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反击(2/3)
过江仕于陈朝。
封德彝年轻时,便是在江南长大的。
后来他父亲找机会逃归,任隋朝通州刺史。隋灭南陈不久后,江南大反,杨素率军平乱,在江南长大的封德彝便到杨素帐下,成为一名行军记室,凭着他对江南的熟悉,对杨素平乱立了不少功绩,深得杨素赏识,于是把自己的族妹嫁给了封德彝。
搭上了杨素这位当朝宰相宠臣,封德彝仕途也是平步青云,后来他又帮杨素督建仁寿宫,得到独孤皇后的喜欢,升任了内史舍人这个要职。
等到炀帝时,又紧随内史侍郎虞世基这个当朝四贵之一,狼狈为奸。江都之变,又追随宇文化及,为内史令,最后眼见宇文化及不行了,赶紧跟着宇文士及投降唐朝。
可惜被李渊鄙视。
但不久后,封德彝马上就给李渊献上了秘策,李渊看后十分欣喜,于是马上授为内史舍人,不久后又提升为内史侍郎。
武德四年,兼天策府司马。
武德六年,官拜吏部尚书,武德七年,加封密国公,武德八年,拜中书令,武德九年,又拜尚书右仆射。
可以说,在武德朝,封德彝可以说混的风声水起。
因为曾经是李世民的天策府司马,所以他跟宇文士及一样,向来是被李世民视为自己人的。
但实际上,这位是真正的滚刀肉,两面三刀,表面上为天策府司马,对李世民好像是掏肝掏肺,实际上转头又到太子那边通风报信,而回过头,又把两边的情报全都告诉李渊。
说到底,他就是李渊的人。
这事呢,比较隐秘,所以李世民到现在都不知道。
“我有证据。”
秦琅的证据就是当初封德彝与建成秘密往来,通风报信的一些东宫见证人,当初封行事机密,真正知道的人极少,但建成也有自己的心腹,所以这事情其实肯定还是有人知道的。
而另一方面,封德彝每次把与建成和李世民说过的话奏呈皇帝之事,也并不只是李渊一人知道,李渊那里也一样还有知道的人。
再加上封德彝经常干这种暗里使坏排挤陷害同僚的事,萧瑀、陈叔达等以前的老搭档宰相们了是知道的。
这种事情,只要捅出来,李世民当然是绝不能容忍的。
封德彝最喜欢坑同僚的手段,就是私下商议的时候,对同僚的提议往往表示赞同,可等到在天子面前奏事时,却又在同僚后面说出相反的提议来,有时同僚说这是我们一致的商议结果,然后封德彝说他另有异议,这无疑会让皇帝觉得另一人很不懂事,过于霸权等等。
实际上,封德彝却最喜欢这样坑同僚,这种事情有时又死无对证没第三人知道的,于是被坑也只能自己咽了。
“武德七年,杨文干事件中,陛下曾意欲立陛下为太子,打算在陛下讨伐了杨文干后,便宣诏改立太子,结果是封德彝力谏乃止!是他保下了建成太子之位,此事虽隐秘,但原东宫和太上皇那边,都还有数个人可以证明。”
秦琅这话一出,长孙无忌心知,封德彝完蛋了。
彻底完蛋了。
要知道当年,杨文干事件,乃是杜淹一手策划,是天策府反击夺嫡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可以说,那一次利用无间道揭发太子送铠甲给杨文干,本身就纯粹是天策府从头到尾的骚操作,那次太子完全掉到坑里了,一切都如天策府预计的一样被动反应,李渊也确实已经要废掉太子了。
可等李世民得到了李渊的亲口承诺,高兴的带兵去灭了杨文干回来后,结果李渊又变卦了,最后建成太子之位不失,反倒是杜淹和东宫的王珪、韦挺等被各打五十大块,贬谪外放。
也是这次事件后,李世民想通过皇帝改封太子愿意,彻底落空了,此后是两年的打压,直到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绝望的奋起反击,孤注一掷,才冒险成功了。
“御史台现御史唐临,曾经就是建成东宫心腹,他是知情人之一,长孙公若不信,可以找他对质。”
长孙无忌问秦琅,“你为何不直接把这些告诉陛下?”
“我之前为镇抚使,监查封彝是职责之内的事,而现在我已经不在其职。再一个,我刚被刺,封家是最大嫌疑,我若现在检举他,那岂不是有报私仇之嫌,那我的话也未必能让陛下采信,所以这事还应当由长孙公来奏报。”
秦琅话外之意,若是长孙出手,封德彝倒下,他自然也就成了左仆射了,对他也是有好处的。
封家若不犯他,秦琅也没打算翻出这事来,毕竟封德虽然有揣摩之才,托附之巧,两面三刀,但做臣子的嘛,局势不明的时候,想要两面下注,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封家千不该万不该的来惹秦琅,既然他们先出手了,秦琅当然得应战反击。
“长孙公,封德彝的奸诈行为,陛下被蒙蔽已久了,还望长孙公出手。”
沉默了一会,长孙无忌道,“你把材料整理一下,全部给我。”
秦琅笑着点头,大狐狸小狐狸终于达
封德彝年轻时,便是在江南长大的。
后来他父亲找机会逃归,任隋朝通州刺史。隋灭南陈不久后,江南大反,杨素率军平乱,在江南长大的封德彝便到杨素帐下,成为一名行军记室,凭着他对江南的熟悉,对杨素平乱立了不少功绩,深得杨素赏识,于是把自己的族妹嫁给了封德彝。
搭上了杨素这位当朝宰相宠臣,封德彝仕途也是平步青云,后来他又帮杨素督建仁寿宫,得到独孤皇后的喜欢,升任了内史舍人这个要职。
等到炀帝时,又紧随内史侍郎虞世基这个当朝四贵之一,狼狈为奸。江都之变,又追随宇文化及,为内史令,最后眼见宇文化及不行了,赶紧跟着宇文士及投降唐朝。
可惜被李渊鄙视。
但不久后,封德彝马上就给李渊献上了秘策,李渊看后十分欣喜,于是马上授为内史舍人,不久后又提升为内史侍郎。
武德四年,兼天策府司马。
武德六年,官拜吏部尚书,武德七年,加封密国公,武德八年,拜中书令,武德九年,又拜尚书右仆射。
可以说,在武德朝,封德彝可以说混的风声水起。
因为曾经是李世民的天策府司马,所以他跟宇文士及一样,向来是被李世民视为自己人的。
但实际上,这位是真正的滚刀肉,两面三刀,表面上为天策府司马,对李世民好像是掏肝掏肺,实际上转头又到太子那边通风报信,而回过头,又把两边的情报全都告诉李渊。
说到底,他就是李渊的人。
这事呢,比较隐秘,所以李世民到现在都不知道。
“我有证据。”
秦琅的证据就是当初封德彝与建成秘密往来,通风报信的一些东宫见证人,当初封行事机密,真正知道的人极少,但建成也有自己的心腹,所以这事情其实肯定还是有人知道的。
而另一方面,封德彝每次把与建成和李世民说过的话奏呈皇帝之事,也并不只是李渊一人知道,李渊那里也一样还有知道的人。
再加上封德彝经常干这种暗里使坏排挤陷害同僚的事,萧瑀、陈叔达等以前的老搭档宰相们了是知道的。
这种事情,只要捅出来,李世民当然是绝不能容忍的。
封德彝最喜欢坑同僚的手段,就是私下商议的时候,对同僚的提议往往表示赞同,可等到在天子面前奏事时,却又在同僚后面说出相反的提议来,有时同僚说这是我们一致的商议结果,然后封德彝说他另有异议,这无疑会让皇帝觉得另一人很不懂事,过于霸权等等。
实际上,封德彝却最喜欢这样坑同僚,这种事情有时又死无对证没第三人知道的,于是被坑也只能自己咽了。
“武德七年,杨文干事件中,陛下曾意欲立陛下为太子,打算在陛下讨伐了杨文干后,便宣诏改立太子,结果是封德彝力谏乃止!是他保下了建成太子之位,此事虽隐秘,但原东宫和太上皇那边,都还有数个人可以证明。”
秦琅这话一出,长孙无忌心知,封德彝完蛋了。
彻底完蛋了。
要知道当年,杨文干事件,乃是杜淹一手策划,是天策府反击夺嫡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可以说,那一次利用无间道揭发太子送铠甲给杨文干,本身就纯粹是天策府从头到尾的骚操作,那次太子完全掉到坑里了,一切都如天策府预计的一样被动反应,李渊也确实已经要废掉太子了。
可等李世民得到了李渊的亲口承诺,高兴的带兵去灭了杨文干回来后,结果李渊又变卦了,最后建成太子之位不失,反倒是杜淹和东宫的王珪、韦挺等被各打五十大块,贬谪外放。
也是这次事件后,李世民想通过皇帝改封太子愿意,彻底落空了,此后是两年的打压,直到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绝望的奋起反击,孤注一掷,才冒险成功了。
“御史台现御史唐临,曾经就是建成东宫心腹,他是知情人之一,长孙公若不信,可以找他对质。”
长孙无忌问秦琅,“你为何不直接把这些告诉陛下?”
“我之前为镇抚使,监查封彝是职责之内的事,而现在我已经不在其职。再一个,我刚被刺,封家是最大嫌疑,我若现在检举他,那岂不是有报私仇之嫌,那我的话也未必能让陛下采信,所以这事还应当由长孙公来奏报。”
秦琅话外之意,若是长孙出手,封德彝倒下,他自然也就成了左仆射了,对他也是有好处的。
封家若不犯他,秦琅也没打算翻出这事来,毕竟封德虽然有揣摩之才,托附之巧,两面三刀,但做臣子的嘛,局势不明的时候,想要两面下注,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封家千不该万不该的来惹秦琅,既然他们先出手了,秦琅当然得应战反击。
“长孙公,封德彝的奸诈行为,陛下被蒙蔽已久了,还望长孙公出手。”
沉默了一会,长孙无忌道,“你把材料整理一下,全部给我。”
秦琅笑着点头,大狐狸小狐狸终于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