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144.烟花(2/4)
外热闹。
鞭炮声此起彼伏,烟花也处处耀眼,可把孩子们高兴坏了。
整条街上的小孩子很快就凑到了一起,组团到处乱跑。高媛对着满眼羡慕的兄妹俩一挥手,让他们也跟着去玩儿了。至于自家这俩,他们是真心的不感兴趣,在自家门口点几挂鞭炮放几朵烟花,凑趣罢了。
这个时代的娱乐项目有限,外面太热闹。别说小孩子了,大人们也在忙活完手头的活儿之后,出门在街上走走,顺便给邻居们拜个年,说些闲话。
凑在一起的邻居们很快就发现少了一家,就有人问:“怎么不见开杂货铺的朱二?”
有消息灵通的就回答道:“他今年可是出不来啦,明年、后年也出不来。”
都是当地人,深知当地风俗,连续三年在年三十的时候不出门,这是遇上丧事了。
面摊儿周立刻提出自己的疑问:“不对啊,他们家没缺人口啊,他那老子娘也都没了多少年了。”
要是家里没了人,那可是要办丧事的,都是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可没见他们家挂白。
粮铺老板就摇头晃脑地道:“是他哥,成贤街上谷丰粮铺的掌柜没了。”
众人大悟,朱二好像比他哥小了不少,家里父母没的早,是由他哥养大的。长兄如父,若是朱掌柜没了,按照当地的风俗,朱二的确是要守三年的。
“那个朱掌柜,好像也不过四十多吧?没听说有病啊,我记得前些日子还见过他的,怎么就没了?”面摊儿周问,谷丰粮铺里的面粉特别好,说是特有的麦种,晋中府里的独一份,他的面摊儿就是在那里进货的。
粮铺老板脸上挂着故作同情的笑容,叹道:“可不是,挺能干的一个人,说是吃了不该吃的,说没就没了,连大夫都没等到,真是可怜。”
只是那脸上的表情,怎么也看不出同情来。
同行是冤家,虽然东宁街和成贤街有段不远不近的距离,可谷丰粮铺的生意太好,是所有晋中粮铺老板的头号竞争对手。看看面摊儿周宁可走远路去谷丰粮铺去买面粉,就知道它挡了多少粮铺的生意,招了多少人的恨了。
“哟,到底是吃什么了?”
这个太重要了,谁不是天天吃饭啊?一天三顿呢,要是不小心也吃错了东西怎么办?
粮铺老板还真知道:“说是他们东家的一个管事姓柴的,叫什么不记得了,别人都管他叫柴员外。这个柴员外年根儿底下进城来盘点生意,好给东家报账,带来了一些山珍,说是自家在山里头采的。小鸡炖蘑菇那是好菜啊,厨房立刻就给做上了。谁知道吃了没两口,俩人都七窍流血,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就没了。”
“哎呦。”
“天哪!”
“这是什么蘑菇啊?这么毒?”
“真是吃蘑菇吃的?咱们这一块儿,没有这种毒蘑菇吧?”
粮铺老板被质疑,很不高兴地呛回去:“怎么不是?官府的仵作都去了,还叫了俩大夫,查验了半天,就是那碗小鸡炖蘑菇的问题。鸡总不会有问题吧?那可不就是蘑菇的问题了?”
面摊儿周还是不信:“咱们晋中的山上有什么蘑菇,咱们大家又不是不知道,哪有你说的那种毒蘑菇?最毒的也不过就是毒木耳,吃了之后也不过就是手指脚趾痒痒,脸上起些痛包就是了,咱们的药店里都有现成的药丸子,吃了就好。哪有你说的那种蘑菇?吃了立刻就七窍流血的?那不是蘑菇,是砒霜。”
他的面摊儿上,可是有蘑菇炸的酱,要是让粮铺老板这么一吵吵,谁还敢到他的面摊儿上吃面啊?
“那若是砒霜,人家官府的仵作还有大夫怎么没验出来?”
“反正不是蘑菇,不可能是蘑菇。”
“是蘑菇!”
“不可能!”
两个人就这么争了起来,其余人赶紧打圆场。
“哎呀,你们俩怎么争起来了?”
“大过年的,别吵架,别把财气吵没了。”
面摊儿周就闭了嘴,大过年的得讨个吉利。
谁知道粮店老板可没有停歇的意思,冲着菜果香的方向努努嘴,低声道:“据说那家的后台和谷丰粮铺的是一个,也不知道这事儿跟他们有没有关系。”
全晋中府能在自家铺子前头摆三颗铃铛石狮子的,除了谷丰粮铺就是菜果香,不可避免地被人放在一起比较。巧合的是两家的重要人物都姓柴,名字又相近,就有好事的打探了两家之间的关系。这位好事的人家姓靳,深知谷丰粮铺的底细,作为同是皇帝的旧臣,自家只不过得了个户部尚书,柴文远却混了个可以传给子孙的侯爷爵位,心里未免泛酸。
尤其是在京城还当了邻居,就连府门都比人家小一号,这根扎进心里的刺就免不了又往里扎了些。
和真武侯不同,靳尚书和老家的主支旁支联系都是十分紧密的。自家人丁旺盛嘛,书信自然不断。哪像那位,一家子死绝,搞得朝中连个助力都没有,也不知道日子过得什么劲儿。
鞭炮声此起彼伏,烟花也处处耀眼,可把孩子们高兴坏了。
整条街上的小孩子很快就凑到了一起,组团到处乱跑。高媛对着满眼羡慕的兄妹俩一挥手,让他们也跟着去玩儿了。至于自家这俩,他们是真心的不感兴趣,在自家门口点几挂鞭炮放几朵烟花,凑趣罢了。
这个时代的娱乐项目有限,外面太热闹。别说小孩子了,大人们也在忙活完手头的活儿之后,出门在街上走走,顺便给邻居们拜个年,说些闲话。
凑在一起的邻居们很快就发现少了一家,就有人问:“怎么不见开杂货铺的朱二?”
有消息灵通的就回答道:“他今年可是出不来啦,明年、后年也出不来。”
都是当地人,深知当地风俗,连续三年在年三十的时候不出门,这是遇上丧事了。
面摊儿周立刻提出自己的疑问:“不对啊,他们家没缺人口啊,他那老子娘也都没了多少年了。”
要是家里没了人,那可是要办丧事的,都是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可没见他们家挂白。
粮铺老板就摇头晃脑地道:“是他哥,成贤街上谷丰粮铺的掌柜没了。”
众人大悟,朱二好像比他哥小了不少,家里父母没的早,是由他哥养大的。长兄如父,若是朱掌柜没了,按照当地的风俗,朱二的确是要守三年的。
“那个朱掌柜,好像也不过四十多吧?没听说有病啊,我记得前些日子还见过他的,怎么就没了?”面摊儿周问,谷丰粮铺里的面粉特别好,说是特有的麦种,晋中府里的独一份,他的面摊儿就是在那里进货的。
粮铺老板脸上挂着故作同情的笑容,叹道:“可不是,挺能干的一个人,说是吃了不该吃的,说没就没了,连大夫都没等到,真是可怜。”
只是那脸上的表情,怎么也看不出同情来。
同行是冤家,虽然东宁街和成贤街有段不远不近的距离,可谷丰粮铺的生意太好,是所有晋中粮铺老板的头号竞争对手。看看面摊儿周宁可走远路去谷丰粮铺去买面粉,就知道它挡了多少粮铺的生意,招了多少人的恨了。
“哟,到底是吃什么了?”
这个太重要了,谁不是天天吃饭啊?一天三顿呢,要是不小心也吃错了东西怎么办?
粮铺老板还真知道:“说是他们东家的一个管事姓柴的,叫什么不记得了,别人都管他叫柴员外。这个柴员外年根儿底下进城来盘点生意,好给东家报账,带来了一些山珍,说是自家在山里头采的。小鸡炖蘑菇那是好菜啊,厨房立刻就给做上了。谁知道吃了没两口,俩人都七窍流血,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就没了。”
“哎呦。”
“天哪!”
“这是什么蘑菇啊?这么毒?”
“真是吃蘑菇吃的?咱们这一块儿,没有这种毒蘑菇吧?”
粮铺老板被质疑,很不高兴地呛回去:“怎么不是?官府的仵作都去了,还叫了俩大夫,查验了半天,就是那碗小鸡炖蘑菇的问题。鸡总不会有问题吧?那可不就是蘑菇的问题了?”
面摊儿周还是不信:“咱们晋中的山上有什么蘑菇,咱们大家又不是不知道,哪有你说的那种毒蘑菇?最毒的也不过就是毒木耳,吃了之后也不过就是手指脚趾痒痒,脸上起些痛包就是了,咱们的药店里都有现成的药丸子,吃了就好。哪有你说的那种蘑菇?吃了立刻就七窍流血的?那不是蘑菇,是砒霜。”
他的面摊儿上,可是有蘑菇炸的酱,要是让粮铺老板这么一吵吵,谁还敢到他的面摊儿上吃面啊?
“那若是砒霜,人家官府的仵作还有大夫怎么没验出来?”
“反正不是蘑菇,不可能是蘑菇。”
“是蘑菇!”
“不可能!”
两个人就这么争了起来,其余人赶紧打圆场。
“哎呀,你们俩怎么争起来了?”
“大过年的,别吵架,别把财气吵没了。”
面摊儿周就闭了嘴,大过年的得讨个吉利。
谁知道粮店老板可没有停歇的意思,冲着菜果香的方向努努嘴,低声道:“据说那家的后台和谷丰粮铺的是一个,也不知道这事儿跟他们有没有关系。”
全晋中府能在自家铺子前头摆三颗铃铛石狮子的,除了谷丰粮铺就是菜果香,不可避免地被人放在一起比较。巧合的是两家的重要人物都姓柴,名字又相近,就有好事的打探了两家之间的关系。这位好事的人家姓靳,深知谷丰粮铺的底细,作为同是皇帝的旧臣,自家只不过得了个户部尚书,柴文远却混了个可以传给子孙的侯爷爵位,心里未免泛酸。
尤其是在京城还当了邻居,就连府门都比人家小一号,这根扎进心里的刺就免不了又往里扎了些。
和真武侯不同,靳尚书和老家的主支旁支联系都是十分紧密的。自家人丁旺盛嘛,书信自然不断。哪像那位,一家子死绝,搞得朝中连个助力都没有,也不知道日子过得什么劲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