事忘得干干净净,搜干净了肠子、刮秃噜了肚子,把自己当年从爹娘那里听到的、五叔五婶那儿闲聊知晓的、村里人扯皮时偶尔顺来的消息,掺进今日收到的新鲜出炉的信息中,添了些油,加了些醋,拌成鲜亮亮香喷喷脆生生的一道美味佳肴,得意地端了上来。
朱掌柜迫不及防地遭遇了这一场听觉大宴,只觉得瞌睡碰上送枕头的,送的还是最舒服的那一款,心中顿时如翻倒了调料罐子,一时甜一时苦,又有咸香酸辣之味夹杂其中,心里的那点儿见不得人的小心思变了又变,到最后总算是摆对了位置,打定了主意。
等柴大员外终于长篇大论地把话说完,他轻咳了一声,义正言辞地道:“这样的女子,着实令人敬佩。柴兄放心,我定会将这事原原本本地写下来,立刻送往京城。”
柴文柱:“……”对哦,还有写信这一回事呢。
“你写,你写。”看看天色也不早了,还去点了好几盏油灯给朱掌柜照着亮,殷勤地去伸手给他磨墨。
朱掌柜急忙制止:“柴兄,我自己来,自己来。”再不说话,他那花了好几两银子买的宝贝墨锭都要给这位大老粗糟践完了。
柴文柱嘿嘿笑着放下墨锭,他也不愿意干这活儿,太费手指头,真不如他那弓箭拿起来舒服。见朱掌柜下笔如飞,一气呵成,满满地写了两张纸才停下来。想想刚才自己说的话,觉得这个字数还是比较合理的。
朱掌柜轻轻地吹干墨迹,装进标着真武侯家徽的信封,又拿了专门的蜡烛出来,在油灯上点燃了,等那蜡芯上的火苗降下去又升上来,蜡烛中间最靠近蜡芯的位置,很快就成了液状。等那液体够了一滴,将蜡烛倾斜,那滴烛泪稳稳地落在了封口正中。他一口吹熄了蜡烛,另一只手已经拿起粮铺专门用来写信的戳子来,趁着烛泪还软着,轻轻地印了上去,信封中间立刻多了一个小小的印记,是一柄长枪的形状。
这柄长枪,就是真武侯家的家徽了。据说这柄长枪是真武侯最喜欢用的兵器,曾经伴随着真武侯经历过许多重要战役,可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能成为真武侯家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别看真武侯出身草莽,可自从娶了永安侯家的闺女之后,这排场也就迅速地摆起来了,就连家徽这种百年世家才有的东西,也没落下。只是好像都是从人家永安侯家照搬来的,就连家徽也跟人家如出一辙,永安侯家用的也是家主曾经用过的兵器,不过人家的那代家主都已经作古了上百年,骨头都化成灰了。
柴文柱亲眼看着朱掌柜写了信,封了口。信封也是粮店专用的,上面除了有真武侯家的家徽,还在右下角有一个小小的戳印,上面的字他在粮店门口的招牌和幌子上都见过,是他认识的为数不多的字之二:谷丰。
柴文柱放心了,尤其是在第二天自己亲手把信交到官方的邮驿之后。看官邮的差人收了一两银子的邮资后,在信上盖了个戳,放到了最大的那个方格子里。他不放心,还问了问,那个官差虽然有些不耐烦,看在他的信是寄往京城真武侯府上的面子上,还是回答了他那个是不是寄往京城的傻问题。
柴文柱觉得自己完成了一件大事,还是一件天大的大好事,心满意足地哼着小调,坐上车回去了。走到一半想起来,这事应该跟自家兄弟说一声。于是马车转头,直奔高媛的店铺。
谁知大门紧闭,锁将军当道,大悔当日怎么没细细询问他们的住处,只好悻悻而归。想起来自己在城里已经耽搁好几天,家中胖儿子也不知道如何了。等京城中的来信怎么也得一个月,便放下城中事务,无事一身轻地回乡下自家去了。
他自己眼睁睁看着朱掌柜写了信封了口盖了戳,信还是自己亲手去寄的,打死也不信这里头还会有什么不妥之处。
不妥之处偏偏是有的,朱掌柜当时长了个心眼,一切均正常,只在信封的外皮上使了个小坏。
柴文柱从来没有给京城寄过信,也没见过朱掌柜给京城寄信,却是不知道真武侯家的铺子给京城寄信,信封上是有讲究的。铺子名字用隶书写的,是铺子事务,归前院账房处置。真武侯若是没有功夫,也就到账房这里为止了。铺子名字用小楷写的,却是家信,归内宅处理。
朱掌柜的信皮上,铺子名字是用小楷字体。
这年头识字的人不多,亲戚朋友遍天下的人家更是少之又少。这封寄往京城的信件便在官邮处的小格子里孤零零地躺了小半个月,终于凑够了寄出去的五封信,被装在专用的木盒子里上了锁,和其他盒子一起装了箱,然后运到了马车上,晃晃悠悠地让驽马拉着,运往了京城。
朱掌柜这才意识到,身边还有个人,还是个已经站定了立场的人。他不觉大悔,自己刚才太过于失态了。
“哦,哦,老哥,你这事说的,太出乎意料了,我这一时半会儿的,没反应过来。”
柴文柱立刻点头道:“可不就是,比话本里说的还邪乎呢。我跟你说啊,可不仅仅是这个。我那个弟妹啊,也算是个能干的。想当年……”
将正在干的正事忘得干干净净,搜干净了肠子、刮秃噜了肚子,把自己当年从爹娘那里听到的、五叔五婶那儿闲聊知晓的、村里人扯皮时偶尔顺来的消息,掺进今日收到的新鲜出炉的信息中,添了些油,加了些醋,拌成鲜亮亮香喷喷脆生生的一道美味佳肴,得意地端了上来。
朱掌柜迫不及防地遭遇了这一场听觉大宴,只觉得瞌睡碰上送枕头的,送的还是最舒服的那一款,心中顿时如翻倒了调料罐子,一时甜一时苦,又有咸香酸辣之味夹杂其中,心里的那点儿见不得人的小心思变了又变,到最后总算是摆对了位置,打定了主意。
等柴大员外终于长篇大论地把话说完,他轻咳了一声,义正言辞地道:“这样的女子,着实令人敬佩。柴兄放心,我定会将这事原原本本地写下来,立刻送往京城。”
柴文柱:“……”对哦,还有写信这一回事呢。
“你写,你写。”看看天色也不早了,还去点了好几盏油灯给朱掌柜照着亮,殷勤地去伸手给他磨墨。
朱掌柜急忙制止:“柴兄,我自己来,自己来。”再不说话,他那花了好几两银子买的宝贝墨锭都要给这位大老粗糟践完了。
柴文柱嘿嘿笑着放下墨锭,他也不愿意干这活儿,太费手指头,真不如他那弓箭拿起来舒服。见朱掌柜下笔如飞,一气呵成,满满地写了两张纸才停下来。想想刚才自己说的话,觉得这个字数还是比较合理的。
朱掌柜轻轻地吹干墨迹,装进标着真武侯家徽的信封,又拿了专门的蜡烛出来,在油灯上点燃了,等那蜡芯上的火苗降下去又升上来,蜡烛中间最靠近蜡芯的位置,很快就成了液状。等那液体够了一滴,将蜡烛倾斜,那滴烛泪稳稳地落在了封口正中。他一口吹熄了蜡烛,另一只手已经拿起粮铺专门用来写信的戳子来,趁着烛泪还软着,轻轻地印了上去,信封中间立刻多了一个小小的印记,是一柄长枪的形状。
这柄长枪,就是真武侯家的家徽了。据说这柄长枪是真武侯最喜欢用的兵器,曾经伴随着真武侯经历过许多重要战役,可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能成为真武侯家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别看真武侯出身草莽,可自从娶了永安侯家的闺女之后,这排场也就迅速地摆起来了,就连家徽这种百年世家才有的东西,也没落下。只是好像都是从人家永安侯家照搬来的,就连家徽也跟人家如出一辙,永安侯家用的也是家主曾经用过的兵器,不过人家的那代家主都已经作古了上百年,骨头都化成灰了。
柴文柱亲眼看着朱掌柜写了信,封了口。信封也是粮店专用的,上面除了有真武侯家的家徽,还在右下角有一个小小的戳印,上面的字他在粮店门口的招牌和幌子上都见过,是他认识的为数不多的字之二:谷丰。
柴文柱放心了,尤其是在第二天自己亲手把信交到官方的邮驿之后。看官邮的差人收了一两银子的邮资后,在信上盖了个戳,放到了最大的那个方格子里。他不放心,还问了问,那个官差虽然有些不耐烦,看在他的信是寄往京城真武侯府上的面子上,还是回答了他那个是不是寄往京城的傻问题。
柴文柱觉得自己完成了一件大事,还是一件天大的大好事,心满意足地哼着小调,坐上车回去了。走到一半想起来,这事应该跟自家兄弟说一声。于是马车转头,直奔高媛的店铺。
谁知大门紧闭,锁将军当道,大悔当日怎么没细细询问他们的住处,只好悻悻而归。想起来自己在城里已经耽搁好几天,家中胖儿子也不知道如何了。等京城中的来信怎么也得一个月,便放下城中事务,无事一身轻地回乡下自家去了。
他自己眼睁睁看着朱掌柜写了信封了口盖了戳,信还是自己亲手去寄的,打死也不信这里头还会有什么不妥之处。
不妥之处偏偏是有的,朱掌柜当时长了个心眼,一切均正常,只在信封的外皮上使了个小坏。
柴文柱从来没有给京城寄过信,也没见过朱掌柜给京城寄信,却是不知道真武侯家的铺子给京城寄信,信封上是有讲究的。铺子名字用隶书写的,是铺子事务,归前院账房处置。真武侯若是没有功夫,也就到账房这里为止了。铺子名字用小楷写的,却是家信,归内宅处理。
朱掌柜的信皮上,铺子名字是用小楷字体。
这年头识字的人不多,亲戚朋友遍天下的人家更是少之又少。这封寄往京城的信件便在官邮处的小格子里孤零零地躺了小半个月,终于凑够了寄出去的五封信,被装在专用的木盒子里上了锁,和其他盒子一起装了箱,然后运到了马车上,晃晃悠悠地让驽马拉着,运往了京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